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类信息功能的不断强化,导致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必须具有的社会生存的基本素质之一.教育信息化的中小学教师,要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后备人才,首先自己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担起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重担.  相似文献   

2.
牛津分析公司执行董事长戴维·杨被称为“把握信息时代脉搏的人”,在他的眼里,“信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教人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挑战,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具备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利用信息为自己服务的能力,这就是信息社会中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获得终身教育的基础。因此,美国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在中小学开设多种信息问题解决方案的课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掌握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促进了美国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时代,信息缺乏被信息过剩所取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多体现为质的要求,多元、创生、序化的信息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适应信息社会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师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往往停留于教学、静态、零散的层面,因而导致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瓶颈,出现“信息资源障碍”,其本质是教师信息利用现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是教师信息利用的个人实践能力和外部社会环境存在问题的反映,具体表现为显性的教师实践障碍和隐性的社会根源障碍。  相似文献   

4.
网络信息时代呼唤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实践精神的人才。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迅猛发展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手段。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吃透新课程标准精神,摸清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长足提升打下夯实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作为教学前沿新课程的实施者、创新人才的培养者,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掌握并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已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在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却产生了种种误区,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实施教育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课开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本身所内设的几种工具,还要具备使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这是当代人立足于信息化社会的必备技能。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并不是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它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的,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时期人才的目的。本文主要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所应采取的改进措施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7.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以教师的信息素养为基础,教育部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还必须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8.
人类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已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新概念,它已成为现代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现代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部2002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注重应用,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中小学师资,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时代,信息缺乏被信息过剩所取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多体现为质的要求,多元、创生、序化的信息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适应信息社会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师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往往停留于教学、静态、零散的层面,因而导致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瓶颈,出现"信息资源障碍",其本质是教师信息利用现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是教师信息利用的个人实践能力和外部社会环境存在问题的反映,具体表现为显性的教师实践障碍和隐性的社会根源障碍。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与教师信息素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素养概念源自图书馆素质和文献检索技能,随着对信息概念的不断深入,信息素养从传统的信息检索、存储的基本含义上升为一个涵盖广泛的综合性概念。教师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而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则是高校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图书馆在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中具有环境优势、人才优势、技术和经验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换句话说,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那么,良好的信息素养应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应包括:  相似文献   

12.
信息素养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公民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当今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广大的学科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更应该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模式要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一步步帮助教师达到独立甄选、综合利用网络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越来越重要,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能,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最好平台,本文首先对信息素养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提出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地,要完成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必须打造适应时代诉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学习共同体符合后疫情时代教师成长的行为逻辑,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创新理念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学习共同体,在成员选取、主持人选拔与培养、共同体评价和监督等程序中要遵循政府引导、行业协会主导、体现企业和高职院校关切的理念,以保障共同体的良性运转,为“双师型”教师反思并革新职业发展提供多维空间,最终为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素养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可斯基提出,并将其定义为“所有经过训练把信息资源运用于工作中的人,称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们已学会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我国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的生存环境使得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时代的通行证,是每个公民必备的重要生存能力。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信息素养至关重要。调查分析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明确其缺失与不足,探讨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对适应高师课程改革、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教师自身职业素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培养具有“计算机文化”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培养具有“计算机文化”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9.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充分提高对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及高师成人教育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高师成人教育为中小学基础教育培养培训信息技术人才服务的中心思想 教育部根据国情,提出了“校校道”工程方案这是顺应世界潮流,适应信息时代,提高新一代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而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提出的目标,我们高师院校的各级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必须要…  相似文献   

20.
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已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这就要求定位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远程学习网络课程的设计人员首先要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有一个全面、动态和发展的看法;要求设计人员在定位课程目标时,要把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与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相融合;要求设计人员将这种融合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全面地体现出来,以使课程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