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知识寻租行为对企业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雷鸣  屠梅曾 《情报科学》2005,23(10):1465-1469
在知识管理实践中,知识作为一种最稀缺的资源板易成为某些员工的寻租工具。因此.本文建立了知识寻租行为影响企业效率的模型、揭示了相关传导路径、并提出了治理知识寻租行为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徐刚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4):112-113,121
在科研活动中广泛存在着寻租现象,本文对其进行了构架模型及扩张模型设计,发现科研管理人员或科研人员会基于寻租风险程度采用不同手段来进行寻租,且其寻租期望还会因社会平均寻租水平的增加而扩张。为此,在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为防范科研寻租,其关键是采取规制策略来杜绝寻租收益、增加寻租成本并强化寻租监督。研究结果可为寻租监管制度设计及寻租行为有效遏制提供理论导引与支持。  相似文献   

3.
徐刚 《科学文化评论》2007,(4):112-113,121
在科研活动中广泛存在着寻租现象,本文对其进行了构架模型及扩张模型设计,发现科研管理人员或科研人员会基于寻租风险程度采用不同手段来进行寻租,且其寻租期望还会因社会平均寻租水平的增加而扩张.为此,在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为防范科研寻租,其关键是采取规制策略来杜绝寻租收益、增加寻租成本并强化寻租监督.研究结果可为寻租监管制度设计及寻租行为有效遏制提供理论导引与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风险企业中创业者团队可能出现的集体寻租行为,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寻租理论,建立了创业者团队的集体寻租博弈模型。在多期动态情况下分析了影响创业者团队进行集体寻租行为的诸多因素,由此提出了风险投资家防止创业者团队集体寻租行为发生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寻租理论为基础,分析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寻租现象。通过对教育寻租、设租行为模型分析,高收益与低风险是教育寻租的重要诱因。政府的过度干预是教育寻租活动恶性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5,(7):1-6
将寻租活动引入MRW模型,构建了扩展的空间MRW收敛模型,采用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定量研究了中国经济转型中寻租活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空间外溢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寻租活动对经济增长总的直接效应为正,而且寻租活动在省域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外溢性,以及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动态收敛性和时间—空间上的"路径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税收活动中广泛存在于各领域的寻租行为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发生寻租问题的根源,同时就防止寻租问题的产生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论科研领域寻租活动的表现、危害与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楚鸿 《科研管理》2004,25(3):131-136
本文首先根据寻租主体的不同,对科研领域的寻租活动加以分类论述。然后重点探讨了科研领域寻租活动的危害与特点。最后对如何避免科研领域的寻租活动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府科技项目寻租治理及最优监管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科技项目管理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科技项目委托-代理寻租治理模型,提出最优监管度概念,结合模型分析代理人寻租和政府监管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府采购中的设租-寻租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设租-寻租行为在政府采购中的表现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运用经济学中成本一效益方法构建了治理设租-寻租行为的基本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可耗竭能源资源稀缺性逐渐被人们认可,征收资源租被认为是增强其开采和利用的有效手段。对能源资源租的归属问题、能源资源价格与资源租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解读;并且基于能源资源市场特征、开采者行为与资源租关系的研究,探讨了资源租不同存在情形以及其对能源资源有效开采期的影响,认为可耗竭能源垄断型开采优于竞争型开采,同时,资源所有者应该充分借助资源租的手段矫正开采者的开采动机。  相似文献   

12.
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群  汪霏菲  陈杰 《资源科学》2016,38(3):377-386
自农村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对土地依赖程度,价值认知及产权偏好的不同,使得农户土地处置行为也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本文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结果表明:①保持现有规模,不参与流转依然是各类农户主要的土地处置行为,兼业化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流转;②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程度,户主年龄,地块数,地势,是否城市郊区等因素对于各类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③对于兼业程度高的农户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不参与土地流转,而家庭承包地面积大且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则更倾向于转出土地,且转出面积也越大;④土地流转政策对纯农户和一兼农户转入土地,二兼农户和非农户转出土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耕地质量与土地流转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丽  白云丽  辛良杰 《资源科学》2019,41(6):1102-1110
土地流转程度低制约着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本文利用2017年对黑龙江、吉林两省12个行政村调研收集的312份农户问卷与1527个地块信息,采用OLS和Probit模型探讨了地块尺度上耕地质量与土地流转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耕地质量与地块转入及转出均有显著的相关作用。面积大、坡度平缓、灌溉条件好的地块转入的概率更高,而面积小和通勤距离远的地块转出概率较低。②非农收入越高,农户转出土地的概率越大。③户主年龄越大,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概率越高;户主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较大;家庭农业固定资产数量越大,农户越不愿意转出土地;家庭承包的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越小。因此,建议吸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转入土地,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与质量改善;同时,提高土地流转程度较高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回顾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予知识寻租行为清晰的概念边界,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开发知识寻租行为的测量量表,对知识寻租行为的结构维度进行实证研究。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知识寻租行为由知识垄断与知识外泄两个维度组成,该结构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得到证实,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本问卷是可靠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彩电制造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致世界主要彩电制造商的历程。分析其缘由,创新网络是中国彩电制造企业崛起的重要源泉。虽然利用创新网络,但在不同时期具有竞争力的国内企业获取的却是不同结构的经济租金,而且创新租并不是主要形式,尤其是产品创新租金(PtIR)。这是现阶段中国彩电制造企业参与世界市场竞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浅谈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寻租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侠  邢润川 《科学学研究》2002,20(3):256-261
本文分析了我国在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寻租行为发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并对各种形式的科技政策制定方式中的寻租行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在科技资源比较稀缺的今天 ,对于寻租行为的研究对我国科技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专利的保护成本和专利质量角度观察,专利中存在大量的租值消散现象。针对专利研发的参与权没有清楚界定,通过引入标准的租值消散模型来分析科研活动(尤其是专利研发竞赛)中的租值消散问题。研究发现,专利制度本身存在不少降低租值消散的因素:专利研发中的复杂性、随机性、不可预测性,以及参与者研究能力、所用设备要求、机会成本等方面的较大差异。通过对照理论模型和事实,对如何进一步减少专利制度中的租值消散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飞  陈江龙  朱红云  金志丰 《资源科学》2010,32(12):2364-2370
本文以经典的级差地租理论为基础,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分析了岸线资源的自然禀赋、岸线区位条件和岸线产业集聚外部性等表征岸线宜港空间成本-效益因子对岸线级差地租的影响,形成了基于级差地租理论的岸线资源开发价值评价的研究框架。在此框架下,按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和开发与保护目标协调化的原则,以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首先甄别出镇江市岸线资源级差地租为零的岸线,并对其余岸线进行了分级评价,将岸线段依据开发价值进行排序,排序靠前的岸线段近期是建设开发和优化配置的重点,而开发价值较低的岸线段则应留待自然经济条件改善后进行开发利用。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镇江市岸线资源利用的时空系列,将为岸线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对转租活动大量调查和借助租金理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商铺转让费的经济学实质及其与租金之间的异同点;影响转让费大小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商铺转让费的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政府垄断租金的函数--兼论"发展-腐败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公务人员违反法定职责与社会其他人串谋瓜分政府经济租金的活动。政府控制经济产生租金,腐败是租金的函数:租金越大,腐败程度越高;公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也加剧腐败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则起相反作用;法律纪律的惩处可以抑制但不能消除腐败。腐败与经济快速发展并存的现象为一悖论。经济发展高速期与转型期腐败活动冲击“恶法”而有促进经济效率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