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是其出使日本期间,为配合撰写《日本国志》而作。该组诗共收录诗歌200首,以纪事为主,问有议论。在该诗中,其革新意识锋芒四溢,强国思想也一览无余。黄遵宪从政治、经济到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畅谈了他的改革理想。黄遵宪尤其注意“网罗旧闻,参考新政”,旨在为当时中国势在必行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故而诗歌的创作亦体现了其“诗界革命”之学说。  相似文献   

2.
一百年前,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公开发表了。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特别是对于帮助中国人民了解日本的历史和现状,曾产生过不可低估的作用。《日本杂事诗》是黄遵宪出使日本充任参赞期间认真考察日本历史和现状的产物。一八七七年,黄遵宪随同清朝驻日大臣何如璋出使日本,这是我国清王朝第一任驻日使团。在这之前十年(即公元一八六七年),日本各界人士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推翻了德川幕府为期二百六十五年的反动统治,以睦仁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顺应历史潮流,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有其独特意义:一是全面介绍了日本的国势、国情、文化,一改国人此前对东瀛邻国"不屑措意"的狭隘观念;二是广泛考察了中国古代与日本文化交流的情况,反映出一衣带水相邻两国的历代友好交往;三是就<日本杂事诗>自身的艺术价值而言,亦可谓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珍品.  相似文献   

4.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诗歌史上创作成就突出的诗人,其诗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在近代的一声洪亮的回响。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鲜明的贯彻与落实。而其明晰的诗歌创作思想及独特的生活经历也给他的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取向以重要影响,成为其诗歌创作现实主义特色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集,是在日本任使馆参赞时完成的全面介绍日本的组诗,以诗纪史,综论古今,形式是竹枝词加注,具体内容主要是:概叙了日本从远古到明治维新的历史发展轨迹;介绍了日本的风土人情和奇习异俗;描摹了日本的自然风物,吟咏了异国山水情貌;讴歌了中日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杂事诗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有助于了解异域,打破封闭意识,应充分肯定其功绩。  相似文献   

6.
丰湖美景引起了黄遵宪对人生道路的思索,并创作了一批诗作。游丰湖诗反映了中国青年士子受西方社会文化影响之前的基本状况。在诗中,黄遵宪已发出了改革传统的呼号,甚至表达了对于传统学术文化的批判,但他仍未走出传统。在诗中,黄遵宪表达了以苏东坡为偶象和以宋湘为学习榜样的思想,同时,也揭示了师从苏轼和宋湘的学术渊源。  相似文献   

7.
晚清之际,内忧外患的因缘际会,近代中国人竞相赴日,创作了大量的日本竹枝词。如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姚鹏图的《扶桑百八吟》、何如璋的《使东杂咏》、濯足扶桑客的《增注东洋诗史》等。这些日本竹枝词的内容丰富、记叙生动,以竹枝词加注的形式记叙了日本的地理风貌、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反映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然而,前人与后人所创作的日本竹枝词呈现互文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晚清诗人陈坤的《岭南杂事诗钞》有较多涉及潮州(今潮汕地区)的诗作,一诗一证,对地方民风民俗进行描述。因长期在潮州任职,谙熟潮州风土人情,他的诗歌创作多涉及地方岁时节俗、服饰习俗、民间信仰及地方陋风陋习等。客寓身份决定了他没法以本土情怀介入到地方书写中,但"先结构"的文化认知和审美态度加上深厚的地方情感,让他能更敏锐地捕捉地方风物,相对真实地展现潮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其地方书写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与地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遵宪是清代的一位著名爱国诗人 ,他的一生是外交官、政治家兼诗人的一生。黄遵宪一生创作了 10 0 0多首诗 ,《人境庐诗草》是其代表作。该诗集取材广博 ,内涵丰富 ,格调高雅 ,凸现了诗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黄遵宪主张诗人要关注现实 ,强调诗歌的社会功利 ,并且极力倡导以口语入诗 ;其艺术见解和创新精神在晚清诗坛上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对于当代中国的诗歌创作来说 ,依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左鹏军 《文教资料》2000,(1):103-107
关于晚清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的诗作,除其生前自行编定的诗集《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日本杂事诗》定本200首之外,尚有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代诗研究小组所编《黄遵宪集外诗辑》(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此外,散见于其他文献中而不为上述诗集所载的人境庐诗,近年来陆续有新的发现。郑子瑜、实藤惠秀编校之《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日本早稻田大学东洋文学研究会,1968年)中,亦保存了若干首黄遵宪集外佚诗,笔者尝作《黄遵宪使日时期佚诗钩沉》一文,刊于《文教资料》1994年第2期。在此之前,笔者曾在王稻《扶桑游记》(钟叔河主编…  相似文献   

