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20,(7)
焦炉荒煤气的产生会吸收掉大量的热量,约占其总释放热量的36%左右,与红焦显热所吸收的热量较为接近。现阶段,焦化技术是通过将低压氨水施洒在荒煤气表面的方法来针对荒煤气进行降温处理,而这种方式则可能会导致大量热能的浪费现象,所以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改进,并将热能实现回收利用则是之至关重要的。而上升管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则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点,将荒煤气显热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文主要阐述了上升管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结构,并分析了该系统的应用及运行实践。  相似文献   

2.
耿豪 《内江科技》2012,(9):72+52
由于煤矿建井行业生产的特殊性,把安全、无公害、调节性能好、输送方便的压缩空气作为安全生产最广泛的动力源之一。在多数煤炭生产企业中,压缩空气的能源消耗占全部电力的消耗的10%-30%,空压机余热回收相对电热设备几乎无需能耗。螺杆式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节能系统,能够根据压缩机的结构和原理进行适当的改造,将空压机以往浪费的热能回收利用,减少了用于其他用途加热的燃料消耗及其环境污染,真正实现了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11)
本文主要结合唐山首钢京唐西山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干熄焦余热锅炉连排污水情况,介绍了如何回收干熄焦锅炉的排污水并进行再次利用方面的研究。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由于余热锅炉生产需要连续排污,高温高压的炉水外排至锅炉底部排污池,闪蒸出蒸汽外溢,造成锅炉外壳腐蚀及蒸汽能源的浪费。针对此问题,我们对设备进行了优化改造,解决了此问题,并为今后干熄焦余热锅炉排污水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介绍的"超导热管换热器余热回收技术"在锅炉上是一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热量传送快,传导热效率高。该超导余热回收技术的利用,减少了能源的浪费,达到了节能、环保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13)
大学公共浴室为了方便洗浴制备热水,这样会消耗大量能源,洗浴废热水又被白白丢弃,造成能源上的浪费。文章针对这一现状,从回收利用洗浴废水热能入手,运用双热源热泵热能循环系统对洗浴废水热能进行回收利用。并将该系统与地暖系统相结合,既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又可以满足舒适性供暖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实践过程中,余热发电是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中,通过窑尾SP锅炉和窑头AQC锅炉的共同作用,将窑尾和窑头排出的废气进行余热回收换热,从而产生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的能量,使能源得到最有效利用。本文就余热发电电气调试的集中试验方法进行分析,以提高能量转换的有效率,实现并网发电,达到节能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建筑行业需要大量的能源资源,每年能耗达国家总能耗的20%,空调系统消耗能源,而大量余热的产生造成资源浪费,为了充分提高资源可利用程度,本文对空调排风的热回收系统进行研究,对不同类型装置的热回收系统进行介绍,希望能提升系统经济性,不断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薛成美 《科技风》2013,(14):129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新的能源政策,对各行各业提出更高的节能降耗要求,发电厂作为我国节能和耗能大户,其能源结构和产业正逐步向着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我国发电厂的冷端损失在发电厂的热力损失中占的比例很高,直接排放会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同时导致发电厂发电效率低。采用热泵技术可以把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变废为宝,吸收发电厂汽轮机的冷端损失,降低发电厂的发电耗煤量,进而达到节能降耗的要求。本文围绕发电厂汽轮机冷凝热的回收,首先简单介绍我国发电厂冷凝热的回收利用现状,然后阐述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最后列举利用热泵技术回收发电厂汽轮机冷凝热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1,(15)
本文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富余煤气利用经济性进行分析,对余热余能回收技术的资源分布以及利用情况,对余热余能余气的资源回收利用潜力进行分析,估算余热余能资源量,结合钢铁企业应用实例,指导企业可以对余热余能余气资源充分综合利用,实现余热余能并联发电、烧结矿余热回收发电,发现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能源回收综合利用率,并且可以节能减排,充分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投入,达到能源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工业余热回收利用与节能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余热回收的目标主要依靠工业领域。本文从余热回收利用方法角度,论述目前国内常用的热量交换设备类型,分析余热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论证需进一步推广余热锅炉及换热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火力发电厂可以利用热泵技术将循环冷却水中所含有的低位热能回收利用,即实现火力发电厂余热利用。热泵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排放出去的有毒气体。