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界》2007,(8)
两枚金代铜钱曾在沸水中煮过一刻钟,并在微波炉内高温烘烤过10分钟,锈无任何变化,两币的一些特征如下表:首先说"承安宝货",粗看币锈并无奇特之处。据我的经验,这币表层的锈不算硬,而贴骨锈却非常坚硬,币锈堆积于表面,造型自然。两币相比较,"承安宝货"的锈远多于"至宁元宝",除去锈重,两币重量是大致相等的。但从两币特征分析,"承安宝货"应比"至宁元宝"重2克左右。我还有两枚"承  相似文献   

2.
此币(见图)笔者购于地摊,初看锈色难以定其真伪,摊主也吃不准,双方便以极低的价格成交。拿回家后,用竹牙签剔去币背的泥土,用手揉搓币的表面,手感圆润,不仅展现了深沉的黑漆古,黑漆古上不少地方还附有一层硬绿锈。更令笔者惊喜的是牙签与币背接触摩擦力大的一些部位出现了银白色,如背穿左廓外侧照片上就能见到这种银白色。除此之外,此币面、背部有一些银白色小点,如  相似文献   

3.
从这枚大钱(见图)钱文特点及铸工精美两点看,只能判断它是盛唐之物。币径为37.2毫米,厚2.7毫米,重22.1克,币材呈白色,绿、红、白诸锈与黑色包浆浑然一体,牢结于表面。此币是否镶嵌币?有两点可证明它不是:一是钱体表面无镶嵌痕迹,二是此币厚达2.7毫米,若要镶嵌,必须先用两枚"开元通宝"粘贴在一起,方能镶嵌,而本人细察此钱孔壁,无任何粘贴痕迹。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07,(8)
"贞祐通宝"为金宣宗完颜珣贞祐年间铸钱,在华光普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钱目录》中拓有铁母钱一残品。此币(见图)径34.7毫米,厚1.8毫米,重8克。币色微红,币有裂痕,裂口内也锈迹斑斑。币的造型及钱文与谱录品神似,如"宝"冠右端的写法及"右"字第一横右端的一顿都与谱品相同。钱文在实物上是清晰无粘连的,只是因锈的堆积致"宝"字中的"王"字及  相似文献   

5.
此文附图均为生坑钱,特别是几枚布币,锈色较为单一,然因未见实物,不便发表意见,敬请读者参考。本刊因条件所限,收到稿件附图一般均见不到实物,虽百般努力避免失误亦难免万一,希望读者关注并予理解。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从废品公司的废铜中,拣回一批明代铜钱,在清洗过程中,发现一枚十分耀眼的“万历通宝”平钱。它通体墨绿,像一块温润的碧玉,丝毫没有青铜币那样的红斑绿锈,边缘残破的地方还裸露出白色的质地。我对此币的材质产生了怀疑,于是便请人用光谱仪进行了测试,原来这是一枚含锌量高达99%的锌质币。它直径25.3毫米,穿径5.2毫米,重4.85克,制作精整,看不到翻砂铸造的痕迹,也找不到刀工雕刻的痕迹,本人疑为这是一枚刀工化尽的样钱。纯锌质古  相似文献   

7.
大约在八年前集到一枚水银古锈入骨的“保大元宝”币(见照片),钱径约32.3毫米,厚约2.1毫米,重10.7克,钱文比谱载“保大元宝”钱文更刚劲、更端正,且将“尔”字写作“尔”,经实测,此币钱文也比谱载钱文要大,由于它字大、异书、轻、薄,故称之为异  相似文献   

8.
董大勇 《收藏界》2010,(7):79-79
首先要感谢北京陈瑞海先生的来信,指出“康熙通宝”生辰钱卯字币的真伪问题。康熙钱中的生辰钱、开炉钱、罗汉钱颇多猫腻,距今时间又不太长,仅凭锈色包浆判断,难知其所以然,还要查阅有关文字资料,陈先生求实、认真的态度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9.
何开俊 《收藏界》2011,(3):74-74
该“半两”(见图)与一直径为29毫米的“半两”置于一处合照,目的是证明大“半两”之大。此大“半两”最大直径68.5毫米,币最厚处7.8奄米.内最厚处3.8毫米,现重95.6觅,青铜材质.铸工规整,品相极美,漂亮的五花锈.将钱背置于80倍的使携式显微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10.
本人除收藏中国历代古钱币之外,还对我们的邻国——日本古钱币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近日在一堆中国古钱币中觅到一枚颇为与众不同的钱币——"乾元大宝"。此币直径20.5毫米,重2.3克,光背,属小平小型。通体红斑绿锈,开门见山之物。千万不要小看此枚古钱币,其外形虽小,却有着一个赫赫有名的身份——日本皇朝十二钱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王吉祥 《收藏》2007,(9):134-134
笔者痴迷古泉20个春秋,2007年春喜获一枚战国桥足布“阴晋半釿”(见图),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变成现实,真乃人生一大幸事。是品布币出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通长4.2厘米,足宽2.8厘米,首宽1.6厘米,重6.5克。其品相甚好,通体红斑绿锈,坚实入骨。钱文古拙朴茂,笔画流畅自如,属开门见山之物。  相似文献   

