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谜语是谜苑中一簇奇葩,它色彩斑斓、变幻无穷,深得体育爱好者和谜语爱好者的青睐.体育谜语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以体育名词等为谜面,猜射其他学科的字、名词、人名等的;一是以其他学科等为谜面,猜射体育名词、项目、人名的,以后者居多.猜制体育谜语,除了要有广博的体育知识外,还要掌握谜语的一般常识.猜谜是思维话动,它通过联想、分析、综合、归纳去求得符合谜面含义的答案.谜面与谜底的扣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2011年某邮刊上,发现了一种新颖、独特的邮资邮简:说其新颖,是因为邮简是印在邮刊上的;说其独特,是因为它占用了邮刊的封底和封三,即两面都是邮简,为了一个共同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邮会会刊是沟通邮会与会员的桥梁,是会员之间感情维系的纽带,一个成功的民间邮会,其会刊就是邮会的一面旗帜。会刊文章质量的高低,反映了邮会的研究水平的高低。本文旨在粗线条勾勒当代邮会会刊的编辑、出版情况,以唤起人们对邮会会刊现状的关注,促进当代邮会会刊收集研究。  相似文献   

4.
《上海集邮》2007,(12):3
第四届中国邮文化节10月18日在江苏高邮邮都文化广场隆重开幕,围绕"弘扬邮文化、引进大项目、展示新形象"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邮人绘邮"、"邮文化与邮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庆十七大,迎奥运会"邮展等。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国未统一发行邮资邮简之前,有些省、市邮局自行印制了各式纪念邮简,大部分于1951年加贴邮票发售。有资料记载江西南昌发行如下:江西首届物产展览会纪念邮简;喜庆邮简;“五一”纪念邮简;“七一”纪念邮简;“八一”纪念邮简;国庆纪念邮简。武汉邮局发行了“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纪念  相似文献   

6.
集邮,如果不懂邮识或邮识浅薄,如果对收藏的对象——邮票缺乏研究或知之甚少,集邮就要走不少弯路。有宝不识宝,伪品当宝收,这样的例子不少。所以我们只有不断阅读邮报邮刊和邮学著作,才能提高我们的邮识水平。我们应该重视收集各种邮刊和邮学书籍。新加坡邮学家冯锦濂先生,不惜巨资,托人求友,收藏了我国各种邮刊。特别是民间邮刊,冯先生搜罗殆尽,他远在海外犹能如此,实在是难能可贵。我们国内也有不少收  相似文献   

7.
李近朱 《集邮博览》2011,(11):20-21
写下这个题目,先要作些解释。邮票中有“票中票”的图案,以及此类专题的集藏;而这个“邮外邮”,则是我杜撰的一个词语。说的是和“邮”本不搭界或关联很少的“邮外”领域,竞多方位的运用了“邮”的表现元素。于是,我便给了这个现象一个自创的概念,称作:“邮外邮”。  相似文献   

8.
邮评是伴随着邮市的存在而存在,有邮市自然就会有邮评,邮评对集邮投资和邮市发展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邮评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同时相关部门对邮评人士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以致近年出现不少歪嘴的邮评充斥邮评界,使不少集邮者和投资者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集邮史上,几乎每个集邮组织有一份自己编印的邮刊。邮会与邮刊,两者息息相依,邮会兴旺,邮刊随之活跃;邮会衰落,邮刊则衰微。可以说,邮刊是中国集邮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10.
李润 《集邮博览》2013,(9):76-78
拜读《集邮博览》2011年第11期所发《"邮外邮"谈》一文,颇觉新鲜有趣,作者李近朱先生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书籍封面上的邮文化。事实上"邮外邮"不仅体现在书籍封面上,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充满邮味的"邮外邮"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信我们来看看这些邮味十足的烟标。邮味浓厚的烟标是何时与邮文化结缘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艘满载邮文化的邮船已经"驶进"武汉久华烟厂出品的烟标(国1)。这枚绿底烟标的主版图案是一艘航行于大海中的邮船。颐中烟公司在此期间出品的红印烟标(图2),则是一枚较早与邮品有关的烟  相似文献   

