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今世界已经完全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当中所蕴含信息对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在不断提升,并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去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准确把握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学造成的冲击,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将学生参与思政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夯实根基。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政课教学造成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建议,希望可以为高校思政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今世界已经完全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当中所蕴含信息对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在不断提升,并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去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准确把握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学造成的冲击,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将学生参与思政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夯实根基。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政课教学造成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建议,希望可以为高校思政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政课是对高校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宣扬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高校思政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与挑战。"微课"是在互联网兴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在多学科领域的实践中都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本文在分析高校思政课开展现状以及"微课"用于思政教育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思政课中有效运用"微课",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具有辩证关联性。高校学生群体对新事物的追求、当前物质条件的跃升转变以及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普遍传播,造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代际困境。实现对这一代际困境的消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是实现有效融入的师资保障和重要前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理论教学是实现二者有机融合的关键渠道,积极开展高校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教学是实现二者高效融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励燕飞 《科教导刊》2021,(3):132-133,152
在高校积极贯彻"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大背景下,阐述了信息检索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挖掘了信息检索课在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爱国主义精神、创新与务实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五个教育层面的思政元素,提出了将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检索课中的四个途径.  相似文献   

6.
革命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实现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且二者在目标追求上具有一致性,这是革命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何以可能的主要依据。革命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网络信息的非对称性传播、时空疏远造成的叙事困境、功利性教育的潜在渗透、多元社会思潮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及干扰等现实梗阻。破解这些梗阻的关键途径在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的革命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引导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革命文化的实践活动,加大对革命文化传扬与教育专项基金的支持力度,运用网络媒体平台强化对革命文化的教育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影响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与"课程思政"理念相违背,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促进"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相契合,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对"课程思政"影响下的高校思政课教育现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在解决其问题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入的探究"课程思政"影响下的高校思政课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吴凡 《科教导刊》2022,(9):107-110
随着时代变迁,处于新时代的高校学子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资源数量上升,内容及时多元。保障思政课理论性的同时又增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是摆在高校思政教师改革面前的一道难题。以书法艺术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却活力依旧,其普适性和大众性的特征,拉近了高校学生和思政课的距离。在书法艺术和思政课融合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要”“为什么能”以及“怎么样”融入思政课的问题,从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三个层面找到书法艺术融入思政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代阶段,应当全面树立成人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定政治觉悟,培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生活实践。在当前,我国正处在多元化文化交融的社会文化背景当中,导致我国思想领域的不确定因素较之以往增多。因此,必须要使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理想和信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桥梁作用,使成人高校教育对象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多元化文化的前提下提高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本文围绕互联网视域下成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提升策略展开论述,希望能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政课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同,“大思政”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人性化。以“大思政”观统领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能够加快高校思政教育观念和教学范式创新。当前的高校思政仍存在教育功利化淡化思政课教育地位,传统教学形式挫伤学生学习热情,离“大思政”教育平台构筑相距甚远等不足。强化思政课在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优化“大思政”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拓展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教育平台,创新思政课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是弥补以上不足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苏区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量、革命实践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及重要基础和先进文化力量。将苏区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其贯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贯穿高校的办学理念、思政课程和思政队伍建设中,进一步丰富了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为立体化、跨时空的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源于过去、导向未来的深厚力量,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范卉敏 《科教导刊》2019,(10):78-80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增长速度不断加速,大量的数据涌现出来。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其是信息时代下的一种新课程模式,对现代教育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科学分析MOOC对思政课的影响,并不断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现代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效率与质量。思政课的教学与常规学科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MOOC背景下思政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与完善,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开展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基于MOOC平台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时代,以"千禧一代"为主的高校学生群体思想更为开放、活跃,但也更容易受到错误思潮和错误价值观的影响。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中由于兼具政治性和教育性的功能,必须在教学中肩负起引导学生思想的责任。在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容易产生能力信任危机、教学互动危机和价值信仰危机。化解思政课教学危机,必须遵循迅速反应、旗帜鲜明和以人为本原则,运用一定策略方法,从而维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14.
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是重要的培养渠道.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体现出思政课程的文化融合性,更加凸显教学的特色.高校在开展高校思政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也可以为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传承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不仅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有效做法,对于我国高校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政教育视角下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审视可以进一步发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对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以及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也具有关键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在教育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高校领导和教师不断提升对于思政教育视角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以及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视觉文化传播内容、传播主体和传播载体发生新变革,大学生信息获取方式随之改变。新时代视觉文化传播不仅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时效性和影响力,还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和覆盖面。高校应从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对象的视觉素养、增强视觉文化产品多元快速优质供给、优化线上线下校园视觉文化环境三方面,探寻“互联网+”时代视觉文化传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理念,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参观各地高校,阐释文化自信核心内容,希望将文化自信代入中国高等教育中,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教育氛围。本文论述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涵关系,以及教学活动实施的可行性,为大学生设计文化自信思政课程,思考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开展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王玥 《科幻画报》2022,(5):279-281
高等院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是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拥护者的重要场所。思政课教师作为主流文化的传播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新时代,我们在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要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需要思政课教师承担多变的角色,做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党和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必由之路,是高校思政课堂优化的路径所在。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依据每门思政课的特性挖掘融合路径,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高校学生内心并付诸实践,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育人是推动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育人的融合互补,既是当下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品德素质,厚植其精神力量的主要渠道。文章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融入路径,对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成效,以及在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以载道”的育人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