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高考福建省语文卷的第17题是一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得很好、最有语文味的语文试题。这道题被许多教师认为是这份试卷的一个亮点。这道题亮就亮在材料的选用上。既为语言文字运用,自然地就要着眼于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考语文,说难不难,但说简单也不太简单。常听好多人抱怨语文考不好,细问之下,就会发现,抱怨的人大多从来不做或很少做语文试题。作为一个"光荣"上过高四的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语文也是需要做题的,而且要会做题。语言文字运用,也即字音、字形和修改病句,这个除了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高一到高三,我做这类题几乎都是靠蒙的,结果第一年高考就吃了大亏,前三道题全错。高四吸取教训,平时做这一类型的题时,遇到不会的就拿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科独自担当的,是最基础的能力。只有守住那些最基本的道,把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才能把思维训练,审美培养,文化自信都立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从2021年全国高考命制的几套语文试题看来,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分语言文字运用I和语言文字运用Ⅱ两部分考查。有的语言文字运用I采用2(客观题)+1(主观题)形式,语言文字运用Ⅱ采用1(客观题)+1(主观题)形式,如2021年全国语文新高考I卷;有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采用3+2形式,即语言文字运用I采用三个客观题形式,语言文字运用Ⅱ采用两个主观题形式,如2021年全国语文新高考Ⅱ卷。  相似文献   

5.
王文槐 《甘肃教育》2013,(1):63-65,76
一、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结构特点分析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共150分,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成。全卷有六道大题,18道小题,其中第I卷为阅读题,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四道大题,共70分;第II卷为表达题,包括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两道大题,共80分。试卷结构具体如下:认真分析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可以看出新课标全国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教学中“要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语言的思想内容,又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可见,大纲是十分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的。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写作方法、思想内容等方面,而忽视了语言的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理解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效果不大。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语言因素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杨晓勇 《高中生》2011,(11):4-4
2011年高考,部分语文卷中“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大题出现题量减少、分值下调的情况。比如湖南语文卷,此题由2010年高考的5道小题、总分15分,调整为4道小题、总分12分。一些省市选择将字音与字形轮换进行考查。由于字形可以放到作文中进行考查,所以字音被考查的频率比较高。总结起来,高考字音题的考查规律有如下几条。  相似文献   

8.
2009年的高考语文大纲出台之后,许多名师都纷纷预测,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大题中,很可能有所突破。那么。如何突破呢?谜语,尤其是字谜。会不会是一匹“黑马”?作这样的揣测,是有一定依据的。有人形象地将语言文字运用这道大题称之为语文高考试卷中的“试验田”,比较新颖的、突破性的题型都源自这块“试验田”。早期的通知、请帖、漫画,近年的对联、短信、广告用语等等,无一例外。  相似文献   

9.
2002年颁布的高考语文新考纲将语文试卷第Ⅰ卷客观题由原来的60分改为45分,全卷题量由原来的28道题减为26道题。这是自“3+2”高考改革以来,语文试卷的一次重大调整。这意味着高考语文试卷将进一步走向客观、公正和成熟,也预示着语文教学将更加趋向于理性化、人文化和实用化。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语文意识?有人认为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就是语文意识.关于这个话题,朱光潜先生有过一段经典的阐述:"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①朱先生所讲的"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这种对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关注,正是一种可贵的"语文意识",这是长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言文字运用所形成的习惯.从表面上看,朱先生所说的"语文"指的是语言文字.其实,确切地说他指的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语文这门学科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处处离不开语言文字,所以语文这一门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许多孩子不把学习语文当回事,归根结底,是这些学生还看不到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强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让平时的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广阔天地,让学生懂得语文从生活中来,同时再运用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运用规律。而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实践之道。笔者认为: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细细揣摩领悟中,去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是最恰当的。本文就将针对上述观点,展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3.
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本文深入研究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指出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瑕疵,如信息文阅读忽视语言文字运用、文学作品阅读忽视整个文学作品阅读、文化常识忽视语境文化理解、古代诗歌忽视诗歌智慧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缺乏变化创新的新题、作文缺乏整体写作素养等,以引起相关方注意,更好地发挥高考试卷的正向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0年高考语文广东卷在语言综合运用这个板块命了两道题:22、23题,下面分别对两道题进行解读,并对考生的答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赵静 《学周刊C版》2011,(2):49-49
语文基本功是知识和能力的统一体系。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需要训练理解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也需要训练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怎样理解是知识.学会理解是能力.两者结合起来就是理解的基本功。同样,怎样表达是知识。学会表达是能力.两者结合起来就是表达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性,是小学语文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突出的问题,着重从在课堂中渗透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结果评价的研究等方面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语文素养     
一直以来,我们把"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核心,这是不错的,但它并不是我们对语文素养的终极认识。事实上,"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不仅仅是意思的问题,更是意图的问题:"正确理解"就是通过话语准!确把握说话者的说话意图,  相似文献   

18.
高彦 《教育艺术》2020,(4):24-25,26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解释,其关键词是"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运用课程。这里强调了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语言,积累语言,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有效学习打下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反过来,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又会进一步促使学生参与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由此可见,语言文字是开展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之根基。那么,学生应该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技能有效参与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呢?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各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简单论述语言文字在语文活动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在讲解语文这门课程中,一定要牢牢抓住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大特点,从这两个特点出发,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基础出发,抓住字和词这个最基本的工具,包括它们的读音、含义、字形、结构、用法,让学生掌握由字词构成的言语运用范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从而学会根据表达目的、对象和语境的特点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