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媒资讯     
《记者摇篮》2010,(9):63-64
网民意见“直通中南海”民众可给中央领导留言 9月12日,记者在“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上看到,只要点击以中南海新华门和“为人民服务”影壁动画页面为封面的首页后,就能直接进入给中央领导和中央机构留言的界面。在这里,网民通过键盘输入就可实现给网页上所列出的28位领导人和27家中央机构留言。  相似文献   

2.
佚名 《新闻世界》2008,(3):48-48
1949年7月,中央领导搬进中南海,中南海专用电话局正式开通。1952年7月,局号定为39.对外称“北京电话三九专用局(简称三九局)”。单位规定,“三九局”的话务员每月只许回家一次,不许在家住宿,不许随便外出,不许与亲友通信,不许向亲友透露自己的工作地点和任务,不许听领导同志的电话。  相似文献   

3.
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讲课。对于每一位曾有此经历的学来说。都是一种荣誉。讲课的学们是如何选定的?领导们关心什么?在接受本刊专访时。郑成思娓娓遒来。据说。他的这次讲课是中南海中历次类似讲课“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领导和各界代表在中南海欢度国庆国庆节,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劳模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国庆参观代表、解放军代表在中南海联欢,共度佳节。中新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基础上,自1990年10月3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5.
《兰台内外》2011,(6):49-50
建国初,由于物资匮乏便产生了为领导服务的"特供"体制。中南海烟的前身正是毛泽东主席选定的2号"特供烟";当年茅台酒由于产量小,也成为省级部门才能获得的"特供酒"……  相似文献   

6.
第一现场     
会见大师 8月19日天体物理学大师霍金在中南海获得了江泽民的接见。霍金表示,中国过去17年取得的进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再过50年,中国有望成为领导世界科学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朱玫 《北京档案》2004,(1):10-11
在中南海的卫士中,李连成的经历有些特殊,这位1950年16岁时第一次走进中南海,1962年最后离开中南海的年轻卫士,因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三进三出中南海,前前后后在红墙内度过了12年的时光,先后在毛泽东、刘少奇、江青身边工作过,其中大部分时间是为主席服务的,在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  相似文献   

8.
《中南海纪事》是《瞭望》周刊的一个栏目,是在国内外极有影响的一个专栏。它着重报道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的过程。传递来自中南海的重要信息。人们只要说到《瞭望》便会想到《中南海纪事》,而一说起中南海的报道,也会想起《瞭望》。从《嘹望》周刊的前身《瞭望》月刊第一期起,《中南海纪事》专栏即与读者见面了。  相似文献   

9.
为进入国外主流社会,外研社制定了"借船出海走出去"的商业战略。这一观点在2007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座谈会上,外研社领导曾当面向总理建议过。  相似文献   

10.
九进中南海     
同长江日报同志相比,我因工作关系,进入北京党政最高中心一中南海,应该是最多的一个地方党盯权关报的新闻工作者。但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我长期在长江日报工作,也就没有进入中南海的机缘!我国古代。讲究一个“九”字,常常用“九”作为最高、最多的数字,如“九天”、‘值上重宵九”等等,所以,尽管我进出中南海十几次,所以文章标准,仍用《九进中南海》。就报社一般同志而言,以为我进北京中南海,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事。其实不然.我最早进出中南海,是在1954年,接待我的是中南海印刷厂的青年工人程三毛。中南海是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