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高职新生与大二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的差异,了解高职新生体育锻炼动机及行为特点,为做好学生课外体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职新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水平较低,锻炼行为较少,锻炼项目较单一;自身惰性强、缺乏时间、没有锻炼习惯是影响高职新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对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医药专科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锻炼行为状况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医药专科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处于较强烈层次,但是比本科学生弱,男生锻炼动机要强于女生,临床专业学生锻炼动机强于药学和护理;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较单一,内容不丰富;男生锻炼行为分值要高于女生,临床专业学生锻炼行为分值高于药学和护理;每周锻炼次数较多,每次锻炼时间少,锻炼方法不科学;研究发现,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P<0.01.  相似文献   

3.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动机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动机是指激励人们去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在原因,它与兴趣、体育态度、体育习惯等因素一起构成体育活动的动力调节系统.体育动机对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行为起着定向、始动、调节、强化和维持的功能,对体育活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动机,是体育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是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体育锻炼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心理因素是影响其锻炼的重要因素。心理因素包括体育兴趣、体育动机、体育态度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心理因素是影响其锻炼行为的重要因素。心理因素包括体育兴趣、体育动机、体育态度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6.
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是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体育锻炼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心理因素是影响其锻炼的重要因素。心理因素包括体育兴趣、体育动机、体育态度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玉林师范学院450名大二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筛选出网瘾大学生,对其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对网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动机、态度、时间、形式和效果等进行比较,发现网瘾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呈被动性、态度消极、缺乏对体育锻炼效果认知、多参与个人项目锻炼且锻炼时间较少,网瘾大学生体育锻炼严重缺失,应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为网瘾大学生戒除网瘾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验证锻炼动机的中介效应和性别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体育锻炼动机量表(MPAM-R)、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1049名大学生(男579人,女470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体育锻炼、锻炼动机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间两两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体育锻炼对锻炼动机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回归效应显著,并分别解释变异的1.3%和6.2%;锻炼动机在体育锻炼基础上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回归效应显著,在体育锻炼解释一般自我效能感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其效应占总效应值的14.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上存在差异。研究显示体育锻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锻炼动机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性别在其中起到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阶段是树立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关键时期,研究体育教育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方法和策略对提高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概述运动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促进机制,分析运动锻炼行为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现状及促进策略.在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促进机制中,锻炼意向、锻炼动机和健康意识、锻炼认知是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15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大学新生和老生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的差异,了解大学新生体育锻炼及动机的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锻炼参与积极性高,锻炼动机多元化,以健身、社交和娱乐为主;(2)较多大学新生的锻炼行为在锻炼时间、频率、运动量和坚持性上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标准;(3)大学新生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少,内容不丰富,对体育知识和锻炼技能掌握不够,锻炼行为不具有可持续性;(4)随年级增长,大学生的锻炼动机减弱,锻炼频率下降,开始退出有规律的体育锻炼;(5)随年级增长学生开始参与更多的体育项目,锻炼内容变得丰富,每次锻炼时间增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兴趣、需要和动机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约半数大学生有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且在性别、年级等方面有显著差异;体育锻炼需要度和真正参与锻炼的程度呈正相关系,体育锻炼动机和兴趣,同样影响着学生参加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身体锻炼能够提高学生机体的抗病能力,调节情绪,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和治疗疾病。因此,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已不仅达到增强体质和生理功能的目的,也被用来作为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机体呼吸系统免疫功能、血液循环系统免疫功能及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影响。笔者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免疫机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试析青少年自觉锻炼行为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是对学生身体的简单改造,而是要让学生对体质健康在人的生活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产生积极的价值认同,并内化为健康的生活方式。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基本需要的满足能激发个体的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与整合,支持个体基本需要的社会情境有利于促进其自我决定行为。在体育教学中满足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自主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活动、建立民主安全的人际关系,能有效促进青少年自觉锻炼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69):130-131
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对淮南市中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每周参与体育锻炼次数、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体育锻炼的动机及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等进行调查,通过研究得知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愿望比较强烈,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情况有一定偏差,学生体育锻炼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锻炼场所不足、缺乏科学锻炼方法等成为限制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提出合理建议和对策,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增强中学生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院学生参与锻炼项目的选择、体育锻炼的动机、体育锻炼的频率、影响学生锻炼的因素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推理法对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进行综述与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研究是当前运动心理学研究重点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锻炼行为的目标选择、动机水平、成败归因,绩效结果以及情感反应.长期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个体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研究认为: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性和可行性方面的探讨,而应注重实践方面的运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锻炼动机之间的关系,对966名未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普遍存在,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其体育锻炼的目的都是以健康为基础。女大学生的外貌动机普遍高于男生;男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动机普遍高于女生。由此可见,无论是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其体育锻炼行为和动机之间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等对常州市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锻炼时间和频度、锻炼形式和项目及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女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目的明确并呈多样化,主要选择趣味性和运动量小、对抗性弱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喜爱参加集体等锻炼;每周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场地器材不足、课外辅导的有效手段的缺乏等等是影响女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大学体育课中感知任务多样性与心理需求满意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意向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效应。方法:使用体育教学感知任务多样性量表、体育教学基本心理需求满意度量表和体育教学动机量表对203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5.0和AMOS25.0程序验证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感知任务多样性正向预测自主动机和负向预测无动机,心理需求满意度正向预测自主动机和负向预测控制动机。自主动机和无动机在感知任务多样性与大学生锻炼行为中起到中介效应,(β=0.498,中介效应量0.38),占总效应量51.52%。自主动机和控制动机在需求满意度和大学生锻炼行为中起到中介效应(β=0.529,中介效应量0.41),占总效应量60.32%。  相似文献   

20.
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因此,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是高校体育教学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之一。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应当重视学习动机的形成,发挥理论教育和学习潜力的优势。总之,有了良好的动机,增强了自我锻炼的自主性,坚持终身体育锻炼,对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提高民族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