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报纸的宣传质量要‘上’去,记者要‘下’去。只要记者扎扎实实地蹲下去,报道质量就必然会上去。”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然而我觉得,记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又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离开了记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即使人下去了,也未必就一定能使报道质量上去。诚然,县市报记者中的多数是积极努力的,工作中创造了不少成绩。可是,无庸讳言,也确有一些记者怕下农村、怕蹲基层,即使下去了,也不愿作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常常是“短促突击”、浮光掠影地“采访”一番,零零碎碎地记点材料,回到家里“凑”稿子,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是高质量的呢? 为什么不愿“下”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报纸的宣传质量要“上”去,记者要“下”去。这是各新闻单位公认的一条经验。这“上”“下”之间的确存在必然的联系,然而我觉得记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又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离开了记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即使人下去了,也未必就一定能使报道质量上去。诚然,我们记者中的多数同志是积极努力的,工作中创造了不少为社会和同行们所公认的成绩。可是,毋庸讳言,也确有一些记者怕下农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则真正的旧闻.1930年春,蒋冯大战之后,冯玉祥下野,被阎锡山扣留在山西.大公报记者徐铸成第三次去太原采访,探访到冯阎联合、共同反蒋的信息. 这是一条重大新闻,涉及军事秘密,万一泄露,局势立变.如果不发,也是失职.当时,电讯实行审查,徐先生找到同乡帮忙发电报,向报社总经理胡政之通报信息.  相似文献   

4.
记得1981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搞过一次记者问卷调查,其中一栏叫“你最崇拜的记者”,我当时填了两个人:范长江、斯诺。未曾想到10余年后,我居然荣获“范长江新闻奖”。但自当记者之日起,我便以范长江为榜样倒是实情。  相似文献   

5.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要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而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是政治家办报的优势所在。但是.当好喉舌,仅仅向“上”看是不够的,还要向“下”看。因为,党和群众是骨肉相连的关系,所以,党报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群众满意不满意,不仅是衡量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政治家办报的效果和作用也需要人民群众的检验和评判。  相似文献   

6.
一道高考试题,考问了整个社会,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政治中一些核心伦理问题的思索。科学与政治具有相当不同的逻辑,主权意志一经显现,宗教和人科学的标准就要退隐,以便保证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祖籍广西桂林,1893年10月18日出生于北京。梁漱溟作为一代宗师,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仅中学文凭,却被蔡元培请到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教印度哲学7年,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在山东7年,梁漱溟成为中国乡村建设的代表人物,是个有个性、有骨气的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始终说真话,长年茹素且不蓄发,被人称为“不穿袈裟的和尚”。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来自四川偏远山区的战士 ,父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靠育菜苗换几个钱维持家业 ,所以经济上总是捉襟见肘。父亲艰难地把我送进了高中的校门 ,但因家中“经济危机” ,第二年我被迫辍学。于是 ,我烧了书本 ,撕了作业 ,强迫自己承认这个事实。可是人不能“一条胡同走到黑” ,于是我决心在“失去”之后去寻找新的“拥有”。部队不同于学校 ,要训练、施工、站岗 ,学习文化全靠业余时间。星期天别人去“放松放松” ,我却“躲”在屋子里“啃”书。一年一度的军队院校招生开始了 ,我兴致勃勃地报了名。可是 ,档案里高中两年的残酷事实再一次让…  相似文献   

9.
本书精选了赵启正自1998年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以来的22篇对外演讲和41篇访谈。这些演讲基本上是在对外公开场合进行的,有不少是即兴发挥,充分展示了赵启正作为新一代政府新闻发言人所具有的激情与才识,以及他特有的坦率、开放的态度。本书中,与赵启正进行访谈的既有政界名流,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等,又有外国新闻及出版集团的主管,像美国时代华纳集团总裁、法国桦谢出版集团总裁等,许多材料都是首次完整公开。  相似文献   

