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分析了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分析科学思维方法的含义、师范院校文学教育引入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及意义。科学思维方法对现代文学教育的有效介入可以为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了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分析科学思维方法的含义、师范院校文学教育引入科学思维方法的途径及意义。科学思维方法对现代文学教育的有效介入可以为师范院校文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化大视野之下的文学观和诗性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观出发,提出古代文学教学应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回归意识和与艺术等学科的融通意识。文章并以大量课堂实例证明,文学教学中教师以情怀感染学生才是课堂魅力的真正所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对语文课堂中的审美课堂即诗性课堂的解读,来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以教学中的实例来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反观我们当下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教育技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但却灵性缺失,没有灵魂。此种现状急需承担语文师资培养责任的高校语文教育专业反思。高校文学课如何培养有灵魂的语文师资,是文学课教学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高校语文教育专业文学类课程必须转变培养理念,树立唤醒灵魂的教育理念;必须从突出人文性唤醒灵魂、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文学领悟力、开拓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等多方面入手打造有灵魂的文学课堂,从而培养有灵魂的语文师资,为今天和未来的语文课堂带来有灵魂的教育,带来有希望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笔荇在一所师范大学工作了近三十年,最近几年有幸指导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中,各个环节总的来说还算顺利,大部分学生能够圆满完成教育实习的各项任务。但在少部分学生身上,暴露出的师范院校语文教育缺陷.也是值得引起关注的.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7年,我国文学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文学教育在理论上的拓展主要集中于对定位与目标的反思和对方法与途径的探讨两方面。研究者对文学教育的实践研究有了更多的反思意识,并把这种思考运用于实践,总结出一些文体教学的新思路、新办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许多院校表现出一种委曲和无奈:经费不足,联系不畅,师资不济等等,似乎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实习风光不再,已陷入穷途末路,难以有所作为了。 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教育实习应坚持,但非拘泥固守。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研究并发展之,探索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师范院校要基于  相似文献   

9.
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教学,必须紧紧抓住师范教育这一专业的特征,紧密结合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师资为目标,合理设置训练项目,加大专业写作训练力度,彻底摒弃那种把师范院校写作课变成单纯的“写作理论课”或者“文学讲习课”的倾向,充分体现该学科的“运用性”、“基础性”、“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郑宁 《考试周刊》2013,(39):43-44
<正>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阶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诗歌普遍进入了中小学语文教材,从目前通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已占课文很大比例。教  相似文献   

11.
诗性教育的源头、本初意义和实践途径“诗性”一词,一般认为源于20世纪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思想。我们所倡导和着重贯彻的诗性教育,不是海氏理论简单的搬用,它源于本土,是承续百年办新学以来学校自身发展的轨迹,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深层解读后的大彻大悟。  相似文献   

12.
课题组针对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环境教育进行问卷和访谈等调查后,发现其环境教育开展不够,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展,多数教师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意识不强,有的教师不知道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等情况,提出了在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全面进行环境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诗性正义是由诗性显现的生存正义,它可以更深入探寻市场中国文学叙事与正义的诗性关系、发现正义与个人生命和世俗生活的生存关系。诗性正义不是依附于现实表面去宣扬正义,而是深入生存本质去创造正义,使正义获得独特的存在形式和内容。诗性正义是艺术追求和独特趣味,也是生活风格,具有对现实和生命的超越性,它带来一种蔓延于生活的美学性情,使更广泛深刻的正义遍布个人生命与日常生活。对正义的狭隘理解就是文学叙事的狭隘趣味,趣味的差异包含或反映了对诗性正义的态度。诗性正义的核心是面对他人生存的艺术意识和精神结构,它在文学中反对用利益法则压倒诗性法则和人性法则。  相似文献   

14.
从诗性表达的根本含义和文化背景两个方面揭示了诗性表达的基本特征,认为其外在的特征表现为具有超越作家个人情感的普遍感染力.突出语言的情感用法等:其内在的特征则是以一定的文化背景作衬托,并有赖于该种文化的认定。同时又从诗性演变必然导致诗性表达的变革、诗性表达的变革必然关涉美学的转型等逻辑关系上,论述了诗性表达的变革问题。文章并从科学理论范式演变的共同规律,阐明了诗性表达的统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升格师范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建立"一条主线、三个层次、四项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17.
李观华 《广东教育》2002,(12):44-44
语文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情与美,而情与美主要来源于文学。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语文教育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忽视以情与美为特征的文学教育,对语文课上少得可怜的一点文学,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将其皮肉与灵魂分开,变成抽出了灵魂、意蕴和滋味的文学知识、文学技巧和文学理论的传授。语文课更多的是考虑政治思想、作家名气、社会需要,忽视了文学的美感、作品的质量、人的心灵需要,学生难于领略到灿烂辉煌的文学世界的风貌,体会不到人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舒张。须知,学生的文学基础不牢,语文素质就只是一…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理性思维的指引和规范,同时也需要诗性思维的启迪和升华。为了提高受教育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亟须增强受教育者的诗意情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诗性思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诗意品质。当前功利主义的盛行、预设思维的固守、规训教育的尊崇和理性思维的泛滥等现象的出现迟缓了诗性思维的回归步伐。我们需要从构建天人合一的诗境、涵养物我合一的诗心、凝练德美合一的诗情、言说情理合一的诗话四个方面入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诗性回归。  相似文献   

19.
20.
汪峰 《考试周刊》2013,(77):34-35
动物依赖本能生存,饿了就觅食,困了就睡觉,它们没有思想,没有感情,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生的烦恼和死的恐惧,没有关于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没有忧虑、苦闷、悔恨、孤寂、失望……这一切恰恰是人的宿命.人是唯一会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的动物,这种思考充满了痛苦和不幸.个体生命是那样短暂而艰难,又是那么虚幻和荒诞.我是谁?为什么要在一个偶然的时间里把我扔进这个世界,又在一个不可期的将来把我抛出这个世界?活着是需要理由的,如果找不到理由,那么它就会成为死亡的理由.任何事物本身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人才会赋予它意义,人的存在也是这样的.诗人的存在就是为这个世界提供价值,诗歌所捍卫的正是人的生存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类为什么需要诗歌?说到底就是为生命寻找一个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