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猴年春节之前,各大门户网站上曾经出现过一条消息:“浙江一中学发通知:不要与职高生混”,大意是说浙江一所普通高中在给家长们所发的寒假注意事项中写了上面的这句话,引起了许多职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不满,认为这所学校使用了歧视性语言。对职业学校和职校生不公平,在发现引起争议后学校随即做出了道歉。  相似文献   

2.
余钱红 《考试周刊》2010,(34):211-212
职业刻板印象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文章作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就业观念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对职业的刻板印象是普遍存在的。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择业观受利益取向制约,择业选择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对薪水的期望值偏高。大学生毕业生应该正确评价自己,科学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高校应该加强择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及早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指导,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3.
以严密标准、系统完整、融汇互通的顶层设计为基础,利用"双元制"确保劳动力再生产质量,通过人才素养与劳动力市场的紧密联系来保障就业,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优势显著。但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仍广泛存在,使德国教育和就业系统中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加剧了德国劳动力市场风险,不利于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此,德国发挥学术界先锋作用,利用研究佐证克服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采取结构调整措施增强"双元制"的吸引力,改善职业教育与培训性别差异;并从不同教育阶段着手帮助学生建立性别平等观念,消解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全面应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在性别角色上所持有的刻板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刻板印象,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人们对于典型的男性或女性是什么样的看法会影响到对事物的认知。性别刻板印象常常使被认知的对象受到先入为主的对待,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本研究用发送调查问卷方法和观察法,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语料运用SPSS 16.0从实证研究角度来分析汉语性别刻板印象的称谓语刻板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性别接受道歉频次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科学发展的储备力量,科学家是科学技术行业的精英形象代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影响着他们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与科学相关职业的认同。实证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所认知的科学家形象总体上较为刻板。以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可以看到,这种刻板印象的认知受到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也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为了树立科学家在学生群体中的积极、正面和可及性形象,提供科学家的榜样角色和提供与科学职业有关的信息是两个重要的途径。针对我国科学教育现状,在向青少年学生传播和塑造科学家形象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科普研究与科普实践、主流群体与边缘群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的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6.
王春英 《文教资料》2011,(20):237-238,186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4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为被试,采用贝姆性别角色调查量表及自编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考察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性别角色、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状况及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简·奥斯汀一直关注英国女性面临的婚姻、爱情、教育等问题,在《爱玛》和《傲慢与偏见》这两部小说中,奥斯汀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述向读者再现了18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教育状况.在男性统治的18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社会定位是“好妻子,好母亲”,她们主要的出路是婚姻,她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体面的婚姻,她们接受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家庭或寄宿学校,而她们所学的知识或技艺只是一种婚姻市场所需要的装饰品,既肤浅又无用.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大学生择业效能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采用择业效能感量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问卷和大五人格量表对贵州省6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性别差异不显著。(2)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3)择业效能感各维度及总体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人格特质中的适应性、社交性、利他性、道德感呈显著正相关,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与人格特质中的利他性和道德感呈显著正相关。(4)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择业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大五人格在择业效能感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傲慢与偏见>一书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用行动告诉世人:不能为了金钱、地位、财产而结婚;但结婚不考虑这些因素也是不行的.她在任何时候都坚持自己的主张,坚持做自己,因而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收获美满的婚姻.她的婚姻观不仅引起了当时人们的注意.也足以警示现代人: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正确的婚姻观,什么是应该借鉴的?  相似文献   

10.
厘清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是实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本前提,也是技术时代讲好教育故事的必然选择。历史地看,技术与教育的双向互动,呈现出“傲慢”与“偏见”的相互博弈,技术对教育大致经历了从“沉睡”到“觉醒”再到“扩张”的阶段性旅程,教育对技术则进行了从“无视”到“接纳”再到“迷失”的即时性回应。基于此,文章从场域冲突的视角,分析了技术“傲慢”与教育“偏见”的成因:“技术意向性”与“教育对象性”的结构冲突、“形而下之器”与“形而上之道”的惯习冲突、“技术成事”与“教育成人”的权力冲突。由此,造成了主体性消解、创新性束缚、生命性遮蔽等问题。为更好促成两者的深度融合,需要在“载道于器”层面上把握技术辅助教育的功能定位,在“以道御器”层面上把握教育主导技术的育人核心,在“道器相长”层面上把握教育协同技术的相向而行。  相似文献   

11.
正【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幼儿园与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认可,家园共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更是提出了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也将家园共育作为自己的一项自主课题来研究,得到了同事、领导以及绝大部分家长的肯定。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个别"傲慢无理"的家长,他们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观念性问题,在对幼儿的家庭教育上存在着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