10.
做编辑工作的时间虽不长,却能在“方格”之间感受到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甘苦,也为自己工作之旅的最后历程能在编辑岗位上规规矩矩地画上一个句号,感到莫大的欣慰。于溪同志说:“人已下岗,情系出版。”这两句话说得多好,它表达了出版界老同志的情愫,反映了老同志对出版工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底,中共黑龙江省委《党的生活》杂志为配合省委提出的“抓住第二次机遇、搞好第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组织了一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报道记者大行动”,并从1998年第1期开始,以系列报道的形式隆重推出。我采写的新闻述评《让劳动者真正当家做主》作为首篇报道发表后,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反响。活动结束后,这篇报道被评为唯一的一篇优秀文章一等奖。 通过对这次采写实践的回顾,我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消息和通讯是新闻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两大体裁,无论是对于从事一线新闻采写的记者还是对于版面编辑来说,都需了解和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传统报纸编辑学理论认为,消息标题和通讯标题在制作时往往有着十分严格的界限,它们由于各自承担的报道任务与报道角色的不同,职能和特点自然也不同。一般来说,消息关注的是事件的结果,追求短平快,  相似文献   

13.
他如清风伴你左右,你知道他的存在,但你却不会觉得受到朋友之累。他在最恰当的距离关注你,关键时刻他会给予你关怀与帮助。如同微风拂面,舒适而适度。  相似文献   

14.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文,要求在涉黑案件审判中。严格按照法定标准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决不允许在案件定性问题上出现人为‘拔高’或‘降格’处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作为营销策划代理公司要想在广告主面前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就要赢得广告主的认可和信任,而这种认可和信任取决于广告公司能为广告主卖多少货?能让广告主的产品"热卖"持续多久?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度的报刊发行工作旺季在10—11月。一般的报刊,在9—10月就要大抓发行即征订工作。依我之见,报刊的发行量要上去,关键在平时要做到“两上”。一要上质量。报刊的质量好,可读性强,读者就欢迎。这个质量好的内涵是“不搞自由化,克服一般化”。不搞自由化是政治上红的要求,克服一般化是业务上专的要求。你若要增加和扩大发行量,必须是大上常上自家报刊的质量。二要上通联。通联的内涵有多方面,包括组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报刊发行工作旺季在10—11月。一般的报刊,在9—10月就要大抓发行即征订工作。依我之见,报刊的发行量要上去,关键在平时要做到“两上”。一要上质量。报刊的质量好,可读性强,读  相似文献   

18.
刘俊  刘胜男 《新闻天地》2011,(12):41-42
这些年来,字画市场行情火爆,而在另一个世界里.它们也炙手可热…… 书法家刘正成每写完一幅书法.都被买字的人要求合张影。“主要为了向别人证明这是我的真迹。”  相似文献   

19.
在县里从事新闻工作,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在全国性的报纸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所有县级同行时常为之殚思竭虑的事情。去年,我经过刻苦努力,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经济参考报、中国日报等10多家新闻单位和报纸上发表了作品。新华社的一位同志给我来信称我在新闻业务上大有提高,一时间引起了许多县级同行的羡慕。现在重新翻看一下过去的作品,回顾一下这些作品的构思、采访、写作过程,我的体会是:功夫要下在“选”字上。读者看报纸,不仅要了解“什么事”,也要了解“为什么”。为此,这就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从深层次去思考问题,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以满足读者这一需要。新华社主办的《内参选编》1989年第45期刊登了我写的《一个农村蹲点干部的日记》。这篇稿件  相似文献   

20.
《“朱”“墨”之间》的“快语”,刊于1990年7月20日,见报不久,四川日报社主办的《文摘周报》摘登在一版报眼。作者王德勋(淮安师范学校教师)在兴奋之余,寄给编者的一封信中说:“叹服您的眼力和手笔……现寄上《文摘周报》一张,让您同我一道分享欢乐!”这些言词,倒使编者不安起来,重新把原稿翻了出来,从题目到结句,仔细比较,寻找长短,以求一得。一是题目。原题是《“朱者”应乐于近“墨”》,改题为《“朱”“墨”之间》。编者改时出于这样的考虑:题目要能表达文章主旨。“快语”的题目,要求“短小、新颖、形象、含蓄”。这篇文章所说的“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