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著名画家范宽以其深厚的学养,独到的识见,融各家理念于一身,凭借终南太华的江山之助.完成了《溪山行旅图》这一破体之作。《溪山行旅图》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图式新颖,气势雄强;经营巧妙,虚实相生;胆识超群,气格不凡;笔意率真,气韵深沉;皴法多变,豪爽利落。  相似文献   

2.
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他的艺术是对西方传统艺术的反叛,但却在无意之间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观念、表现方法趋近,这反映出西方现代艺术不再追求对自然的"摹仿",而转向了主观的表现。在塞尚的画中,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艺术奇特地汇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以五代末宋初著名画家范宽的传世杰作《谿山行旅图》为媒介,通过解读其作品内容与表现手法得到启发:创作伟大的艺术作品除了坚持正确的艺术创作理念和方法,更要注意作品本身形式和内容之间的互衬关系。同时本文在论述这些问题时,也分析了各个时代社会思潮及文化理念对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让我们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并以此立足于时代指导我们今天的绘画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4.
郭煕的山水画继承前代传统,师法造化,真实探索自然山川的奥秘,对中国山水画观察、表现自然的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溪山楼阁图》,将宏伟奇险的山川景象和精工之极的界画楼阁融为一体,表现出画家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在皴法、树法、墨法、章法等表现技艺上,对前人的传统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变革。山体远取其势,近取其质,雄伟壮观;杂树表现丰富,层层推远;楼阁一笔不苟,井然有序;留白连天接水,上下呼应;设色古雅沉稳,层次分明,表现出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为北宋山水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郭煕提出的"三远"理论和艺术实践,是他对中国山水画作出的最大贡献。"三远"不仅科学合理地结构了画面的布局形式,而且还指向了一种精神的追求,超越客观物象的局限而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以五代末宋初著名画家范宽的传世杰作《谿山行旅图》为媒介,通过解读其作品内容与表现手法得到启发:创作伟大的艺术作品除了坚持正确的艺术创作理念和方法,更要注意作品本身形式和内容之间的互衬关系。同时本文在论述这些问题时,也分析了各个时代社会思潮及文化理念对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让我们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并以此立足于时代指导我们今天的绘画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6.
范宽《溪山行旅图》的山石、树木基本构架是源于秦岭,从描绘的山石肌理特征看,又是黄土高原崖壁坚实而粗砺的质感。也就是说范宽采用秦岭山石结构,用黄土高原山崖质感的皴法,把秦岭山体的雄强与黄土高原山峦的浑厚感觉结合起来,创造出了“峰峦浑厚,热状雄强”的山水画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7.
范宽,名中正,字仲文,因性情宽和温厚,世人呼为“范宽”而传之.为北宋三大山水画家之一.画初学李成,继师荆浩,后又深悟“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遂迁居终南、太华等地,于岩隈林麓之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领略大自然的真趣,对景造意.范的画落笔雄健凝练,喜以雨点、豆瓣、钉头等皴法为之,也因他生活在北方的关陕一带,画风画貌颇为雄壮.他传世名作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  相似文献   

8.
师人不如师造化——临习范宽《溪山行旅图》@杨新豫$平原大学艺术系!河南新乡453003  相似文献   

9.
作为北方山水画派的开创者,关仝与其师荆浩在画史上被人并称为"荆关"。虽然师出荆浩,但关仝学习上并不局限于荆浩,所创作的山水画在立意和造境上都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表现出独特的风格样式,被世人称为"关家山水"。本文以《关山行旅图》为例,试图从意象、笔墨、立意、造境等几个方面对关仝山水成就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0.
《昭明文选》有《行旅》卷,本文借此为题,从《诗经》涉及行旅的七十多首中分析山水自然物人化即心灵化的过程,指出“行旅”活动对山水审美意识的成熟及其文学表现式(山水诗文)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范宽善山水,初学李成,继师法荆浩,和关仝、李成为五代、北宋年间北方山水画三个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三家鼎力,照耀古今,为百代之师”的山水画大师。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评范宽:“工画山水,理通神会,奇能绝世;体与关,李特异,而格律相抗。宽仪壮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好道。常往来雍(今陕西耀县)雒(今洛阳)间;天圣中犹在”。他的山水画艺术从“与其师人不如师造化”到“求其气韵”“得山之骨法”“创意自我”“功期造化”这种创新与继承,“以似为工”严谨踏实的宋人画风影响着后代山水画坛,并开启了后世山水画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龚洪林 《考试周刊》2012,(76):21-21
五代时期的山水画呈现出以董源为代表的江南山水和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两种不同的画风,本文就董源的《潇湘图》为例,联系江南的自然环境,并与体现北方山水画风的《匡庐图》相比较而得出结论:董源的山水画中已经呈现出相对独立的笔墨关系意识。  相似文献   

13.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传世名作,其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对这一作品的个案研究迅速成为美术史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此图的绘画风格加以深入解读,从中追寻唐代雍容、自信、乐观的绘画风貌。  相似文献   

14.
清中叶著名笔记作家、诗人和戏曲家李斗,通过行旅以布衣身份结交了六十多位诗文作家、书画艺术家、说唱艺人和影响文坛的显宦、富商。李斗的行旅不仅激发了其文学创作的热情,使其跻身文坛,而且对其笔记、诗词和戏曲等不同文体的文学创作、演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李斗的笔记《扬州画舫录》广泛记载了其游历扬州的见闻,兼具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其诗集《永报堂诗集》和词集《艾堂乐府》以行旅纪实为经,以写景、赠答、咏史为纬,真实记录了其行旅与交游的经历与感受,具有典型的游记文学性质;其戏曲作品《岁星记》、《奇酸记》传奇亦是其行旅与文学交游的产物,在清代戏曲文化史和昆曲演出史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萍 《文教资料》2009,(2):91-93
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有其源头和脉络,而发展、创新首先要求对传统有全面的把握力.在山水画的发展中,青绿山水作为它的一种典型的艺术样式而存在,<游春图>无疑对后世人们认识青绿山水的完善及自我体系规模的建立可以起到一定的解析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辛红娟教授所著的<<道德经>>在英语世界:文本行旅与世界想象>>在大量文献查证的基础上,历史性综合描述和研究了<<道德经>>文本在英语世界的行旅及因文本旅行所造成的世界想象.作者研读此书之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对书中所研究问题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明代杰出画家沈周独特的中锋运笔用线、积线塑造以及巧妙着墨等艺术手法,评析了沈周《庐山高图》这幅佳作的绘画风格和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8.
《竹石集禽图》为王渊的代表作品之一。本通过对该图的分析,再参照其他作品,概括出王渊花鸟画的笔墨特征:一、以墨代色,笔精墨妙;二、勾勒、没骨,相得益彰;三、师“黄”借“徐”,自创一格。  相似文献   

19.
吴镇的山水画代表作《洞庭渔隐图》,既有元代山水画普遍的时代性风貌,又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社会根源、历史根源、个人宗教信仰、绘画材料的变化等因素决定了吴镇独具个人意趣的画风。  相似文献   

20.
"江山图"是历来画家所喜爱的表现题材,江山万里能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操和陶冶博大的胸怀,吴伟《长江万里图》是浙派山水画的代表作,处于吴门文人画派兴起与浙派由盛而衰的过渡阶段。本文通过分析作品的造型章法等艺术特点,探索这些形式语言的审美,总结画卷的历史地位,来解读《长江万里图》"所蕴含的雄浑大气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