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以将禅诗分为两大类:禅境诗和禅意诗。所谓禅意诗是指诗人以世俗分别知做就的禅诗,而禅境诗则是诗人以般若无分别知做就的禅诗。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禅意诗用的是直阵禅理(赋)的手法,或者借事物喻禅理(比)的手法,而禅境诗用的是象征暗示(兴)的手法。禅境诗给予人的是一种终极安慰,在那种语境中,我们飘泊无寄的心灵似乎找到了终极归宿,我们悖逆自然的精神似乎回归了原初的灵泉。  相似文献   

2.
王维的诗颇具禅意。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太白五言绝句是天仙口语,右丞却人禅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王士祯直接说王维《山居秋暝》是“字字人禅”。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往往包含清净、静谧、深远的禅意,在诗境与禅境之间形成了一个契合点,使二者连通。《山居秋暝》是王维隐居辋川生活中的一个篇章,表达诗人远离尘俗、  相似文献   

3.
禅诗是禅与中国古代诗歌相融而产生的一个新的诗歌类别。禅诗以禅为体,以诗为用。禅力求通过主观心灵的直觉观照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这与中国古代诗歌意境创造中的情景交融和言外之意等特征极为相似。禅选择以诗为载体是中国古代诗歌具有与禅意表达独相契合的内在联系,即意境。禅诗的美学价值即禅诗意境。禅诗的意境表现有五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浅谈妙悟     
“妙悟”、“以禅喻诗”是严羽在《沦浪诗话》中提出的有关诗学理论的著名论说。诗人通过自身在学诗与品诗、作诗的体悟中,提出了“妙悟”说来阐述自己独特的诗歌理论,还将禅学引入诗学,使禅理与诗理融会贯通,以禅入诗,由诗意求禅意,以禅理喻诗理,使诗歌理论得到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诗画有机地结合,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理想和标准.王维在文人画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他被誉为"文人画之鼻祖",他在绘画中融入诗意、禅意,开创了山水画独特优美的"禅境?表现.诗与禅都是性情的流露,诗中追求画意,画中追求诗意,诗画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6.
秦思 《中学生英语》2023,(4):95-107
20世纪70年代迄今,美国出版多部中国禅诗英译选集及禅宗隐逸诗僧诗作单行本,英译中国禅宗诗歌逐渐形成中国古典诗词在美译介一个醒目的翻译诗学特征与诗歌翻译次场域。禅诗翻译既是翻译文学,也是诗歌文学和宗教文学。本文试图从禅诗英译发生时美国的宗教、文学、以及诗歌翻译三个方面回溯与梳理禅诗英译次场域形成的历史脉络,再现禅诗英译在美的滥觞与发展。归根结底,禅诗翻译的形成与建立,源自宗教、文学与翻译场域的历史互动与对话融合。  相似文献   

7.
人墨客创作的“禅意诗”“禅意画”与禅僧禅心外化的“禅诗”、“禅画”有本质上的区别。苏曼殊诗画带有明显的禅佛色彩,如其诗画里大量出现的禅佛名相以及带有“依我自悟”表征的“我”的形象第一人称代词.进一步强化了其现代禅僧的身份特征。  相似文献   

8.
王维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诗作充满禅意、禅理与禅趣,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而又空灵蕴藉的独特诗风。性本清净、万法虚空和常心是道是禅宗思想的不同层面,由此结合三首诗歌的不同翻译文本比较,评析王维诗歌中禅文化的传译视角、方法与效果,提出禅诗翻译应着眼于禅宗思想的"意美"传递,为此要注重意象与意境的移植。  相似文献   

