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米和毫米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厘米和米之后,继续认识的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不少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后,在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建立、根据实际背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等问题上仍然模糊不清。这种认知缺陷在一些学生身上甚至会持续到小学六年级依然不会改变。分析原因,除了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不充分之...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内容 六年制第五册66页至67页例1、例2,练习十七1题、2题。 二、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比划的方法回顾一下好吗? (各小组学生边议论,边比划,一股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充满了教室。学生们先回顾长度单位“米”。有的伸出两臂左右一张;有的站在座位前先将眼光由脚尖向胸部一拉,再用手掌在胸前一比;有的借助课桌的长度来  相似文献   

4.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吨的认识》(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第六册第47~49页)时的教学片断实录。(课一开始,教师就在教室讲台两边各放了一个重25千克的大米袋。)师:同学们,你们能搬得动25千克的物体吗?生:(齐)能。(大部分学生神情中充满了自信,只有少部分学生脸上露出怀疑的神情。)师:那就请同学们试一试。请你们排成两排,分别来搬一搬这袋大米。(同学们有的只能拎起米袋的一角;有的小女孩用尽力气也不能把大米袋挪动一下;有个别大男孩想逞一逞能,用尽吃奶的力气,涨红了小脸,也只能把大米袋搬离地面一点点,想坚持一会儿都不可能。他…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激趣引入师:同学都做过梦吗?能告诉我们是什么样的梦吗?生:噩梦。生:发财的梦。生:有趣的梦。师:甜甜小朋友昨天晚上也做了一个有趣的梦,想知道吗?生:想。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出示情景图)师:大家看,他梦见谁了?生:齐天大圣孙悟空。师:甜甜和齐天大圣比本领呢!你看,甜甜飞到了1000米的高度,齐天大圣把它的金箍棒变到了1千米长。齐天大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4页例1、例2。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4页例1、例2。[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导入设计】师:介绍一位小朋友叫小淘气,他喜欢写数学日记。(课件出示这个小朋友写的一篇数学日记)生读:清晨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拿起13米的牙刷开始刷牙,吃了饭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选择用哪种长度单位测量或者估算物体的长度是"分米和毫米"的教学难点。通过建立长度表象,让学生充分了解分米与毫米的概念,熟悉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转化,体现了"生本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正>[教材简解]《认识分米和毫米》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学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了"米和厘米"基础上学习的新长度单位,学生对于长度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也会在生活中使用统一的标准测量物体的长度,这一课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三年级认识"千米"打好基础。教材的安排是先认识分米,然后再认识毫米,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测量和观察了解和认  相似文献   

11.
吴锦香 《考试周刊》2013,(21):85-85
<正>一、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分米和毫米》。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因此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很难建立。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66页至67页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相似文献   

13.
教学第五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掌握“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认识另外两个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及它们的实际长度;记住“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实际测量能力与水平。为落实这些教学要求,教师应准备好不同厚度的硬纸片3块(分别编为1、2、3  相似文献   

14.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在小学阶段,量感强调的是对货币、长度、时间、质量、面积和体积(容积)等的感性认识。在起始阶段,小学生对量的感性认识可能是片面的、不稳定的。因此,在“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中强调“深度体验”,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量感、发展量感。  相似文献   

15.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已经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认识毫米和分米。在课的设计中,力求做到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估测的能力。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42~43页。[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具体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2.借助直尺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P60~61。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抽象,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的长度,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1.让学…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教学过程一、在复习回顾中自然引入新课师:请小朋友回顾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  相似文献   

19.
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中有关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由于低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相对较少,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不能通过某一现成的事与物得出结果,以致概念教学构成了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概念教学在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准确把握概念实质呢?下面以本人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28页。教学过程一、在复习回顾中自然引入新课师:请小朋友回顾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