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性及其教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中有关自然科学知识性质问题研究的考察,结合实在论的建构主义观点,论述了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性,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自然科学知识性质的改变对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育社会学在学理上具有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性质。它受到知识社会学和数学社会学的交互作用和影响。科学知识社会学和数学知识社会学关于科学与数学的认识对数学教育的社会学研究都有很好的启迪。在借鉴上述两种知识社会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作为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探讨了数学教育社会学的内涵、层次和基本范畴以及对于中国数学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班主任,应该掌握的知识大概有三类:第一类是生活常识,衣食住行,卫生保健及心理保健等,既有书本知识,又有经验知识。第二类是基础知识,有自然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知识,并能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有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学、艺术、历史等知识。第三类是与教师职业相关的知识,如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  相似文献   

4.
学科视域下的教育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揭示出作为学科的教育社会学在知识性质和知识形态上的独特性,分析了教育社会学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社会批判的困境,以及实践取向方面表现出的学科特质。同时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和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发端于马克思的知识社会学强调对知识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知识的生产、选择、分配和传递等都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研究中开始较多应用知识社会学方法,主要有两条路径:其一是对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演变的知识社会学分析;其二是对知识演化与控制的知识社会学分析。但是目前将教育场域中的知识生产和传递置于社会运行视野中的研究依然缺乏。  相似文献   

6.
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一直处于争议中。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争议上是不必要的,因为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尚处在幼年时代,它具有不定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和分析社会学中的演绎逻辑,提出演绎逻辑在社会学理论检验过程中具有假设推演的重要作用,这同它在自然科学中扩充知识的功能不同。社会学中的演绎逻辑具有逻辑演绎和经验演绎两种类型,它们具有各自的优点及不足,因此在社会学理论检验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8.
知识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探讨知识或意识同社会结构、社会存在的关系。知识社会学产生于本世纪20-30年代。一般认为,德国的曼海姆·舍勒和匈牙利的卢卡奇是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舍勒把人类知识分为七类:神话与传说、民间语言、宗教、哲学、形而上学、数学、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等。他认为,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是由对生活的各种先天性动机决定的;人们的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缘起和发展有它自己的客观基础和学科依托,有重要意义。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源泉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直接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学科基础,社会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提供了外部学科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学者活动催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它们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经历了社会学知识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结合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分支学科建设三个阶段,开展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社会学是一门制度科学,具有科学性;教育社会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下属学科.因而具有人文社会性;教育社会学源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它又是社会学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因而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上述性质构成了教育社会学的独特学术品性。  相似文献   

11.
科学知识社会学视野中的科学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知识社会学是在解构传统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它提出以强纲领摧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以信念研究张扬科学知识的社会性,以实验室研究揭示科学知识的境域性。科学知识社会学观照下的科学教育坚持如下基本理念: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张扬相对的科学知识观;重视全面的科学素养,追求多元的目的观;贯通科学与社会,倡导综合的课程观;摒弃简单的知识灌输,坚持建构与对话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2.
当代知识论中的"弱纲领"与"强纲领"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知识论研究在科学知识的社会因素与外部实在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观念,即传统的"弱纲领"和以科学知识社会学为代表的"强纲领".其中,"弱纲领"代表了正统的科学知识观,它将科学知识视为人类理性的产物,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强纲领"则通过"因果性"、"对称性"等原则把对人文、社会知识的社会分析扩展到了对科学知识的分析,要求对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在内的所有人类信念都进行所谓的"公正"、"对称性"说明.  相似文献   

13.
科学知识社会学从哲学关注的认识论为切人点,以倡导科学认识的社会性取代传统认识论,将科学的认识过程纳入具体的社会与境中,提出科学认识是在社会运行中展开和完成的。因此,有必要在科学认识的社会性层面考察科学知识如何在社会与境中建构、科学知识如何进行社会转译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所倡导的科学认识的社会特性如何超越认知个体主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出现的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变化,催生了试图通过理论建构和案例分析来打破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分野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诞生。该领域经历了强纲领、社会建构论、社会学有限主义时期后日渐衰微,但科尔以"实在论的建构主义"为其在理解科学与人文关系上展现了生机,该学说对构建适合于当代的科学传播模式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产生而逐步形成体系的社会建构论,主张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科学知识的产生。强调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建构。这种建构主义的分析问题方式逐渐由科学观延伸到了技术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社会建构论作为一种方法论从SSK研究到SST研究的延伸,表明科学的人研究对技术的人研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Social Constructivism,the Gospel of Science,and the Teaching of Physic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ragh  Helge 《Science & Education》1998,7(3):231-243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science studies have increasingly been dominated by ideas related to social constructivism and the 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his paper offers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some of the basic claims of this branch of science studies and argues that social constructivists cannot explain some of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physical sciences. The implications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for science education are considered. I conclude that if education in physics consistently followed the philosophy of 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in its more extreme versions it would mean the end of physics. However, the rejection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does not imply a rejection of social or cultural studies of science or their value in scienc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of forming a scientific system for adult education. The first part contains different concepts of sciences of educ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ith a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edagogy as ‘practical theory’ and the sciences of education than can withstand meta‐scientific criteria. This is followed by a survey of the educological system of the knowledge of education, and the scientific and non‐scientific knowledge of adult education are contrasted. To enable us to distinguish unambiguously between scientific and non‐scientific knowledge the survey contains some major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discipline is a science or not. In this context andragogy, as well as pedagogy, are defined as ‘technological’ disciplines with the task of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discovered by the sciences of adult education: th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of adults, the sociology of adult education, the economics of adult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In other words, andragogy is the ‘praxiology of adult education’, i.e. the science of apply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about adult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that education. Andragogy could become ‘the general science of adult education’ and acquire a supra‐technological character if it grew into a science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systems of adult education. In that case andragogy would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lements of the system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elements and the subsystems of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8.
著名科学社会学家约翰·齐曼认为,当代科学正在从学院时代走向后学院时代,他既反对朴素的科学知识真理论,也不赞同知识社会学的建构主义立场,提倡一种“关于科学的自然主义的解释”。齐曼承认科学的实在性,但同时也强调建构性对科学的作用,他以一种融合辨证的观点描述了现实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对某些人来说,科学就是数学;对另外一些人来说,科学则是白大褂和实验室。”这意味着,社会学的科学性要由自然科学方法提供保障。实证精神强调科学研究的事实根据。在自然科学的实证外还有弹性的软性实证作为补充。社会学研究者一般不应预先地或机械地为自己确定某种绝对方法;不应让方法决定研究对象,而应该根据研究对象来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尔凯是当代有影响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他的《科学与知识社会学》是其代表作。他在书中批判了传统的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认为科学内容不能作社会学分析的观点,强调科学知识并不处于特殊的社会地位,其内容也受社会和化因素的影响:他还对科学作了较为详尽的化解读和简略的社会语境分析,并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