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涯规划是在校大学生做出的阶段性的学习任务筹划与总的安排.大学生涯规划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教育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学生“要我学”的惰性思想,使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了“我要学”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2.
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师适当指导、适时点拨,追求课堂的“乐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教学过程聚焦到学生的“学”上。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作风,要运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伊 《当代家庭教育》2022,(26):206-208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在积极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进程中,教师不仅要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就是近年来提倡的“以学定教”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带领学生发现、思考、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指引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相似文献   

4.
郭永发 《广西教育》2012,(29):13-14
学程导航范式的核心是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采取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说过:“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用心做个‘懒’教师。”是啊,教师在课上“懒”得说,“懒”得动,尽可能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把问题推给学生,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动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正视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当前减负增效的一个有效途径。首先,自学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动力,它使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有了“一生有用”的可能。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获得更长远更充分的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其次,学生的发展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发生的,课堂教学要找到学生发展的“基点”。要掌握学生的“已知”,了解学生的“欲知”,最重要手段就是“预习”,  相似文献   

6.
要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尤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注意引导、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使我们的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由“厌学”转变为“愿学”、“乐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性。为此,本文试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这一问题作初探,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由以往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投身于知识内容的学习中去呢?一、引导学生由“要我说话”变为“我要说话”引导学生“要我说话”变为“我要说话”,主要是通过讨论方式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提高学习技能,发展健全人格,而讨论式教…  相似文献   

8.
管凌峰 《理科爱好者》2023,(4):239-240+246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省时的方法学习数学,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数学规律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不同教学实践中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做“乘法”,在学生的心理负担上做“除法”,在学生的活动实践中做“加法”,在学生的作业设置上做“减法”,使得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高效学习,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赵云珊 《江西教育》2023,(19):70-71
“以做导思”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寻“做”的内涵、探明学生“做”的程序、探求学生“做”的品质,从而充分发挥“做”的功能、体现“做”的价值和意蕴;要积极打造学生“做”的平台,赋予学生“做”的权利与时空;要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在“做”中建构、在“做”中创造;要能深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与体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学得好”而不是教师“讲得好”.教师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传授思想和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中职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导学生学会学习,正是“授人以渔”,这不仅可以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掌握了这种能力,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领路人,使学生既“学会”又“会学”。  相似文献   

12.
方晓兰 《考试周刊》2014,(47):73-73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小组合作学习做到课前有指导,课上有帮助,课后有反馈,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学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教育观念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严重限制、压抑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其内涵之一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我赞成“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成功教育”。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要在所有学生面前架起多彩而神圣的成功之桥。一、创造成功教育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心理总是整体发生的。有直接参与的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4.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只习惯讲解每个知识点和每道练习题;学生则习惯把老师讲解的内容记在笔记上,课后还要整理、背诵。教师不断提醒自己:要本着对学生、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讲得越细越好;学生则不断鼓励自己:要好好学、好好记。老师“一声叹息”:真累啊!学生“一声叹息”:真难啊!这种给了学生“鱼”,而不教捕鱼方法的教学方法,既辛苦了老师又累坏了学生,但教与学的效率却并不高。这是因为传统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做到这一点,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正>“学评单”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却轻视学习过程的现象。“学评单”顾名思义,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要展示各种“学”;同时教学也要关注“评”,也就是说,教师在学生体验各种“学”的同时,就要能创设相应的“评”,以促进学生“学”的深入。显然,“学评单”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学”的能力,同时又要通过“评”展现他们在学习上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6.
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一个平台,师生不是教材的奴隶,应该坚持以学定教,灵活自主地用好教材。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既要确保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的“主导性”,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把“教”与“学”巧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作为。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王富良 《甘肃教育》2011,(11):89-89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就要抓住他们的“心”。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强调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它蕴含两层含3Z:一是“以学生的学为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学设计所承担的功能应从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转向为学生的“学”而设计,要立足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生为本”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上的落实,应将着力点放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新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政治课教学中,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就必须还学生自主的权利,缺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这个“体”,创新精神这个“魂”就无从体现了。创新呼唤自主,然而现在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大多是被动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不”:一是不敢。由于个别教师还坚持所谓“师道尊严”,使得一些学生不敢自主探索,只得“师云亦云”,其创新意识受到了压抑,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也就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了。二是不愿。有些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致使学生丧…  相似文献   

20.
前言:说到“晓之以情、动之以人”,似乎就是语文课的专利。语文课内容生动,或状物写景或叙事抒情,再加上语文老师语言丰富优美、富有激情,所以课堂上师生真情流露,情理交融。而体育课内容相对枯燥,训练机械,似乎与“情”无缘。《体育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有效的体育学习来自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适时、有效地挖掘学习的情感因素,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体育课也要晓之以情、动之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