12.
刘勇先 《收藏界》2012,(5):71-73
最近西安市高陵县资深钱币收藏家张振龙先生转让给我一枚红陶币(见图1),直径6.4厘米,厚1.6厘米,重58克。整体呈斗笠状,正面顶部似一古篆字,亦如盘曲的龙纹,坡区饰凸起的蝌蚪纹四圈,边沿圆棱,北面凹下。土锈坚实,为生坑器。据张先生讲,这是一枚“拙美的史前实物”。这枚红陶古币,引起我查找中国钱币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鱼钩长锈是常有的事,特别是爆炸钩,锈得更厉害。除掉这些锈,是比较麻烦的。而弃置不用,不但使钩长的锈更多,而且也是一种浪费。  相似文献   

14.
去年,笔者收藏到一枚日本厌胜钱。此钱红铜质,锈色沧桑,包浆熟旧。经测径35毫米,厚4毫米,重20克(如图)。此钱面文“富国强兵”四个篆字,其篆法与众不同。如“国”字中的“戈”字,置于“国”外,而“兵”字的两点,似满弓之箭。此币尤为特殊的是钱背铸有一只猛虎,张着大口,翘着如鞭的尾巴,虎虎生威。  相似文献   

15.
笔者珍藏"文信"、"长安"古币各一枚,均生坑美锈,为同类钱币之佳品。"文信"圜钱(图1),直径2.4厘米,重3.05克。关于此币铸造的时代,泉界颇有争议,但多数认同战国晚期秦吕不韦被封文信侯所铸说。《史记·吕不韦》载,"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遍查史书,既无文信古地名,也无文  相似文献   

16.
冯飞龙 《收藏》2007,(5):146-147
臆造币大部分产生于民国,也行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征境外出现,并伍1981年由所谓的美国人编写了英国将近100年前的《伯明翰造币厂史》,把这批境外臆造币与仿造币全部编进书中,以讹传讹从此开始。在机制币收藏成为热点后,就有人开始仿制机制币。但是仿制极其不易,直至现今都无高手能仿制出一枚毫无破绽的机制币。仿制机制币就像仿写他人的笔迹难上加难,仿造出来的伪币容易识破。反倒是臆造币无可比对,只须编一个故事,即刻成为未予采用的“珍稀币”。但只要细心推敲,弄清臆造币的基本特征,其本来面目便不难看清。  相似文献   

17.
空首布欣赏     
周少华 《收藏界》2012,(8):74-77
"耕田农具去复还,九代古都出最全。城邑干支多奇字,勿当抱布贸丝钱"。这是邱思达先生有关布币的诗作,贝币、布币、刀币、圜钱,被称为我国先秦时期的四大钱币体系。布币,又名铲币,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的一种,是模仿古代一种农具铲而来。布币的种类很  相似文献   

18.
新莽朝铸币可谓精多,"货泉"、"大泉五十"版别更丰,现将六枚新朝古币向众展示如下:新朝"货泉"(图1)直径21毫米,厚1.9毫米,重1.8克。此枚钱币双面红斑绿锈覆盖,"货"为细字,大开口肥"贝"隔轮,离郭较近,"贝"部写法与正版不同。此币中的"泉"字少左半边,无改刻痕迹,属于原范所致,就是"半  相似文献   

19.
集簸铜币的钱币爱好者都知道"狮球币"是四川的特有品牌。笔者喜爱古钱币集藏,十几午前在家乡古镇一老者手中觅得一枚"狮球币"(如图)。是币奇特而别敛,难得一见。以手中的实物及相关资料得知,"狮球币"为成都造  相似文献   

20.
袁华惠 《收藏界》2010,(2):82-83
地方代用币是一种在特殊时期,由民间铸造代替官局铸行的正式贷币在一定区域或部门流通的临时贷币。其中由民间钱庄铸造的,俗称钱庄钱。今把我国地方代用币的概况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