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层的结构,越到高空大气越稀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日常生活中不易感觉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所以我们对大气压的认识并不深刻,为了进一步认识大气压,这里再介绍  相似文献   

2.
大气压强是大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 .对于大气压强的存在许多学生往往不易理解 ,通过小实验巧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学生就容易接受多了 .这些小实验有些可在课堂上完成 ,有些可在课外完成 ,器材简单 ,操作方便 ,效果较好 .图 1实验一 如图 1所示 ,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 ,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 ,放开手后 ,硬纸片立即下落 .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 ,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 ,放开手后 ,纸片不下落 ,水也不流出 ,这表明大气有压强 .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纸片不下落 .实验二 如图 2所示 ,取一注射器 ,把针筒倒夹…  相似文献   

3.
走出大气压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贤凤 《物理教师》2005,26(10):5-15,17
关于大气压强,初中物理教科书中如是说:“大气受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而高中物理教材对“大气压”未见有详细确切的说明,因此对大气压的认识有一部分人产生了误区,本文就常见的几个问题加以解释,以便走出误区,正确理解大气压的概念,更好地把握教材。  相似文献   

4.
李高泽 《物理教学探讨》2003,21(5):16-16,19
初中物理九义教材第十一章《气体压强跟体积关系》一书,旧教材属选学内容,新教材属必学。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70面,对“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教学时,教师一般根据课本提出的演示实验进行如下教学:  相似文献   

6.
1器材吸滤瓶,小气球,橡皮管,两用抽气机. 2操作将小气球紧套在吸滤瓶的大口上,侧壁小嘴通过橡皮管和抽气机相连,抽气时,瓶内的大气压逐渐减小,在瓶外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逐渐向瓶内伸.打气时,瓶内的大气压大于瓶外的大气压,气球慢慢向外伸,然后鼓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原理与教学要求出现的实验现象必须一致,如果两者不一致即实验原理不确切,就会影响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在讲授人教版9年级物理实验教科书中"大气压强"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压强的作用,教师会精心设计各种新奇的演示实验,如"瓶吞蛋"实验、"试管吞试管"实验等等,在成功演示了这些实验后,教师就会向学生解释这些有趣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在这些精彩的大气压强实验中,大部分实验的实验现象很好地反应了大气压强的作用的效果,但下面2个实验的实验现象是否只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景亭 《物理教师》2002,23(9):34-35
本刊 2 0 0 1年第 6期刊登了《气体等温变化的学生实验设计不科学》一文 (下简称原文 ) ,指出气体等温变化的学生实验设计不科学 .气体等温变化的学生实验是课本所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 .实验步骤为 :图 1(1 )把玻璃管插入量筒的水中 ,用刻度尺量出玻璃管中水柱长度l.量筒与玻璃管中水面高度差为h .(如图 1所示 )这时被封闭的气体的压强与体积为 :  p =p0 +ρgh ,V =V0 -lS .式中p0 为大气压 ,ρ为水的密度 ,V0 为烧瓶及玻璃管的总容积 ,S为玻璃管内部截面积 .(2 )改变玻璃管插入水中的深度 ,再测量已改变的l和h ,取 6组以上…  相似文献   

9.
沈孝兵 《物理教师》2006,27(11):1-31
大气压强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有趣的小实验,如覆杯实验、瓶子吞蛋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教材新增加的易拉罐被压瘪的实验,这些实验都简单易做,这些实验都说明了处在空气中的物体受到大气压的作用.笔者用演示真空中不能传声的玻璃罩做了几个有趣的大气压实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从学生容易见到的二个物理现象: ①矿泉水瓶压瘪 ②橡皮帽压在黑板上出发引出课题,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接着的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粗略测量大气压强实验,把教学过程推向了高潮,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探究创新,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本节课也突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标准理念.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液化”一节关于压缩体积 ,可以使气体液化的实验中 ,教材采用的物质是乙醚 .笔者以为 ,乙醚无色 ,液化、汽化现象不明显 ,不易观察 ,而且容易挥发 ,有特殊气味 ,对人体有不良反应 .据此 ,笔者采用了将少量碘溶于乙醚液体中的方法来完成该实验 ,液化、汽化现象明显 ,效果较好 .一是碘溶于乙醚液体后 ,其气味大大减轻 ,降低了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二是乙醚的碘代物为桔红色 ,作为演示实验 ,学生极易观察 ;三是碘与乙醚混合后 ,所得的乙醚碘代物仍可随压强的变化而汽化、液化 ,且汽化时不会留下未汽化的液体 ,能很好地达到该节实验的目…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具体与抽象相统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原则的重要方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过程,它如同其他科学实验一样,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的科学规律、获得系统的物理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和具备各种能力获得真知的重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气压强》小实验的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大气压强》这一节中小实验的创新设计,阐述了如何取材生活,灵活变通,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提供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李锦文 《物理教师》2006,27(6):8-30
1 平面镜成像实验误区的纠正 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中。关于“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后面放一支同样的、未点燃的蜡烛B.移动板后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看来好像点燃似的,即让它恰好与点燃蜡烛A所成的像在同一位置上…….”(如图1)按照教材要求,各学校的实验室都照此配置了实验装置进行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围绕着该实验设计的关键点“玻璃板”,在各类练习题或试卷中成了一个出题的“题眼”和考题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大气压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玻璃吸盘法、马德保半球实验法、广口瓶吞鸡蛋法.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有24个比较重要的实验,虽然各个实验的实验目的不同,但有些实验所用的器材却相同;有些同一个实验却可以依据不同的实验原理,选用不相同的实验器材;还有些实验虽然实验器材和实验目的都不相同,但实验的设计方法却相同.我们把这三类实验进行分析对比,以引导学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一、实验器材相同,实验目的不同的实验有些物理实验,尽管用的实验器材相同,但由于  相似文献   

17.
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们设计了几个操作简便的微型实验。  相似文献   

18.
高考对实验的考查,是实验原理的重中之重.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仪器的选择、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等都是从实验原理中派生出来的.对实验原理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是高考实验复习的重点,本文主要从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上就大纲规定的学生实验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5页介绍了"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该实验操作过程为:先加热装有水的易拉罐直至冒出白雾,再堵塞罐口,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冷却,最后观察实验现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此,笔者结合实际,对其进行了以下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教材实验的不足1.罐口的封闭不完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2.等待时间长。表现为:实验中使用石棉网托住易拉罐,从而增加了加热时间。  相似文献   

20.
在《大气的压强》的教学过程中,成功演示大气压强的实验,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大气压产生的存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解释有关大气压的一些现象,突出了教学重点.但是,其中的几个演示实验,演示时效果不明显,甚至失败.通过研究探索,我总结出了成功演示大气压强实验的几个小窍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