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经常在想,自己能够置身其中,完整地经历和见证中国收视率时代的从无到有和从小到大,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幸运。多年来,我一直试图勾勒出这一发展变化的轨迹,随着在工作和生活中与兰柱接触、加深了解,我逐渐发现,原来兰柱自身的特质已经浓缩到了CSM当中。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长者戈公振先生离开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已经五十年了! 1944年10月22日在《新华日报》副刊上曾有我写的《追念戈公振先生》。我受到尊敬的戈先生的教诲和帮助是永远写不尽的。  相似文献   

3.
1956年春,大概是三月间,我到纽约胡适之先生家里去看望他和他夫人。胡先生见到我就说:"你知道我这几天作甚么?我在写丁在君(文江)的传。他曾经告诉我说,《野叟曝言》里写的中国西南地理,大致不错。你有《野叟曝言》没有?"  相似文献   

4.
爷爷的儿童文学全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小沫 《出版史料》2008,(2):123-125
2003年的春天,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白雪静同志找到我,说社里想为谢冰心、张天翼和我爷爷叶圣陶三位儿童文学的老前辈,出版他们的儿童文学全集,爷爷的这一部想征得爸爸的同意。有关爷爷的儿童文学,我从看过的书中知道,他的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写在1921年,那是他为郑振铎先生创办的《儿童世界》的创刊号写的,那年他二十七岁。《  相似文献   

5.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6.
和罗涛的交往,不只是因为引力是CSM的客户,而是他的梦想和执着吸引了我。除了耿直、豪爽的山东人特性外,罗涛更多了一份精明和睿智,这是五年前认识罗涛时给我的第一印象."几年后,引力传媒一定会成为CSM的大客户"这是罗涛和我们合作谈判时的结束语,我自然当客气话听,诚意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7.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出版参考》2005,(14):40-41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8.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牛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9.
1956年9月的一天上午,北京市文联召开会员大会。在会间休息时,作为市文联主席的老舍先生走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面前问候。我虽不认识这位老者是谁?却见到老舍同他交谈十分亲切,便向旁边人打听,方知他就是写章回小说而闻名的张恨水先生。 当时,我想到北京解放后,社会上对张恨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鸳鸯蝴蝶派,有人说他是礼拜六派,也有人说他的不少小说揭露了旧社会的丑恶现象……我暗下寻思:不管怎么说,他写的小说在读者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北京解放后他在社会上  相似文献   

10.
在爸爸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11.
邹韬奋同志离开我们已是整整三十五周年了。这几天我翻阅了他主编的《生活》周刊,重读了《韬奋文集》和他写的一些有关的文章,他的亲切的形象又重新呈现在我的眼前,他的响亮的笑声又重新响在我的耳边。特别是仔细看了他从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五年写给家叔戈公振的一些信件,更是万千往事萦回心头。记得一九二五年十月下旬,韬奋曾为《世界知识》写了一篇《悼戈公振先生》的文章。文章一开头就说: “记者提笔含泪写着这篇《悼戈公振先生》的时候,正在十月二十四日下午从中国殡仪馆哀送戈先生大殓以后为中华民族,为新闻事业,为个人友谊,想起他都不胜其凄怆悲痛。回忆戈先生于十月十五日下午由海参崴乘北方号到上海,我和胡仲持先生同到码头去迎接他,握手言欢,历历犹在目前,谁能想到七天后就在他的弥留榻前,和他惨然永诀!”当读完这篇没有收进三联书店编印的《韬奋文集》的文章时,我就回想起他们两个人之间前  相似文献   

12.
从杨振宁的坦言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次毕生难忘的谈话 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来,有一次谈话令我毕生难忘。 那是1986年深秋的一天,我与原《高能物理》主编徐胜兰如约去西苑饭店拜会杨振宁教授。在得知我的身份后,杨先生坦言道:“我不希望记者写我的传略。” 见我在那里发愣,杨先生解释开了。他说,作家徐迟写过一篇数学家陈景润的报告文学,作品中的陈景润十分专心致志,撞在树  相似文献   

13.
丁东 《出版参考》2011,(1):41-41
我最早读何方先生的文章是在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李慎之先生突然病逝。我对朋友们倡议,向李慎之生前友好广泛征稿,编辑《怀念李慎之》文集。当时何方先生写了本书中的《悼慎之》一文,通过社科院美国所的赵梅女士转交给我。我才知道李慎之有一位交往几十年的老友名叫何方,年龄比李慎之稍长。因为我对何方先生大半辈子从事的外交工作和国际问题研究缺少关注,所以对他在专业领域的成就竞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4.
钦鸿 《出版史料》2011,(2):120-126
十年前现代文学编辑名家范泉先生刚刚逝世时,我曾写了一篇长文《范泉先生不朽的文学业绩》来纪念他。文中除了详述他在文学编辑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外,还提到他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上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一1923年的春天,我的爷爷叶圣陶经朱经农先生介绍进商务印书馆工作,正式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那年他29岁。1982年,爷爷为刚刚创刊的《出版史料》写了一篇题为《我和商务印书馆》的文章。人们常常引用的爷爷说的"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我当过教员,又当过编辑,当编辑的年月比当教员多得多"那句话,就写在这篇文章的一开头。  相似文献   

16.
严文井先生 我第一次见到严文井先生,是在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当时我正担任老作家徐迟先生的工作助手,协助他编选<徐迟文集>,并帮助他查找一些写回忆录的资料.徐迟在回忆录里写到了两件与严文井有关的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引起了我的好奇.  相似文献   

17.
赵振宇 《新闻界》2013,(18):80-80
董天策先生是我2001年从媒体调入大学后最早结识并至今保持联系的一位学界朋友,虽然年轻,但成果颇丰,令我钦佩。我读过他的许多文章和著作,就连他作为《同舟共进》审读专家写的每期点评文章我都拜读过,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8.
他带着累累硕果,带着新的渴求,走进了我军培养军事记者的摇篮——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半年之后,他有了许多雅号:“才子”、“摄影家”、“社会活动家”……读他的新闻作品,欣赏他的摄影佳作,我从惊讶到感动,且不说他发表的一千多篇新闻、文学作品,就他写的轰动海内外的《孙中山先生遗体安葬前后之谜》就叫人刮目相看了。于是,我想写他。当我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不要为我唱赞  相似文献   

19.
丁颖 《声屏世界》2016,(1):183-184
2015年12月21日,CSM媒介研究与欢网科技举行战略合作发布会,宣布共同开展智能电视大数据在电视收视领域的研究,携手推动和建立智能电视收视大数据的标准化应用,同时开展智能电视多维数据的研究应用。对于双方的战略合作,CSM媒介研究董事长唐世鼎先生指出,本次合作集结了CSM在收视率调查领域的权威性资源和欢网在智能电视大数据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我的母亲     
去年初叶至善先生重病住院期间,他写的《父亲长长的一生》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至善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也是他晚年倾注全部心血用散文笔调写出的、充满爱心和理性的传记著作,受到读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其实,至善先生在写作父亲传记以前,曾经作了充分的酝酿,甚至想到如何把握一部长篇传记的创作。因此他先写了《我的母亲》一稿,作为写长篇传记的“试笔”。后来这部分的内容大部揉进了父亲的传记中。遗憾的是,因健康原因,《我的母亲》一稿没有时间继续写下去。本刊得到至善先生家属提供的这一遗稿,由本刊首次全文发表,以纪念至善先生逝世一周年,并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