11.
《上海集邮》2002,(8):2-2
7月27日上午,市邮协在上海集邮大楼8楼会议室召开基层邮协秘书长会议,市邮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世瑞就贯彻落实市邮协“五大”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 她要求各基层邮协,一是要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向会员传达市邮协“五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丰富多彩的鱼文化,还反映在和鱼有关的谜语、隐语、行语等方面。例如,明代冯梦龙《黄山谜》:"打一动物行也是行,立也是行,坐也是行,卧也是行。"谜底即鱼。谜面使用鱼字的则有,清代俞樾《新编灯谜大观》:"打《诗经》一句鱼米。"此谜属于会意格分扣法的谜语,谜底为《诗经·小雅·苕之华》:"鲜可以饱"。它的谜底、谜面相互扣合,"鲜"字指鱼鲜,扣谜面之"鱼";"可以饱"意思是可以吃饱的食物,扣谜面之"米"。此外,民国初年谜家徐枕亚作有打一鱼名的灯谜:"君臣相得古来稀。"这个谜语属于会意格和拆字格的合扣法,前边四个字"君臣…  相似文献   

13.
邮友是集邮者在集邮活动中相互交流中自发、自愿、自然形成的一个群体。它的称谓,平凡而普通,但它让我从邮品中体味了人品,从交往中感悟了真情。邮品有价,能从市场买到,而邮友的交情则是无价的,需要彼此用心去培育呵护。邮友好似一本读不完的邮书,让我不断地收获信息,增长邮识,丰富邮藏;邮友又像一扇打开的窗,让我经常看到外面多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第二期《集邮博览》刊登了蒋字冰先生《印在杂志上的双面邮资邮简》,文中提到"独特的邮资邮简是印在邮刊上的"。邮刊上印邮资让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邮乘》是中国早期邮刊中的著名珍本,它是“邮王”周今觉的心血与邮识的结晶。陈志川曾高度评价说:“如果没有《邮乘》一书,也许现在中国的集邮家仍会迷恋于美观大形的杂俎西邮。而今日国邮之能被国人所注意者,《邮乘》一书可居相当之功绩矣。”《邮乘》以其开创性的华邮  相似文献   

16.
常说送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而获取外邮邮识的最佳途径莫过于浏览外邮目录。笔者近期搞到了最新的2005年版美国SCOTT目录的光盘,大大地“时尚”了一把。现将摸索到的体会与诸位交流。首先得配一台笔记本电脑。我目前用的是DELL公司出品的LATITUDEx300型,光驱外置,故主机重量仅1.35kg,最大好处是携带方便,便于和邮友共同切磋邮识,地点不受限制。如果是台式电脑,则只能一人在家钻研,少了点“分享邮识”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邮友信 箱》是无锡崇安 区工人俱乐部 集邮小组的一 份邮刊。1959年 8月创刊。 《邮友信箱》起初是《集邮通讯》的副刊,每月随《集 邮通讯》订户附赠。此刊实际上是集邮小组组员的交流 平台,主要刊登组员的征让信息,在联络邮人、促进邮 友交流、邮品流通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自1960 年3月后,《集邮通讯》停刊,《邮友信箱》逐渐由副刊  相似文献   

18.
集邮偶拾     
△邮海再深,拦不住求实者的探索;邮山再高,挡不住志坚者的攀沿。 △不懂邮识者是“邮盲”;不讲邮德者是“邮痞”  相似文献   

19.
《上海集邮》2008,(1):48-48
12月17日下午,“纪念上海房地资源集邮协会成立十周年恳谈会”在房地大厦会议室举行。 房地邮协副会长季祖坚代表邮协作了十年来的工作回顾。秘1书长顾金花通过一系列照片,介绍了邮协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给与会者一种新鲜感。房地邮协虽是市邮协团体会员中年纪最轻的会员,但是十年中发展了团体分会30个,  相似文献   

20.
《中国集邮》2000,(7):7-7
《中国集邮》的“集邮茶座”栏目很受邮人欢迎,但是总是在一个地方办有缺陷,似乎也应当有各地的邮友们加盟,才能体现邮友俱乐部的广泛性、参与性。由江西邮协的王洪新建议,并经《中国集邮》特邀,请了几位江西邮人也来品品“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