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馆》是老舍先生得意的剧本创作之一。这部史诗般壮观的创作,借光绪年间的一家老茶馆的变迁史,写出从戊戌政变流产到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前夕北京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命运,揭示了近代中国改良主义思潮必然失败的悲惨历史教训。 剧本展示的只是一个茶馆的变迁史,然而这“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三万余字的三幕剧,囊括了中国近五十年的历史,老舍先生的艺术概括能力委实令人惊叹。 在《茶馆》纷杂熙嚷的人物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常常被人忽略。一些粗心的读  相似文献   

2.
老舍的话剧《茶馆》,用短短三幕剧展现了三个时代的历史变迁.老北京的茶馆是各色人等聚集的地方,但聚集在茶馆里最多的还是平民阶层.从剧本取材、语言风格、价值取向三方面分析话剧《茶馆》的平民化,体会剧本描摹的底层平民生活情景和思想活动,深刻探讨老舍悲天悯怀的平民情怀,展现老舍的个性气质和价值取向,及平民情怀赋予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论老舍《茶馆》的结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馆》是老舍戏剧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经典,被西方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的确,五六十年代的话剧作品如今绝大部分已经不能再演、不堪再读了,只有《茶馆》是个例外。从1957年创作至今,经历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两班人马的五次排演,其间除了非正常年代的政治因素干扰之外,人们对《茶馆》的热情一直有增无减,它也因此而成为经典荒芜时代遗留下来的唯一奇迹。当人们兴味盎然地品评《茶馆》作为艺术精品的淳厚之时,不得不赞叹老舍艺术构思的巧妙。在戏剧创作上,老舍认为“戏是人带出来的”,“写戏主要是写人,而不是只写哪件事…  相似文献   

4.
感知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剧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话剧《茶馆》采取“人相展览式”戏剧结构,以人物活动构成一幅幅世态风俗的面卷,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横断面。《茶馆》将中国话剧艺术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5.
正走近名人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写作《茶馆》,为新中国成立后杰出话剧作品之一。老舍的作品很多,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等。有《老舍全集》。  相似文献   

6.
新编高中语文第四册选用《茶馆》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不仅可以教育我们的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使之熟悉我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党的斗争史,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更加热爱党和社会主义,而且它充分地体现出杰出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真实,幽默的艺术风格。老舍写《茶馆》是以一个茶馆为背景,以茶馆为时代的窗口,写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趋势。确定以茶馆为人民活动的背景,显示出作者的匠心。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可以听到时代的声音、触摸到现实的脉搏,从一滴水窥见到大千世界。《茶馆》供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作家真实的政治热情、真实的现实主义写作态度,真实生动的语言等等。我们可以举出八条十条来说  相似文献   

7.
《当代学生》2013,(Z1):54-56
姓名:舒庆春,字舍予别名:老舍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899年2月3日逝世日期:1966年8月24日职业:作家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更让人叹息的是,1968年作家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失之交臂。这一年,老舍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最终在5个候选人投票中,获得最多  相似文献   

8.
老舍出身于北京的下层旗人家庭,后来又曾在英国居留多年,北京下层民众的情感与英国平和的人道情怀,是老舍情感资源、精神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他的代表作《茶馆》中,我们可以比较鲜明地看到他的这个特色。《茶馆》1958年发表后,北京人艺曾在1958年、1963年两度上演,但都因不合当时的政治时宜而未  相似文献   

9.
《茶馆》是老舍最著名的剧作,它也成就了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话剧演员于是之。于是之从1958年起首演茶馆掌柜王利发,到90年代已经演了400余场。在后期的演出前,他常常惴惴不安,因为他开始遗忘台词,常要有搭档临时发  相似文献   

