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五年级上册系统研究了五种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之后学习的立体图形,是系统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是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基础,它在本单元知识中处于统领地位。教材编写可以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教材第10页的上半页,教材为学生提供一些长方体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回忆生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第九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一小节,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它是第二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第三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重要基础。只有清楚地认识了长(正)方体,才能清楚地理解长(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一小节教材包含着三个方面的教学因素:基础知识方面,认识长(正)方体的特征;空间观念方面,建立长(正)方体的表象;逻辑思维方面,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认识过程和思维方法,建立“观念”与认识“特征”。  相似文献   

3.
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立体几何知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空间观念较差,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往往感到难度较大而缺乏学习兴趣。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就要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通过动手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以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初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11页的例1、例2,“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5题。  相似文献   

5.
一、电脑演示导迁激疑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2.大家看这幅图上有几个什么图形?(电脑显示下图,长方形)请同学观察以下几个长方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条纹相同的长方形的面积完全相等)4.你们知道这种实物叫什么吗?长方体和我们以前学的图形不同,它是一种立体图形。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长方体这种形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你们想知道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二、指导自学导读引思1.指导学生自学课本第141页-142页的内容。想一想,通…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其特征,区分异同,初步认识它们的直观图;(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空间想象等能力及空间观念,渗透对应。分类等数学思想;(3)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长(正)方体的空;司观念。教学过程:由相互联系的五个环节组成。一、迁移复习教师用幻灯呈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提问:(1)灯片中有哪些平面图形?(2)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3)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评析:复习…  相似文献   

7.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基础。学生只有清楚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才能清楚地理解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数学九册五单元第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体"的概念.学生以前接触的平面图形简单而又直观,这时初次接触抽象的"体"的概念,往往有不少困难.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用画面表示出来时,学生不容看出物体的全部元素,想象不出物体的真实形状,从而影响儿童深入地学习.因此,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有以下建议.首先,应让学生通过对事物、摸型的观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师可事先制作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并让学生准备一些空火柴盒,上课时,教师先让学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节84—8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中“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初次接触的立体图形,也是进一步学习圆柱体、圆锥体的重要基础知识。 一、把握特点,突出重点 本章内容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重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教学;(2)计算表面积未给出“公式”,显示了一定的灵活性;(3)突出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直观“形式”推导,由正方体的特征引出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最后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4)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章四十八道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学习长方体之前,大都接触过这方面的具体实物,这种接触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不自觉的感知,他们还不可能真正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态特征和本质属性.因而,学生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始阶段,难以把握它们在三维空间中的存在形  相似文献   

12.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几何立体图形。学生学习这一知识,是在过去接触了点、线、面的知识并学习了直线、平面、角、圆、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较强的空间观念。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1.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好从感知到表象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是直接与感性材料相联系的,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出示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课通过演示长方形卡片,引出长方体的表象,进而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这样教有两点好处:第一,符合“从直观演示到抽象概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几何概念教学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渗透了“长方体是无数个全等长方形的集合”的思想,揭示了点、线、面、体的内在联系,与初中几何教材自然衔接。另外,巩固练习的设计是有系统性和层次性(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判断练习→空间想象练习,猜想练习),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既能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在教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三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曾反复钻研、琢磨这一章节与本册教材其它章节的内在联系以及本章各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章共  相似文献   

15.
<正>课前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应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概念,经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但学生到底存在怎样的疑惑?教师应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为此,对3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  相似文献   

16.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1,(17):41-4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 (试用修订本 )第 72页“图形的认识 (一 )”。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形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及模型。   2.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的口袋一只。   3.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各一个。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实物,橡皮泥 (或…  相似文献   

17.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特别是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是推导一切几何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这一单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等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立体图,开始还看不懂教材中的立体图形,应借助于实物加强直观演示及实际操作,先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再把实物与图  相似文献   

18.
<正>课前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内容,作为单元开启课和关键课,其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可以从学科逻辑和学生立场两方面来考虑。从学科逻辑来看,小学阶段图形认识的教学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个层次递进展开(如下图)。  相似文献   

19.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认识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对立体图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识图,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2.理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即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这个长方形的大小。3.会识别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能量出它们的长、宽、高或棱长。4.能初步分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结构关系:正方体属于一种特殊的长方体。5.能通过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模型的观察、比较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何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二、实现教学目标的建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学习它们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