9.
禅源于印度,繁盛于中国。它追求的是心灵的慧悟,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理论相融洽,使禅宗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成为古人写诗的一大法门,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一个独特流派:“禅意诗”。“禅意诗”历代不乏其优秀作品,而以唐宋二代为最。本文选取部分唐宋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唐宋禅意诗歌的不同意蕴内涵与其丰富多采的写作技巧,论述了它们的美学价值与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不少茶诗,渗透着禅学意蕴,将宋代禅茶文化的特色展露无遗。他以独特的艺术眼光,将茶、诗与禅三种元素融为一体,将禅意凝结于诗意与茶香之中,同时展现出诗人深邃圆融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1.
禅的兴起对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参禅在于炒悟,作诗也在于妙悟,妙悟沟通了禅与诗。禅对诗的渗透,促成了以禅喻诗,化禅境入山水,增加了诗的意境。禅开启了诗的神韵,将妙悟注入诗论,对文艺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于东坡诗而言,禅趣禅意渗透在审美趣味、创作思维、语言运用、意象撷取、题材选择、意境营造上;渗透在其独具特色的旷放豪迈归于雅淡自然、清静幽远的艺术风格中;渗透在其机锋敏锐的议论、深邃透辟的思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种种翻案、妙喻和谐趣、奇趣中。东坡诗中的禅影由无至有,由隐至显,最终达至诗禅浑融一体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梁珍明 《广西教育》2015,(3):102-103
苏轼的不少茶诗,渗透着禅学意蕴,将宋代禅茶文化的特色展露无遗。他以独特的艺术眼光,将茶、诗与禅三种元素融为一体,将禅意凝结于诗意与茶香之中,同时展现出诗人深邃圆融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4.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具有禅意并非新论了,但是禅意怎样参与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建构,却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王维多年虔心信佛的佛学修养和宗教兴趣禅化了他的艺术心灵和艺术感觉,他又常在山水田园中进行习静悟禅的宗教实践,使他具备了融山水禅入山水田园诗的主客观条件。王维在山水田园中的禅定修练使他的诗具有了静穆情调,其禅意修练则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了景物在静穆中迁流不息为特色的意象,从而使他的山水田园诗既静穆宁谧而自然生命又变动不居,具有了出神入化的特殊意境。其山水田园诗的奥秘在于:定、慧境界既是禅意境界,又是诗意境界,王维通过定、慧境界使禅意转化为山水田园诗的美学构成。  相似文献   

15.
加里·斯奈德是当代美国禅诗的重要代表诗人,其诗作受到中国禅宗思想和中国古代禅诗的影响。在禅思、禅机、禅悟、禅境四个方面都将禅宗基本要义和诗歌创作结合在一起,并结合美国本土特征和英美现代新诗运动形成其独特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16.
二战以来,美国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译介逐渐体现出生态译诗的翻译诗学特征。欣顿作为其中重要的代表性翻译家,对山水诗的生态译诗表现出鲜明的翻译陌生化性。其翻译运用了形式模拟译诗体与文化厚译,实现了翻译充分性,再现了山水诗的独特诗歌形式,阐发了道禅哲学意境下的荒野宇宙观,体现了他对山水文化精神本真性的追求。我们认为,欣顿译诗独树一帜,产生了翻译审美的新奇性,揭示了山水诗的当代世界文学性与生态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往往渗透出禅意、禅趣,以诗悟禅,以禅证诗,将流连山水,睹物忘返之乐与恬淡充盈,顿悟成佛之趣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创作出了为数众多的佛教诗,开创了初盛唐时期禅理与诗歌相结合,互为阐发的传统,以诗喻佛,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以禅证诗,立意深远,品味隽永。  相似文献   

18.
禅诗的成立,源自禅与诗相同的否定语言理据性的"无理而妙"。同时,它需要在否定诗语陌生化的克制叙述中不存机心、生发禅意。这种否定式的语言运作方式及美学追求,既可为当下在"反讽"中日渐疲劳的中国汉语先锋诗写提供参考,又为禅诗的现代转换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禅诗的翻译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禅诗的精炼语言、复杂蕴涵、宁静意境给西方文化以更深启迪和艺术灵感,禅诗的翻译对中西文化思想交流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人禅诗,具有宗教(禅)和文学(诗)二重性,是文人在创作中融人禅悟思维,以对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为基础而形诸诗作,浸透着浓郁、强烈的禅学意蕴,具有一定的禅机、禅趣和禅意,渗透着醇醇禅韵和禅味。心在文人禅诗中主要体现出禅心、尘心和猿心三种内型,并且与文人形成互动,最终对唐诗创作手法、内容和意蕴的发展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