10.
《茶馆》是老舍先生最具代表性的话剧之一.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以老舍的中文剧本《茶馆》和英若诚英译本《茶馆》为对比语料,考察了英若诚在翻译语气词“呢”时的翻译策略,并从英汉语气系统的差异、英汉语疑问句等级的对应以及语气词“呢”的情态意义和语篇意义三个方面探讨了翻译背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创作的一部深刻揭露黑暗旧社会的剧作。这部作品的完成,不仅有力证实了老舍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所作的坚实努力,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戏剧创作园地中的一个重要收获。《茶馆》的思想内容是深刻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正如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所评价的:《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中的精典”,“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老舍既是一位杰书的小说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反映都市市民社会生活的小说,以出色的人物塑造和世态风物描写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作为剧作家的老舍,他的话剧主要创作于两个时期:一是抗日战争时期(1939-1943),共创作《残雾》等剧本9部,一是新中国成立后(1950-1961),共创作《方珍珠》等剧本15部。老舍的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以《龙须沟》、《茶馆》为代表。因《龙须沟》的成功,老舍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而《茶馆》更成为中国话剧的享有世界声誉的经典。  相似文献   

13.
《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6年创作的三幕话剧,距今已有55年。在剧中的这七十多个人物中,茶馆掌柜王利发,房东秦仲义,主顾常四爷是三个贯穿全剧始终的主要人物,是三个时代的历史见证人。如今再次重读《茶馆》,可深感三位老人的悲惨遭遇和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我们全家人都在看电视剧《茶馆》,我们被《茶馆》里演员高超的演技和精彩的内容吸引,每晚准时"进入"茶馆。我在图书馆找到了老舍的原著《茶馆》,发现电视剧与原著里的内容有很大差别。更让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电视剧里要把茶馆掌柜的上吊改成自焚呢?  相似文献   

15.
在星汉灿烂的戏剧文学中,《茶馆》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它的光耀使老舍的文学业绩再生异彩。《茶馆》不但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  相似文献   

16.
老舍的话剧《茶馆》就其主题而言,学界有“埋葬三个时代”、“凭吊被旧时代葬送的美好事物”和“批判国民劣根性”等三种比较流行的说法。仔细地研究这部经典,结合作者创作《茶馆》的原意、创作思想变化历程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我们认为老舍创作这部内容横跨半个世纪的作品,其文本本身在批判国民劣根性的同时,更多的是从民族性格潜在的力量挖掘中,去寻找民族振兴的理想之路。《茶馆》的真正目的是想振兴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和复兴民族大业。  相似文献   

17.
李娜 《文教资料》2011,(33):21-23
茶馆是一个大众文化圈.它具有海纳百川的容纳性和包容性,无论是王公贵族、达官贵人、文人学者,还是平民百姓、贩夫走卒、粗野村夫.它都会笑脸相迎。所以茶馆可以称为一个小社会。正是因为茶馆起承转合的顺畅,老舍先生才选择了这一三教九流混聚之所来表现时代的变迁,本文即是从老舍先生的《茶馆》中衍生出国事与民事转换的社会缩影。从晚清民事喧嚣背后湮透着国家没落;到民国军阀混战百姓民不聊生;再到新中国成立前黎明前的黑暗,国事与民事掺杂纠结在一起……这些都发生于最民生的空间——茶馆,却与茶馆信奉的“莫谈国事”形成最大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茶馆》当年差一点要脱胎换骨——周总理看了《茶馆》,有完全不同的建议。他对焦菊隐和于是之说,不赞成老舍写的那三幕。为什么呢?不典型。什么是典型呢?就是党史——周总理提出,1921年第一幕,1927年第二幕,抗战第三  相似文献   

19.
老舍出身于北京的下层旗人家庭,后来又曾在英国居留多年,北京下层民众的情感与英国平和的人道情怀,是老舍情感资源、精神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他的代表作《茶馆》中,我们可以比较鲜明地看到他的这两个特色。《茶馆》1958年发表后,北京人艺曾将此剧于1958年、1963年两度上演,但都因不合当时的政治时宜而未获得应有的评价。新时期之始,北京人艺将《茶馆》带到欧洲上演,获得巨大成功。我想,民俗民风使不同民族得以相互体认,人道情怀则是不同民族的共同。而后,《茶馆》在国内相应地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我想,这是与其时的人性、人道在中国大地的…  相似文献   

20.
孙江 《现代语文》2006,(5):68-68
老舍在《答复(茶馆)有关的几个问题》一中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有完全叫老套子捆住。”大量的事实证明,古今中外高明的艺术家总不断地致力于艺术的探究与创造,在探索中奉献出自己的艺术精品。老舍在《茶馆》的艺术创作中所作的“新的尝试”,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中外观众与评论家的热烈赞誉。《茶馆》不愧为中国话剧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