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思政课智能化教学的科学内涵,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智能化教学的价值,积极探索思政课智能化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在跟踪、记录、分析学生学习过程数据基础上,把握学生思想、认知特点及学习需求,实施精准化教学,以增强教学内容针对性、教学手段时代性、教学方法创新性、教学质量实效性。为此,应积极探索教学精准化的新路径,以把握学生发展起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启发学生学思体悟,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传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有直观讲授、隐性融合、实践调研三种教学路径。直观讲授是对爱国主义传统的理论内容做深刻的分析阐述,隐性融合是将爱国主义传统有机融入相关思政课教学内容之中,实践调研的教学路径包括带领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丽霞 《考试周刊》2016,(14):116-117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明确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思政课强化实践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培育其健全人格乃时代所需。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中思政课在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具有天然独特优势。要在高中思政课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应巧设活动,串联培育主线;强化辨析,抓住培育契机;创设情境,提供培育空间;善用资源,拓宽培育平台;走出教室,开阔培育天地。  相似文献   

6.
脱贫攻坚精神是时代精华与理论创新的深刻表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脱贫攻坚精神对高校思政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强大学生自信的思想底气、提供大学生克服困难的方法论及凝聚乡村振兴人才的磅礴力量。把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旨在巩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激励大学生拒绝“佛系”“躺平”、引导大学生投身到乡村振兴中去。  相似文献   

7.
要落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必须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径。以体验式为基础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符合思政课的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促进大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感受,在体验中提升思维能力,从而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校史是高校宝贵的思政育人资源,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很有必要。以校史融入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一线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分析校史资源融入思政课的价值与当前教学尝试存在的不足,提出系列相对应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9.
100多年前毛泽东等人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岁月创造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将这一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继承和发扬光大,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使命。伟大建党精神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课中是新时代的根本要求,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选择,是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路径。大力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包括应以坚定“四个自信”为基点阐释伟大建党精神、以阐释伟大建党精神为抓手引领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帮助学生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有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媒体永续承载和弘扬这一伟大建党精神,从而不断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当代价值,分析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从提升思政课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建立健全人工智能融入教学保障机制、构建人工智能教学科研共同体、落实人工智能建设发展资金保障四个方面,探索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历史性变革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再加上网络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导致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将遵义会议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高校是宣传十九大精神的主阵地,大学生是接受者也是拥护者和践行者。探索把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首先应认真研读十九大报告文本,领悟其精髓;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应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把十九大精神融入课堂加以细化;在教育学习跟进期更要关注学生的反馈,继续指导学生践行十九大精神。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作为优秀人才,其能力较高、业绩优秀,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部分高校在培养思政课教师成为教学名师的道路上,存在着考核评价不合理现象。同时,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提升。影响思政课教学名师成长主要有个人因素和其他因素,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之外部因素如学校制度和组织保障,才能逐步成长为教学名师、教学大师。  相似文献   

14.
以提升新时代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策略为研究重点,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环境四个维度入手,旨在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15.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加上大学生学习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的特点,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非常困难,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成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现代传媒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并提出了恰当运用现代传媒手段辅助思政课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好高校思政课,增强思政课的政治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要求。探索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用党史知识帮助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增强课程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培根铸魂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自信是党的二十大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要理论创新,内在要求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究其缘由在于,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题中之义、是赓续百年红色血脉的基本遵循、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诉求。新时代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从学有所思、学有所信、学有所行三个方面明确目标定位,还要着力打造高效的“思政课堂”、“智慧课堂”、“专业课堂”、“生活课堂”,以此构建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大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建设现代化法治中国的政治要求和现实需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在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主体法学专业性欠缺、教学内容设置不够系统深入、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僵化单一的现实障碍。要激发教师主体能力,夯实“全员”育人基础;提升课程客体吸引力,形成“全过程”育人局面;推进思政介体创新力,构建“全要素”育人模式;打造校园环体活力,构建“全方位”育人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