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是对某种特定生活现象的客观描述和对蕴含其中的生活本质的深刻揭示,贵在发现。在基层搞报道,最怕的就是缺少这种发现,总感觉没内容可写。通讯员不同于记者,面对的新闻源只是本单位。如果在小单位当个兼职新闻干事,发现新闻确实有些难。因为部队的事情几乎一样,主题教育全军统一,军事训练按部就班,部队管理剧而复始,如果没有特别重大的、突发的事件,其他工作都差不多。要想在这种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新闻,写出好稿子,就需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相似文献   

2.
3.
张礼伦 《新闻三昧》2008,(1):106-107
从一名基层通讯员到企业新闻干事、特约记者、宣传科长,再到企业报社社长,我在企业新战线上走过了近二十个舂秋,在报刊电台发表新闻作品1000多件。回顾我走过的新闻采写历程,总结在新闻采写上的心得,我的体会是做到“九多”。  相似文献   

4.
尹栋 《军事记者》2005,(5):65-65
作为基层部队一名通讯员,一谈起新闻,大家往往想到突发性或重大典型的新闻,诚然写此类新闻获奖的概率较大,但这并不是每个基层通讯员都能遇到或参与的。对于常年扎根基层的通讯员而言,好新闻更多的是来自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来自你我身边熟知熟闻的人和事。作为新闻报道爱好,我业余从事新闻报道宣传已七八年了,但每年都至少一篇新闻稿件被评为“优质稿件”或在省以上新闻单位获奖,而每件获奖作品题材都不是“重大典型”,更沾不上“突发性”事件的光。这些年来,我最深的感受是,好新闻尽在平凡之中,关键是如何去发现,去采访,去思考,去谋篇。  相似文献   

5.
林雍 《新闻世界》2012,(1):23-24
身处多媒体时代,激烈的竞争迫使记者成为24小时全天候职业。如何发掘更多、更新、更有意义的新闻线索成为能否在新闻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郁忠华 《新闻窗》2010,(2):39-41
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对新闻工作同样适用。当今,新闻工作者身处信息时代,消息源头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信息几乎满天飞。如何在这些公共信息中刨沙拣金,从中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甚至采写出独家的、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有待于新闻工作者“发现”的眼睛。  相似文献   

7.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都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贯彻落实好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就是要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挖好民生新闻富矿,用我们的笔记录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用我们的笔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如何挖好民生新闻富矿,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觉得,首先要从捕捉新闻线索入手。农村有句土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闻记者要做一个"巧妇","米"从哪里来呢?中国著名记者田流说过:"记者的办公室是在社会上,群众中,不是在编辑部的大楼里"。新闻记者要想写出有份量、有价值的民生新闻,必须融入社会、融入到  相似文献   

8.
政治教育是部队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是提升官兵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必要手段,是部队经常性的主要工作之一,所以军报总是要花许多的版面加以宣传。特别是今年初,根据总政治部的统一部署,“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  相似文献   

9.
在2005年由我主创的电视新闻长消息《左算右算,还是种粮合算》分别获得省新闻奖二等奖、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宁波市新闻奖一等奖、宁波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一名基层的新闻记者,能在强手如林的好新闻竞赛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在感到欣喜的同时,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要留心生活处处有新闻。只要留心生活,才能发现好题材,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0.
在与时问赛跑的过程中,南京军区联勤某分部新闻干事刘广波永不停息地跋涉在新闻道路上,先后在军内外100多家新闻媒体发表消息、通讯、报告文学1700余篇,30多次在省以上新闻单位举办的征文和摄影中获奖,著有新闻作品集《绿色犁痕》。先后7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  相似文献   

