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暗示,是人心理方面的正常特征。无论是他人暗示,还是自我暗示,都会不知不觉地通过大脑给人的情绪带来很大的影响。它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起作用,能极大地发  相似文献   

2.
在1989年“应氏杯”围棋大赛上,中国聂卫平九段和南朝鲜曹薰铉九段在五局定胜负的决赛中战成了1:1平,第三局显得十分关键。赛前聂棋圣十分焦急地寻找自己在第二局(获胜局)使用过的打火机,助手机警地买来一只同样的打火机递上  相似文献   

3.
音乐通过规律性乐音变化和运动过程,直接表现和激发人类情感、引发共鸣,深深触及人类心灵的一切领域,使人灵魂净化、情操升华。音乐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速度的加快,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益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1.问题教学法。课堂上巧妙地点拨,在无疑处生疑。例如教学《故乡》时,课文中的闰土有这样一句话:“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我这样问:“闰土最小的孩子几岁了呢?这么小的孩子都做劳动帮手了,可闰土一家为什么还是不够吃呢?”这么一连串的几个问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立即表露出  相似文献   

5.
暗示教学认为人的大脑具有很大的潜力,如果我们能把人大脑韵潜力充分挖掘和调动起来,其威力是无法估计的。我们现在就是要把课堂上的一些暗示手段由不随意的变成随意的,由消极暗示变成积极暗示,借以提高暗示效果。暗示手段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确实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只要认真地学习暗示教学的理论,努力地发挥各种积极因素的作用。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认为,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本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里戈里·洛扎诺夫将暗示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创立了“暗示教学法”。其基本原理就是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潜能,特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认为,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本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里戈里·洛扎诺夫将暗示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创立了“暗示教学法”。其基本原理就是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潜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暗示,可以创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暗示中感到轻松、愉悦,并受到启发。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式: 一、语言暗示。教学《可爱的草塘》时,学生对草塘的可爱之处都理解得较好,对最后一段话却难领会其中蕴含的意思:为什么“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而后又犹豫了”?它说明了什么?学生只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丽的画卷。这时,我没有把问答的答案和盘托出。只是说:当你在野外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蜻蜒悄悄  相似文献   

9.
暗示教学法 ,又称洛扎诺夫教学法 ,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里戈里·洛扎诺夫创立于 60年代中期 ,这种教学原则表明 :当学生处于愉快、松弛专注的心理状态时 ,学习效率会更高 ,记忆会更牢固。反之则效率低下 ,容易遗忘。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贯彻暗示教学原则 ,即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 ,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 ,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 ,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运用暗示教学法 ,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 :1 .心理途径。它要求教师切实认识无意识和外围知觉的…  相似文献   

10.
11.
暗示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是影响人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暗示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中极为重要的能力 ,语文教师的暗示能力必须具有渗透性、启发性、愉悦性、自觉性和协调性等基本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取有效的暗示策略 ,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师暗示能力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语文教师应不断追求、永不满足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2.
暗示是指通过图片、音乐、语言等描述,采用体态语、声音等方式创设有关情境,传递某种信息,使学生受到陶冶、吸引、提示等的教学方法,它对调控师生的行为、提高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暗示法的特征,并结合实践从情感因素、艺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论述暗示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张有菊 《甘肃教育》2008,(23):42-42
一、师生互动法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其中互动学习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对某一学习目标通过课堂交流、沟通,促成思想碰撞,并交互影响,产生兴趣,引发某种意识,形成相应的思想,并达到师生双方均能增长智慧、提高能力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苏惠 《青海教育》2003,(10):35-35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课文的内容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受的材料,在教学作品时,教师应选择精彩段落指导学生朗读品味,通过朗读去感受语言的节奏和情感,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读鲁迅《社戏》,首先感知的是语言文字,然后根据字句展示的意义及特定的语脉联系,一步步切入文章主题,并通过文中的一些词语,如“月光皎洁”、“朦胧”等,感悟作者对江南水乡的柔美之爱及对美好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相似文献   

16.
一、以景激趣 小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冀中地道战》一课时,先投影地道的图像,然后说:“大家看,在这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家家相连,户户相通,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保护自己。这种战斗方式叫做地道战。本文讲的是1942年至1944年间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地道粉碎日本鬼子大扫荡的情景。”通过这个学习情景的创设,引起学生对本课的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一、用创新的思路定位教学目标学习一篇课文,应引导学生在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力争有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并结合课文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学会排疑解难,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培养思维的深刻性;2、学会举一反三,把握规律,培养思维的广阔性;3、敢于质疑求异,不惟师,不惟书,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许多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着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因为只有40分钟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充分运用了单位时间,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经过实践、反思、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一、以景激趣 小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冀中地道战>一课时,先投影地道的图像,然后说:"大家看,在这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家家相连,户户相通,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保护自己.这种战斗方式叫做地道战.本文讲的是1942年至1944年间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地道粉碎日本鬼子大扫荡的情景."通过这个学习情景的创设,引起学生对本课的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