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家中,朱贞木是一位重要作家,但多年来由于其小说散佚难觅,生平资料发掘甚少,对手他的研究一直滞后于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等与他同时代的武侠作家。朱贞木是具有探索精神并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尚未大成的武侠小说家。从还珠楼主到金庸,从民国旧武侠到港台新武侠,朱贞木是一位关键人物,其小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20世纪武侠小说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人物妒忌心理描写,揭示了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家庭矛盾的人性心理根源,展现了妒忌心理对人性的扭曲、变态的巨大影响力。与类似的小说相比,《金瓶梅》妒忌心理的描写还展现出了它与一般描写妒妇、悍妇形象小说的不同之处:不仅借妒忌刻画人物性格,而且由此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人物的动作刻画、语言描写、神情表现特征和。理活动等方面,分析了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试图归纳小说艺术表现成功的经验,结合实例,具体分析,意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每考。  相似文献   

4.
《太原大学学报》2020,(1):83-103
小说虚构,历史记实,是小说与历史最简单的区划;但其界线向来很难分辨。小说自有其自塑的时间与空间,这就是小说的历史;虽然可能取真实的史事加以敷衍,未必须完全合乎历史。武侠小说由于其古代性,故常与历史相关联。武侠小说对历史的运用,基本上有四种不同的方式:(1)取历史上的某一人物为主角,陪衬若干虚构的人物,而展现整体具有历史脉络的武侠故事;(2)取历史上某一朝的史事为背景,而以虚构人物为主角;(3)取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为背景,划出轮廓,凸显此一时期中的某些特色;(4)虚构出历史上所未曾有的朝代,让侠客在其间生活。欲将武侠与历史相结合,必须充分掌握到史事,而不同的史观,影响到对史事的诠释,亦足以展现出作家的史识。金庸武侠小说对历史的运用最脍炙人口,主要是得力于其虚实相生、其虚若实、虚实相融的技巧,但过于浓厚的历史癖,有时不免成为一大缺憾。云中岳的武侠小说,采取复古的方式,细摹当时社会的种种情状,使读者如真的置身于古代氛围之中,展现出与其他武侠作家完全不同的特色。孙晓的《英雄志》,以明代历史为粉底,虚构出一个历史时空,藉此重新思索武侠小说中的正义问题,既深刻又充满省思的力道。武侠小说基本上着重的还是人性,但诸作家对人性的解读及着重点不同,而各有其别开生面的思致。  相似文献   

5.
小说写人,或喜或怒,或哀或乐,作通过作品及其人物形象征服读,使读同样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这就是小说的艺术感染力。《红楼梦》的艺术感染力在于,客观冷静地塑造人物形象,给人以个性、以生命,并不过多提示读人物是好是坏,而是多侧面、多层次地描写、渲染。读有时确实闹不清作到底是褒还是贬。其中最典型的是对薛宝钗的描写,引起了热烈的无休止的争论,有人甚至为此而“几挥老拳”,这种感染力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至。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讲述了上海四十年间一个普通女子的生命起伏。小说对穿行其中的各色人物都进行了细致的服饰描写。通过这些服饰作者不仅向我们描绘出书中人物的生动形象,而且展示了作为中国大都市的上海在各个重大历史时期体现出的城市精神。本文从小说中的服饰描写入手,试图研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服饰描写所表达的城市风貌和人物内心。  相似文献   

7.
论雨果小说的心理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果小说的心理描写十分杰出,却长期被人忽视。他的心理描写分为两个阶段:《悲惨世界》以大段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内心斗争、思想转变和性格特征,《笑面人》刻画了人物的变态心理和妒忌心,《九三年》剖析了主要人物的思想斗争。雨果的心理描写长短结合,有时以思想分析来展现,有时以话语和行动来显示,手法丰富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白鹿原》人物死亡的描写展示了白鹿原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是小说中一束凄艳之花。众多的人物死亡描写既具有鲜明独特的特色,又赋予小说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沉郁的风格,体现了作者炽热的生命情结。解读《白鹿原》的人物死亡描写有助于更深一层对《白鹿原》的发掘研究。  相似文献   

9.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讽刺杰作。它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幽默的肖像描写,滑稽的语言行动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精妙绝伦的比喻,机智俏皮的反复灵活多样的讽刺手法,以及幽默的笔触、漫画式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本文从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人物世态、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来论述《围城》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0.
《飘》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世界且经久不衰,这得益于小说描写历史及社会环境的深度和作者高超的人物刻画、精彩的人物对照描写手法以及充满想像的结局安排等。  相似文献   

11.
金庸的《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作者虽意欲推陈出新,但都没有突破,没有达到求新求变的目的.武侠小说的好坏,决定于构成小说的综合要素(例如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所含蕴的人生哲理、价值取向、文字的功力、可读性)是否齐备和品位高低.刻意求新,常会损害以上各要素.评论须实事求是,不要把小说家人为地拔高为学者.  相似文献   

12.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鲁提辖是小说中刻画得最成功的英雄形象,在这一节里,作者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谈和行动,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场面和细节描写以及通过对比。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心理描写,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结合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得力于戏剧、电影尤多。戏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小说场面和人物调度的舞台化,电影的影响表现在笔墨描写的视觉化和场景组接的蒙太奇化。影剧式技巧的运用,使金庸创造了一种新的武侠体。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对于《水浒传》的研究已经蔚然成风,学术成果丰硕。但其中关于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出场描写研究则篇籍甚少,笔者不揣谫陋,从研究《史记》中的传主轶事描写手法入手,得出《水浒传》作者在对其小说人物出场的故事化描写的表象之下,其实隐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发展轨迹。这种曲笔塑人的手法对于我们今天的小说创作,尤其是在塑造人物方面,具有比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萧丽红的小说首先在人物塑造上体现出古典的倾向。她的小说语言典雅,大多是描写民风民俗,她复活了中国的古典文化,却在古典中迷失了现代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小说的经典之作,《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奠基之作。《三国演义》在思想倾向、战争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战争描写等方面都受到《孙子兵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小说中“拥刘反曾”的褒贬倾向契合《孙子兵法》以“道”为本的战争道德观,将帅谋臣群像的典型化塑造呼应了《孙子兵法》对将帅人物各方面素养的要求,战争描写体现了《孙子兵法》的战争谋略观。  相似文献   

18.
【我解读】 《故乡》是鲁迅深情描写旧中国农民生活的力作。小说写于1921年1月。为了揭示辛亥革命后旧中国社会和民众精神面貌的可悲变化以及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源,鲁迅采用对比手法,抓住小说主要人物二十多年来发生质变的细节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19.
旅游元素是武侠小说重要的审美元素。“空间游动”这一特点,是现代武侠小说与新文学的显著区别。到了“港台新武侠”时代,人们在梁羽生、金庸小说的游历中,确认了主体的存在和价值,武侠小说在冷战时代发挥了整合中国意识形态的巨大功能。到了当下“大陆新武侠”时代,作品中的旅游元素则更多地抒发了作者的“自由”幻想。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人物的日常生活为描写主体的小说。与之前的此类描写相比,关注并表现人物的精神状况,使内在世界转化为可见的外部世界,就成为该小说生活描写的显特点。这一特点是通过精神的物质生活化、精神的被占据状态、精神的戏剧性、自我显现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