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巧对下联     
古时候,某地有一个寺院,名叫十佛寺,里面住着一位爱做对子的老和尚。有一年,恰逢朝廷大考,许多赴京赶考的书生前来寺院借宿,老和尚一时诗兴大发,想出一幅对联考考他们的学识,便以十佛寺为题,写了一幅上联:“万瓦千砖百匠建成十佛寺”,贴在寺院的寺壁上,看谁能对出下联。考生看了以后,冥思苦想,没有一个能对上的。  相似文献   

2.
书生巧对     
传说,清朝学子王尔烈进京赶考,遇见一个在路边休息的老樵夫。这个老樵夫看见王尔烈一身书生打扮,便上前问道:“相公是不是赴京赶考?我有句话请教。”  相似文献   

3.
十佛寺妙对     
传说古时候,离京城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高大巍峨的寺庙。里面供着十尊佛像,因此叫"十佛寺"。由于地处通往京城的水陆通道,所以十佛寺一年四季香火都很旺盛。庙里的住持是一个白胡子一直飘到胸前的老和尚。每当到了科考的时候,到京城去赶考的举人们都络绎不绝地经过十佛寺。有一天,老和尚  相似文献   

4.
有一则古代笑话,大意说的是:明朝初年,有个举人赴京赶考,因离家匆忙,没有来得及把家事交待清楚。他一到京城,就赶快给家中的妻子写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5.
蚂蚁报恩     
邓并臻 《初中生》2006,(19):72-73
很久以前,有一位寒窗苦读了十年的书生,每次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他不甘心,再次赴京赶考.经过长途跋涉,他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曾经借住过一宿的破庙.晚上,外面下着大雨,只有一盏清油灯伴着孤零零的他.他望着煤油灯发起呆来,眼睛一眨不眨.  相似文献   

6.
蚂蚁报恩     
邓并臻 《初中生》2006,(7):72-73
很久以前,有一位寒窗苦读了十年的书生,每次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他不甘心,再次赴京赶考。经过长途跋涉,他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曾经借住过一宿的破庙。晚上,外面下着大雨,只有一盏清油灯伴着孤零零的他。他望着煤油灯发起呆来,眼睛一眨不眨。  相似文献   

7.
<正>北宋时,有两个相公进京赶考,因途中遇雨,便跑到一座庙门下避雨。其中一个看到庙门上写着“文廟(庙)”二字,便信口念道:“文朝。”另一个听了后,端详了一会儿说:“这哪里是‘文朝’,明明写的是‘丈廟’嘛。”于是,两人就争论了起来。恰逢有个化斋的老和尚途经此地,听到两人争吵,便走上前去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相公说:“我们别争了,让化齐(斋)的老和尚来评评是非吧。”另一个相公却说:“老和尚怎能评出对错,还是把那两个字描下来,上京城去请教大诗人苏东皮(坡)吧。”老和尚问明原委后,就吟了一首“以错对错”的打油诗,来嘲讽这两个“错别字”不离嘴的相公。诗曰:  相似文献   

8.
《西厢记》是王实甫写的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长亭送别》为《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描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  相似文献   

9.
古时候有个书生赴京赶考,因路途遥远,行程艰难,到了京城时已误了开考日期。他便向主考官苦苦哀求让其补考。主考官让他用一至十作首诗,试试他的才华。书生趁机以误考原因作一诗“一叶  相似文献   

10.
心理状态怎么样,事关重大。怎样才会有一颗平常心,争取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是提高学习生活质量的特别重要的课题,具有普遍的探索价值。古代有两个秀才赴京赶考,途中遇到送葬队伍。一个认为“晦气”,于是灰心丧气,  相似文献   

11.
米芾小时候学写字学了三年,仍写不好。他听说一位赴京赶考的秀才写得一手好字,便跑去请教。可秀才说:"拜师可以,但得买我五两银子一张的纸。"米芾先是犹豫不决,但他求学心切,便借了钱,买了一张纸,回家练字。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11,(Z2):123
数字从一到十,单纯来看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巧妙地运用它,进行艺术加工,嵌入诗歌,结构精巧,能使诗歌形式奇异,读起来琅琅上口,趣味横生,有独特的风格。苏轼妙对同窗相传苏轼与同窗赴京赶考,学友因为天气耽搁担心迟到,感叹成诗曰:  相似文献   

13.
张广银 《语文天地》2011,(13):37-38
《西厢记》是王实甫写的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长亭送别》为《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描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传统的解说为:该文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  相似文献   

14.
古时候,有位秀才赴京赶考。途中在—位财主家寄宿时,正赶上财主的儿子——丘尔在家练书法。财主向秀才求教,秀才先询问了丘尔练习书法的情况。财主说;“他练书法已经三年了,由于每次练习时都不够认真,所以才到现在这种地步。”听了财主的叙述以后,秀才沉思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15.
《长亭送别》这一折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本折集中体现了王实甫戏曲的语言美,而优美的语言离不开下列技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明神宗时,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为使儿子在殿试中取头名状元,策划取赴京赶考的临川才子汤显祖为殿试第二名作为衬托,并派其堂弟张居直拉拢汤显祖。  相似文献   

17.
<正>张君瑞赴京赶考途中宿普救寺,与同在寺中借住的崔莺莺一见钟情,崔母虽然答应了婚事,却强令报生上朝应试。莺莺和张生经历了曲折痛苦才得以结合,迅疾又被迫分开暮秋时节,寥廓萧瑟,长亭送别,肝肠寸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  相似文献   

18.
有教师在讲中国古代明朝的历史后,出了这样一道题:“明朝中期,广州有一举人欲赴京赶考,他想了解沿途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社会历史情况,以充实文章内容,并决定由广州坐船出发,但究竟是由内河北上,还是沿海北上,他举棋不定,请结合你所学知识,帮他设计一条路线,并回答他沿...  相似文献   

19.
正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王安石年仅20岁。十年寒窗已是饱学之士,正是英俊青年,意气风发。庆历二年,踌躇满志的王安石赴京赶考。一人一骑一书僮,晓行夜宿赶往东京汴梁。这日到了江宁的马家镇,只见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是该镇首户马员外在征联择婿。当地人俱称:马员外是家有万贯钱财只有一女,此女不仅俊秀,而且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是无所不通。马员外视女为掌上明珠,依女以文择婿。  相似文献   

20.
一书生赴京赶考,途经一个小镇,发现地上有一枚铜钱,看四周无人便捡起揣入怀中.此举恰被一老者看见.意想不到的是,考场上的主考官正是先前那位老者.他看到考生后,当即在其考卷上批日:"一枚铜钱尚动心,让他为官定害民.贪心从此须悔改,未做文章先做人."书生后悔莫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