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冬学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根据地内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开展冬学运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抗战教育大背景的影响,二是民众文化素质过度低下亟待提高的现实需要,三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领导乡村的需要,此外冬学自身的优势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冬学,是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农村中,利用农民冬季农闲时举办的一种群众教育组织形式。我党通过冬学运动不仅教会群众识字,还利用此种方式对群众进行政治觉悟的启发,形成了一些合理的成人教育培训经验,值得当前农村成人教育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民族矛盾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在此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决定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为此,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的社会教育,其中的冬学运动是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它具有应急性、政治性、广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冬学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推行社会教育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同其他敌后根据地一样,晋冀鲁豫边区的冬学与边区的创建和发展是同步的,主要经历了初创、发展巩固、坚持和恢复壮大四个阶段。在学校的组织领导、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师资培训、经费解决等方面都尽量适应敌后农村经济不发达、文化落后的实际情况。边区冬学对于动员边区民众支持抗战,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推动妇女解放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的冬学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进入1941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争取胜利,中共中央要求全党加强对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教育工作。太行根据地政府根据中央指示,利用和改造了农村中传统的学习方式“冬学”,将政治教育渗入到根据地中,不但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而且起到了教育群众认清形势、增强胜利信心的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一个落后封闭地区改造社会传统进行的一次成功尝试,同时也成功地建构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植根于华北乡村社会中的“冬学”获得了新的语境,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三冬运动”谈起一九四二年,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时期,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向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着疯狂的“清剿”、“扫荡”,为了动员广大根据地军民胜利地开展对敌斗争,苏中抗日根据地在这年冬天开展了“三冬运动”。“三多”指的是冬耕、冬防、冬学。冬耕,就是要发展农业生产,争取多打粮食,改善人民生活,支援抗战;冬防,就是要加紧备战,开展武装斗争,坚决粉碎敌人的“清剿”、“扫荡”;而冬学则是一个群众的政治教育运动,要求向广大群众进行形势与任务的宣传教育,不断启发群众的政治觉悟,鼓舞他们积极投入斗争,努力完成当前的各项中心任务。苏中抗日根据地大规模地开展冬学运动,就是从这一年冬天开始的,此后就年年办冬学,形成一种经常的群众教育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时期,浙东抗日根据地党和政府认真领会中央教育方针与“冬学”经验,通过试点把中央精神和浙东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党和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社会动员开展“冬学运动”,制订了详实的顶层方案,并采取模范典型引领,充分运用动员方法和技巧;在“冬学运动”中团结改造基层知识分子,使之成为进行社会教育的内生力量。因而,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冬学运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浙东抗战胜利和人民群众政治文化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识字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太行革命根据地开展的一项普及知识、扫除文盲的群众性教育活动。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推行妇女识字运动,为女性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然而这项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党克服急躁冒进、强迫入学的工作方式,动员基层干部与义教学员利用冬学、民校、夜校、青补班和识字班等多种灵活方式,广泛开展农村妇女识字教育;学校教员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出“小先生”制识字方式,即鼓励儿童多识字,并将“生字”带回家中,教给家中愿学文化的女性。妇女逐渐由被动受教转变为主动求教,社会角色随之发生了变化,在生产劳动、抗战动员、根据地建设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有的还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后备干部及多个领域的模范代表。  相似文献   

9.
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的教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的轰轰烈烈发展使冬学教师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地通过发动干部、选拔在校学生、动员当地知识分子和实行小先生与集体互相学习制等途径弥补了教师的空缺。但教师的选拔是严格的,并且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在待遇差、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冬学教师们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民众教育与动员的任务。历史应该记住这些为抗战的胜利而在大后方无私奉献的冬学教师们。  相似文献   

10.
冬学是利用冬季农闲组织农民学习的一种方式,曾是抗战时期至建国初期中共开展农民教育最主要的形式。冬学运动虽已成一历史名词,但其成败得失与经验教训,对当代农民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抗战初期,华北根据地广大人民的文化水平极为低下,这种状况阻碍了党对群众的宣传发动,不利于群众思想觉悟的提高,从而对抗战产生了消极影响。对此,根据地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详尽的关于国民教育的规章制度,组织了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并在实际行动中积极开展"冬学"扫盲运动,大力发展小学教育,适当地发展中等教育,从而逐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的文化水平。根据地国民教育的发展,为华北根据地的发展和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冬学”是成年补习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普及教育、消灭文盲的重要办法之一。自1937年开始,陕甘宁边区多次开展冬学运动,每年都有众多参与者,这其中妇女的加入无疑成为冬学运动中的一大特色。关于冬学运动中的妇女教育研究,主要涉及陕甘宁边区开展冬学运动前妇女的受教育状况、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妇女教育的概况、动员妇女参加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妇女参加冬学运动的意义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苏泽龙在《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冬学是山西农村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以其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而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以山西根据地为依托对这一文化形式进行了重新构建,新“冬学”将农民的文化普及工作与民众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大凡了解现代教育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冬学”这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建并在建国后广泛推广的农村成人教育形式。它以农村生活中的冬闲时节为契机 ,把青壮年农民组织起来实施一定的教育。“收罢秋 ,打罢场 ,冬季事少上学堂”,成为建国初期各地的共同景象 ,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现在其踪迹难觅了 ,原因何在 ?在目前全国上下一致推广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许多人急于为农村成人教育寻找出路的时候 ,分析研究冬学衰败的原因 ,将有助于我们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一、冬学组织片面强调正规化冬学原本是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立的…  相似文献   

15.
太行革命根据地农村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特定环境下,为巩固根据地、坚持抗战以及实践新民主主义文化奋斗目标而开展的文化运动.它促进了太行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事业的开展和建设,在根据地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认真总结战时太行革命根据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推行冬学、民校两种社会教育模式。同其它敌后根据地一样,晋东南根据地的冬学、民校与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初始、稳固、坚持、壮大4个阶段,在学校的组织领导、内容方式、师资经费等方面都尽可能符合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推动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东江地区党组织的策动下,东江抗日根据地发动、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启发他们的觉悟,号召他们团结起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为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而斗争.运动的开展,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改善了农民的日常生活,为中共赢得了民心,军民关系日益密切.双减运动,使根据地工农业生产成效显著,东江纵队规模和根据地规模不断壮大,为抗击入侵华南的日本侵略者集聚了力量.  相似文献   

18.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后,为了动员乡村妇女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针对她们在政治、经济上不平等和文化程度较低等特点,首先在政治上求平等,动员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其次,对她们进行文化、政治和生活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政治、文化素质.再次,经济上求独立,动员妇女参加生产,支援抗战.这些措施提高了妇女社会化程度,开始与男性共同承担社会角色,实现自身价值、发展自我并为根据地社会和谐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根据地原有的教育体系进行了改革,推行了新的教育政策。其中,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从时局出发,走“群众路线”,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在学校建设、减少儿童失学、改变农民对教育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成功的经验对于当今的中国农村教育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主、国民党政府和日本侵略者强加于皖江农民身上的沉重负担,皖江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面对运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皖江区党和政府实事求是,灵活运用策略,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取得了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