无论是对提高经济效益还是保护生态环境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进行有关火力发电厂余热利用与热泵技术的研究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合火力发电厂余热利用的实际情况,对此开展研究,希望对以后火力发电厂热泵技术的应用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铁合金生产中有大量的中、低品位的余热被浪费,同时又消耗大量的电能。采用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可以将生产中的余热回收用于发电,再将所发电力回用于生产,降低生产的综合能耗。本文就铁合金生产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保护问题日益重要的当下,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全球各个国家的重要发展目标。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升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了很多行业的普遍共识。铝冶炼行业是比较典型的高能耗行业,因此有很大的节能减排发展空间,采用余热回收利用的方式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减少能源的浪费。因此对铝冶炼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的实践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将从来源、技术工艺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资源利用有效率,我国的很多火力发电厂都设置了一定的余热锅炉,这些锅炉能够将一些生产废气、废水、废液进行重复高温处理,实现热能的回收利用。但是若在余热锅炉发电系统的运行中出现热力管道漏泄的现象,不但会造成热量流失,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现本文就从余热锅炉这一角度,来探讨火力发电厂中热力管道发生漏泄时应该如何处理,并探讨了预防措施和相关参数调整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成宇 《百科知识》2007,(7S):6-6
中国的发展需要充分的电力供应,建造发电厂正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合理的利用各种热资源,进行温差发电,是一个很好的电力供应方案。所谓温差发电,就是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是适用范围很广的绿色环保型能源。温差电技术正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开展了一系列低品位热和废热、余热资源的利用项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生产生活上我国的能源利用方式已由过去的单一形式发展成为现在多种多样的形式,天然气作为绿色环保的燃料能源,受到社会各级的广泛推崇被广泛的开发和使用。当前,燃气锅炉在使用过程中排放的烟气温度较高,如果能够有效回收烟气余热,降低烟气的排放温度,就能够大大提升燃气锅炉的供热效率,达到良好的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本文就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首先介绍了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发展历史,接着分析了当前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主要应用技术和具体应用,最后对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提升燃气锅炉的供热效率,为改善燃气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21)
相对于传统热电联产,以三联供为核心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效更高,其直接分布在用户端,在用户端附近燃烧燃料用于发电,发电的余热用于供热和制冷,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同时向用户提供电能、热能以及制冷。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主要的发电形式仍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厂运行过程中,在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而这些余热大部分会散失到周围环境中,造成热能和资源的浪费。关于余热利用的相关研究较多,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尽管现有的余热利用方式丰富,但大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应用的方式较为简单,效果也并不理想。对此,本文研究提出电站锅炉深度余热利用系统,并对其设备选型、经济性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空气压缩机被应用到各个工厂,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其中70%左右的能量需要通过冷却风扇或冷却水散热到空气中,对空压机这一部份热能进行回收,将大大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可为企业节省能源的消耗,从而节省成本。以宁波市某食品厂空压机余热回收改造为例,介绍了该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分析了改造后将带来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余热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由燃料燃烧、各种热能换热设备、用能设备和化学反应设备产生而未被用尽的能量资源,其数量十分可观。尤其是电厂锅炉在运行过程中排烟带入大气的热量,从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这部分余热是潜力很大的能量资源。我国有大批中小型电站锅炉设计排烟温度较高,运行时间较长,有些锅炉的排烟温度甚至高达200℃,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充分利用能量资源,可在锅炉尾部加装余热利用设备来回收利用这部分余热。以某电厂680t/h锅炉为例,对锅炉尾部烟道加装低温省煤器改造并进行热态性能试验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