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法律思想亦内涵丰富。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观点是“礼治”、“德治”与“人治”。这三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不可分割。同时,儒家法律思想也不排除法治。  相似文献   

2.
神权法思想是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占支配性地位的法律思想,到春秋战国时期虽已衰落,但仍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直接继承于西周,加上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神学的影响,因此,在“礼治”、“德治”、“人治”以及立法、司法实践等方面都受到了早期神权法“天命”、“天罚”、“以德配天”等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为主题,以先秦文献为线索,对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作了比较全面的把握,并分析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儒家自然法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自然法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固有之法律思想、儒家自然法思想的范畴为“礼”。儒家从其自然法思想出发,提出了“礼治”、“德治”、“人治”的主张,三者构成了儒家治国思想的核心。在儒家的自然法思想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政治法律观中,包含了一些可为当代法制建设借鉴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5.
礼治思想在中国古代对实现社会有效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着积极作用。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礼治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礼以行义、达仁层次的内容,彰显了国人崇礼、重仁的特征,对当代国家治理中重视国人性格特点,循礼养成之道,培养国人尊礼、行礼、循礼的社会风气,辅以法治增强国家治理的有效性,提供了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6.
儒家的德治思想产生于先秦时期,但随着古代社会各朝代的变迁,各统治者为了其各自的统治利益已部分歪曲了它的本意。要真正掌握儒家德治思想的本意,就必须认真研究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主要包括德制、德政、德育和德主刑辅等多方面内容。其实质是道德至上,德治不等同于人治。虽然它与现代法治有着冲突,但也有某些媾和之处。全面准确地理解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我们正确评价其现实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儒家的德治思想产生于先秦时期,但随着古代社会各朝代的变迁,各统治者为了其各自的统治利益已部分歪曲了它的本意.要真正掌握儒家德治思想的本意,就必须认真研究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主要包括德制、德政、德育和德主刑辅等多方面内容.其实质是道德至上,德治不等同于人治.虽然它与现代法治有着冲突,但也有某些媾和之处.全面准确地理解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我们正确评价其现实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以礼为教”以“以礼修身、以礼齐家、以礼治国、以礼平天下”为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价值导向,达到了化成人性、化成天下的目标.对于先秦儒家礼教思想的理性思考和重新阐释,既可为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理论提供新视角,也可为建构当代中国社会“礼治秩序”模式提供可借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儒家主张德治和礼治,这对于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要积极吸收其合理成分,把儒家的道德教育、教化手段和礼制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去,这对于解决班级问题,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由于汉民族性格中重功利的倾向和以政治为中心的思想意识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古代正统的文学观是和“文化”内涵相近的、广义的大文学观。这种观念最早是由作为汉民族早期文化重要代表的先秦儒家确立的。在这种观念的确立过程中,孔子和苟子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的道德修养论是先秦儒家道德学说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本文主要从道德修养的内容,道德修养的目的以及道德修养的方法这三方面阐述了儒家的道德修养论,并简要阐述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论对于当今“以德治国”思想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法治国思想的异路与互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和法家政治法律思想差异代表了中国先秦时期治国方略的不同路向,形成了德治主义与法治主义的不同传统,并奠定了儒法互补的基本格局。儒法互补在历史上经历了汉代和唐代两次高潮,逐步实现了双向互补,自汉以来,历代统治都深谙儒法两家间会通嫁接的真谛,奉行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术。离开了儒法互补,就无从把握和理解中国传统治国模式的深层结构和特质。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法两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思想根源不同,在于对人性的不同看法和历史观的差异,是其"礼治"、"德治"、"人治"与"法治"治国方略之争的理论前提.剖析儒法两家不同的治国方略和法律思想,对于我们贯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现代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是汉语特有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汉语名词都能自由地充任谓语。主语与谓语之间在语义上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是构成名词谓语句的一个必备条件。先秦汉语名词谓语句主谓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有八种形式,它们和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的语义关系相比较,部分相同之外,也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对于西方管理思想我们总是以一种膜拜的心理来学习。而当前,中西方管理思想有着不断融合的趋势,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修己安人”、“中庸之道”、“以扣为贵”、“以义生利”等方面。这些闪光的思想对现代的企业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治思想渊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制文明渊远流长,在传统中国法律发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浸透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思想,显现东方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其中“礼刑结合”、“德主刑辅”是德治与法治并重的法治思想渊源。中国法制演变的逻辑,为今天我们加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宝贵的历史鉴借。  相似文献   

18.
伦理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的关系,在法律中凝结着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法律应该体现一定的人伦精神。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对人伦精神的体现及其原因,并呼唤从立法和司法两方面改进对人伦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借用佛教心性理论阐释《大学》,憨山也从佛教角度分疏《大学》,两人解读《大学》的思维理路大致相同:畅明本体的内在精神超越。王阳明是儒家向禅的靠近,虽充满禅意却不失儒家情怀。憨山是佛家向儒家的靠近,虽隐含救世情怀但终归于佛家。儒佛两家相互交融却不失各自的主体性,这成为晚明儒佛合流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主要分析了沈家本“贯通中西”的法治改革道路的合理性、先进性,逐步推导、探究其法治观的高尚性,充分肯定了其法治思想和法治理想,反驳了认为沈家本思想是一种没有超越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