11.
王晓范 《政治思想史》2019,(4):68-78,198
梁启超主要是通过明治时期日本的文献来接受与理解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的。梁氏参考的文献相当驳杂,内容上存在矛盾之处,反映了日本当时的时代特色。明治日本对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摄取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边沁功利主义思想在明治日本受到相当大的曲解,另一方面边沁功利主义思想中最重要的经验论哲学基础被忽略。这些不可避免地对梁启超的边沁功利主义思想摄取造成了重要影响,但梁启超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又使其对边沁思想的理解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杨仲义教授的“文本诗学”(由四本“系列”论著组成),体系独创,见解新颖,论证有力,深而不玄。其新著《汉语诗歌解读学》更具有创新色彩,是学术界迄今为止,第一部从解读学角度对古代诗歌进行研究的理论著作。它丰富了传统诗学的内涵,拓展了传统诗学的理论空间,开辟了古代汉语诗歌和诗学研究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3.
李中峰先生是当代西部一位杰出诗人。他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功底深厚,具有浓郁诗人气质,几十年来创作的诗赋近3000首(篇),其特点一是众体皆备,诗词曲赋文兼写,诗歌以格律诗为主,格律诗以七绝见长。二是题材广泛,咏怀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新田园诗既描写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风尚;讽喻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美刺"传统。三是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七绝佳作令人拍案叫绝。中峰先生的诗赋创作继承了中华古典诗赋的优秀传统,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中峰先生以及当代许多传统诗歌创作实践是对后现代非诗化诗风的矫正。将当代众多的创作古体诗赋的作家屏之于当代文坛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不能只把眼光关注到小说、散文及现代诗上面,应该放开眼光,抛弃陈见,关注那一大群以古体格律诗为载体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诗人及其他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中国本土文化,西方人道主义文艺理论资源,大和民族的世俗文化和社会改良理想,是周作人文艺思想的主要学理来源。正是在此基础上,周作人形成了独特的个人主义人本主义文艺思想体系,提出了在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的文学”理论,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艺理论走出“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的二元抉择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郑子瑜因其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讲授中国修辞学变迁的学术经历及其后的中国修辞学史研究,受到中国学术界的崇敬。但修辞学史家的学术身份遮蔽了郑氏卓有精见的另一面:修辞诗学研究。本文作者以郑子瑜寄赠的《诗论与诗纪》为例,兼及国内学术刊物发表的郑子瑜部分论文,指出郑氏的修辞诗学研究不应该被忽视,阐释修辞学和诗学互相纠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黄遵选与《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为中国近代的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蓝本,是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黄遵宪在了解日本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巨变促使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既与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对日本的侵略性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对外交上主张对日本采取强硬政策:趁“今日本国势未定,兵力未强,与日争衡,犹可克也”。否则,“隐忍容之,养虎坐大,热将不可复制”。  相似文献   

17.
试论黄遵宪的日本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了解和介绍日本的人。他仰慕日本明治维新式的西化运动,明确提出以"日本为师"的政治主张,并积极推动实施;他对日本的侵略性有一定认识,警惕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威胁;主张加强中日友好往来。黄遵宪的日本观,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治大作家尾崎红叶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觑。先行研究中多从尾崎红叶对日本传统文学的承袭关系上的过度阐发,而使得学界的研究厚古薄今,对于尾崎红叶从西欧文学中寻找新的写作模式的现实却不甚重视。文章认为尾崎红叶的文学翻案不仅承袭了日本古典文学的养分,还受到西欧文学叙事方式的影响,他在充分吸收了外来文学的养分之后,探索出了一种综合东西方文学优势的新的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历史资料是黄宗智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和相关理论建构的重要基础。《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和《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两部论著的史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日本满铁调查统计资料、历史档案资料和亲身的调查访问资料。建立在丰富的满铁资料、珍贵的档案资料和多次实地考察基础之上的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加之兼融美国、日本和中国广阔的学术视野,使得黄宗智在历史学研究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外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尽管黄宗智在历史资料的搜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在史料运用方面,还是有学者指出了他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全面解决,需要更为扎实的材料、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也需要中外学者进一步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刘静 《重庆师专学报》2010,(6):28-30,35
穆木天早期留日经历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极具代表性。日本留学生涯使穆木天由立志工业救国,转而走向文学,沉溺于象征主义,继而写作了被称为中国象征主义宣言书的《谭诗》,期间他的创作激情也得以激发,出版了诗集《旅心》。日本成为穆木天文学的起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穆木天以后的文学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