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二册节选了荀况的《劝学》。选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下注解道:“兴焉,兴,起。焉,还有下面‘生焉’‘备焉’的‘焉,都是助词。”此注不当。“兴焉”“生焉”中的“焉”是兼类词,“备焉”的  相似文献   

2.
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注:“[兴焉]兴,起。焉,还有下面的‘生焉’、‘备焉’都是助词。”(高语二册P396注) 这里把“兴焉”、“生焉”注作“助  相似文献   

3.
程水龙 《学语文》2002,(3):18-18
2000年2月第二版普通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课本注云:“‘兴焉’:兴,起。焉,还有下面‘生焉’‘备焉’的焉,都是助词。”然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54页译文是:“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两者不统一,既然“焉”为语气助词,那么译文又何来“从那里”“在那里”呢?为此,我翻阅了其他注本及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二册《劝学》一文中有两处注释,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原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段文字中的“焉”和“而”,课本都作了  相似文献   

5.
一、积累荀子的治学重在“积伪”(“伪”通“为”)。他在《劝学》篇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蚊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韩愈《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说明要  相似文献   

6.
古人读书方法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积累。荀子治学重在一个“积”字,他在《劝学篇》中说:“枳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少,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俗话说;“好记性不如个烂笔头。”顾炎武随身背着一个“百宝  相似文献   

7.
孟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是说学习需要积累,积累如同源头活水,只有储量丰富,才能源源不断,清清如许;只有饱读诗书,学富五车,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神。积累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如何积累呢?有以下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谈“积”     
荀子《劝学篇》有这么几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强调了一个“积”字,他着重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为学,要重视“积”的功夫。老子也说过:“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样是强调学习基础知识、积累基础知识的重要。学习是艰苦的劳动,学问是知识的积累,必须由浅及深,由  相似文献   

9.
杨军刚  李辉 《陕西教育》2008,(1):110-110
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由此可见,德育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需要努力探索,长期积累。蒲城县党睦中学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现有教职工170人,学生2600余名,校园占地面积46690平方米,建筑面积21133平方米。  相似文献   

10.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劝学》一文里,将“风雨兴焉”、“蛟龙生焉”、“圣心备焉”的“焉”字注释为:“都是助词。”笔者认为:这仅仅是从大的方面加以框定,却忽略了“焉”字在具体语境里的实际应用,将两种不同的用法笼统概之,因此,该注释有不够详尽、具体、准确之嫌。目前,许多中学文言文译本和其它一些参考书中,均将前两个“焉”字讲成“兼词”,后者讲成“助词”(见《中学古诗文对照注释》高中上册P471;林三松编《文言文学习手册》P45),到底谁对呢? 首先应肯定,“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语气助词,“是一个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一册P257),不过这里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第一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列入小学语文教学目的。还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 ,“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 ,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过去 ,一提记忆 ,人们往往会与死记硬背等同起来。在知识不断更新 ,计算机贮存检索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为什么还要如此强调积累呢?一、积累的意义荀子说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传统语文教学向来强调“厚积而薄发”。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而后才能著万言…  相似文献   

12.
学会积累     
搞创作要积累素材,当大夫要积累临床经验,做生意要积累资金,而当教师要积累广博的知识。荀子在《劝学》中也告诫我们:“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美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叶老也曾有“日积月累,方能生悟”的警句。学会积累是教师的立足之本,特别是在以知识经济为潮头的当今社会,如果单靠在传统学校里“一次性充电”获得的那些极为有限的知识就显得太少了,太陈旧了,太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因此,学会积累才会变得聪明,学会积累才会有丰厚功底,学会积累才能融入时代大潮。  相似文献   

13.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的《劝学》中有这样一段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课本注释“焉”为助词。我认为此注欠妥。“焉”作为一个文言虚词用法主要有四种,即作代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和合音字。(见《中学生手册》100页)根据以上分类,我认为  相似文献   

14.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虽为人之根性,但是也要天天坚持反省、坚持行善,日久才能将本心之"善"擦拭明净,举止人前,变成品牌,形成习惯,是为"日行一善"。"日行一善"开展一学年,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现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里兼词的使用与修辞有关。不妨先看两例。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则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苟子·劝学》)②虽在贫穷徒处之孰,亦取象于是矣,夫是之谓吉人。(《荀子·仲尼》) 例①的“焉”与例②的“于是”意义完全相同。然面,例①的“焉”如果写成“于是”,那么,句式的整齐,节奏的和谐就会大受影响。同样,例②的“于是”换成“焉”,文气也不如原先顺当。但是,从语法的角度看,这种互换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它们是一对同义的语法现象。可见,是否选用兼词必须根据修辞的需要。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说,兼词具有特殊的修辞功能。这功能大致表现为两点。一是可以使文辞更为简洁  相似文献   

16.
锲而不舍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瓜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  相似文献   

17.
姚珊妹 《考试周刊》2012,(71):54-54
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焉,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传统语文教学向来强调"厚积而薄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后才能著万言文。可见古人十分重视诵读。重视诵读,其实强调的就是语言积累问题。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只有"厚积"才能达到"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古人这种做法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遗忘规律,反映了汉语学习的内在要求。积累是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新知识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况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兴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教师若要使学生每节课有所得的话,那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每节课的“跬步”  相似文献   

19.
戴晶晶 《教师》2012,(10):56-56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荀子也曾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鉴于此,本人认为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研究小学生阅读积累的内容与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林秀妹 《现代语文》2007,(8):104-104
俗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潭,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艰巨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