11.
王鸿生 《军事记者》2009,(11):40-41
当前,部队一些新闻报道员反映搞新闻出路窄、进步慢、没潜力。有些报道员为什么成长不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部队搞新闻的同志能真正认清新闻工作的地位作用,以开阔的胸襟和敏锐的眼光,努力搞好新闻工作,成才的路不仅不会窄,还会更宽;个人进步不仅不会慢,还会更快;发展潜力不仅不会弱,还会更强。那么,从认识和实践的角度看,部队新闻通讯员如何干好新闻工作呢?我觉得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张昆 《新闻大学》2021,(2):28-41
教育是什么?怎样理解新闻教育的本质与使命?这些问题关系到新闻教育的合法性、正当性.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并没有普遍认可的答案.在今天急剧转型的信息时代,新闻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正本清源,对这些基本问题做一个总括性的系统解决.本文基于教育学原理,结合中国新闻教育实际,尝试对新闻教育的本质和使命,做出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空军报》“基层在线”专版中的《热线点击》栏目颇受基层官兵欢迎。2005年,该栏目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暨全国副刊年赛栏目一等奖,该专版也获得版面二等奖。“聚焦连队话传统”系列微型调查中的《我帮厨,我快乐》一稿,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这篇稿件的编辑过程说明:只有深入部队基层生活,才能提取出深受基层官兵欢迎的新闻主题。  相似文献   

14.
日前,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举办的首次新闻骨干巡回采访活动,在徐州云龙湖畔落下帷幕。师团两级机关的9名新闻干事和报道骨干,满怀着对新闻工作的热爱,满怀着各级领导和官兵的期待,为了同一个梦想,相约新闻路。 走一路把新闻的“种子”传播一路 这个9师组建以来,几乎年年被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新任9师政委谢北平认为“新闻工作不是新闻干事一个人的事,必须让全体机关干部都参与进来,才能激活新闻工作的一池春水。”为保证所属部队新闻队伍持续发展.他建议师政治部举办一次新闻骨干集训班。  相似文献   

15.
通讯员采写一篇稿件发给新闻单位后,他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希望稿子早日发表。那么,编辑是否看中这篇稿件,新闻单位是否采用这篇稿件,其标准是什么呢?这条标准就是看这篇稿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具有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素质。简单地说,新闻价值是指新闻的质量。或者说,  相似文献   

16.
李德忠 《军事记者》2008,(11):33-34
2008年8月1日,济南军区《前卫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加枢刊发了一篇《把耽误的训练时间补回来》的消息。这是一篇反映某炮兵团参加抗震救灾归来后,迅速投入军事训练的新闻。稿件见报后,不少读者特别是作战部队负责军事训练的官兵纷纷给编者来信来电,称赞此稿非常及明,说出了组训者心中所想、参训者心中所盼的话,生动地展示了部队官兵参加重大军事活动之后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风貌,以及心系战斗力提高和谋打赢的使命感。从新闻采编业务的层面上讲,这篇稿件的可取之处,在于它的普遍性和指导性比较强。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日报记者,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敏锐地挖掘出新闻点,寻找到观点鲜明、贴近时代新闻题材?通过几年的新闻实践和工作体会。我们认为,国家、省市出台重大政策背后往往蕴含着某些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矛盾和焦点,跟着政策跑,把准与政策有关的重大主题,通过深入分析事物本质特点,不仅能找到有“看点”的新闻,还能让文章具有思想性、出新出彩,增强文章的引导和可参考性,从而调动起读者的阅读愿望和参与意识,体现出党报的权威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军事新闻传播样式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对基层部队通讯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通讯员,不光要写好新闻稿件,还要熟悉、了解本单位的各种情况,掌握各项工作的特点和进程,经常与军内外各种媒体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向媒体反馈本单位所发现的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9.
作为基层通讯员,在本单位开展新闻工作,和报社记者、上级机关的新闻干事比起来,遇到的困难相对更多。尤其是采访本单位领导,更是比较困难:有的领导接受采访时草草而谈、“敷衍了事”;有的甚至因工作忙,根本就不愿接受下属的采访。  相似文献   

20.
沈阳军区某装甲团的新闻报道工作,连续7年在军区被评为先进。其成绩的取得当然离不开部队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新闻干事的努力,更得益于团队活跃着一支由22人组成的、“多兵种”的业余报道骨干队伍。他们都是清一色的战士,其中有炮兵、修理兵、坦克兵、步兵、炊事兵,个个都是文武兼备的“新闻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