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文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为了摆脱小学作文教学困境,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谈谈看法。一、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写作兴趣1.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沟通师生情感。转变、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是推动作文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和支撑点。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教师必须摈弃传统的"以文治人"的旧观念,将写作教学的着眼点由"文"转到"人",发挥学生这一写作主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1900-1925)的国文国语课程知识以文法知识为核心,其知识选择与建构源于《马氏文通》,课程知识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国文国语教科书中。这一时期国文国语教科书在进行课程知识建构的同时,也在进行文法知识的研究,并成为当时文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国文国语教学领域,文法知识建构的初衷是帮助学生"会通"、"析文"和"作文",但当语言学发育成熟后,语言学的本体研究才影响到语文教学,获得语言知识也成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渐渐背离了"会通"、"析文"的方法性点拨的初衷。  相似文献   

3.
近人唐文治著《十三经提纲》一书,分经目讲论各经大义。唐文治主性理之学,对经的授受源流及真伪也有所辨正,论经提倡孔门家法,尊重前儒观点。唐文治重视文章,阐述文法所费笔墨亦多。《十三经提纲》意在启发后学,实可以做经学入门之书。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长期以来,语文课文教学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常处于脱节或半脱节状态,读就专读,写就专写,缺少必要的融合,给语文教学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教学改革,深入研究作文规律,提倡"语文课亦是作文指导课"。那么,如何在课文教学中贯穿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与研究》1991年12期见到了邓黔生同志的《中学作文教学在十字路口》一文,我拜读再三,越读越觉得此文见解高明,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提出了可行之路。多少年来,中学不少语文老师夙兴夜寐抓作文,学生作文能力历来不强,症结就在于邓言之“因循守旧”。我们应立即从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旧章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曾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也曾做过多年的语文教研员,深感语文教师写"下水文"不仅是作文教学的需要,更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早在20世纪6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主张语文教师要经常"下水为文",以给学生"最有益的启示"和"成功的经验"。"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的文章,学生最想读,也最爱读。语文  相似文献   

7.
"文"和"道"是语文教学最核心的两个范畴。语文教师如何把握文与道的关系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直接显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文、道关系形态各异。本文分别展示文、道关系的四重境地: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统一,文道同一,以此促进语文教师更加深入地思考文、道关系,从而能真切地把握住语文教学之本意。  相似文献   

8.
“作文三级训练体系”,在我国语文教育界颇具影响。它的创立者刘朏朏、高原老师,自1977年进行教学改革以来,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为语文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课题。一、写作活动,写作主体——作文教学理论研究的根本对象。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理论,是以写作活动的终极产品——文章为研究对象的。重视对文章结构与技法的静态分析,强调“根据科学方法研究文章构造之原则,令学者对于作文技术得有规矩准绳以为上达之基础。”①重视读写结合,把由读文到写文的过程,视为作文训练的全过程。认为“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用此道也”。②于是就形成了在模仿的基础上,以文体知识和  相似文献   

9.
戚劲松 《考试周刊》2008,(47):23-24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唐·韩愈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宋·朱熹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经典语言材料的诵读自悟。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传统的语文教学走的正是一条阅读、品味、领悟、熟记的路子,只不过还不很自觉,不很完善。这一方法魏建功、黎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实现文道统一,让学生在获得语文基本素养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教育,使之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而"文道统一"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所谓"文",即指文章的形式和语言,"道"指的则是文章的思想和内容。"文"与"道"  相似文献   

11.
李向峰 《学子》2013,(6):47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语文教学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读带写,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作文训练附在阅读课后,没有系统的作文教材,其从属地位显而易见。以"阅读为本位"的课程设计思想,导致许多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笔者近期了解,当  相似文献   

12.
情感教育,我们将其理解为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学,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积极关注青少年学生情感生活的需要,其中,情感是动力,是联系师生关系的纽带与桥梁。具体到教学中,我认为她就是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似乎发现了某种乐趣,或是情感上仿佛有了某种寄托或表达途径。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作文即如此。然而,现时中却是许多学生的作文令人难以卒读,失之真情,味同嚼蜡,继续下去则"文将不文"。  相似文献   

13.
正【题解】毋庸赘述,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故实践性理当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经历着"学语文》的文题表述显然在文法上不够准确,但笔者意在针对当下的语文教学步履匆匆、环节切换频频之现状,笔者常常为师生在课堂中的那份"急"而急。本课教学中,笔者试图聚焦目标,放慢脚步,给予学生自主合作地琢磨着  相似文献   

14.
语感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陷入困境,表明语感不能单独承担语文教学的大任;而文感的出现,能够解决语文教学中语感所难以解决的问题。文感的稳定性、个体性、选择性、积累性的特征及其文体感、文化感、语体感、整体感、全息感等组成部分,都显示出文感的语文教学魅力,它和语感一起成为语文教学的"双核"。各种类型的体验活动成为文感教学的主要途径,其中包括:读之体验、写之体验、演之体验。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我们语文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教学,关注阅读指导,寻求写作方法;要加强读写联系、渗透,从读学写;以写固读,强化练笔借阅读之力促轻松习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读写结合"是语文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之一。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将阅读教学中的读和写巧妙地结合起来,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增加学生的真实情感,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心头之痛,有人坚守传统;有人崇尚创新;有人重视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人强化习作指导,讲究谋篇布局之道……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文教学路在何方,值得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18.
唐顺之编纂的大型古文选本《文编》旨在授人以古文之法,本文通过对《文编》选文及评点的研究,揭示出唐顺之“文法”说主要包括“文必有法”、“有法之法”和“文无定法”这三个层面的内涵.《文编》的编选勾勒出自秦汉至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创作正统,唐顺之的“文法”说正是对此古文传统的总结和继承,为清代集大成的文法思想作了理论铺垫.“文法”说是唐顺之文学思想中最为成熟和重要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9.
正这里的"文"是指一个个鲜活的作文案例:"道"是指作文的一些经验和技法等:"文"道'结合"是指从"文"中感悟出"道".将"道"融人"文"中去触摸。中学的作文指导不是大学的文学理论课.更不是余秋雨的《艺术创造工程》,对作文的经验和技法等不能"裸讲",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而要将之融化在一个个鲜活的作文案例中,让学生去感触、感受和感悟。学生感触了,才能入骨;感受了,才能人心;感悟了,才能入脑。鲁迅说:"从《小说作法》学出来的作者,我们至今还没有听说过。"他也从未写过《写作方法》或《我的写作经验》之类的专论。为此,中学的作文指导不应走讲"经"说"法"之路.而应走"文""道"结合之路。就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道"是盐,它只有融化在"文"这道菜中,学生才能真正吃出滋味,才能真正从中吸收到营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不仅是关于"语言"和"文字"的教学,也是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课文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能力。而作文教学则是课文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它要求学生将平时所掌握的知识灵活、恰当地运用于其中。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因此,如何通过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是本人多年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