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儒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儒学的传入对南诏大理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诏大理国制度化教育始于儒学,形成于"儒释"阶层的出现;从南诏到大理国,虽然经历了从"以道治心"到"以佛治心"的转变,但始终坚持以儒学教育为根本;儒学为先,儒释道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理白族本主文化,对其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首先概述了明清时期大理白族化的变迁情况,随后探讨了这一时期白族化发生变迁的原因。指出:明清时期,大理白族化的变迁可以归结为两点主要原因:(1)就内部而言是经济基础的变化;(2)对外部而言是汉化大规模传播。  相似文献   

3.
《文山学院学报》2014,(5):37-41
先秦及秦汉时期,中原华夏人群对西南和西南社会的认识了解,是伴随着华夏认同与华夷边界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形塑的,巴、蜀不同族源故事的讲述即其明例。从土著族源的"淡化"、"失忆"到"华夏共祖"及共祖祖先们在巴蜀地区遗迹、"记忆"的重新发现,巴蜀在血缘、空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认同上被逐渐吸入华夏。华夏西南边缘从最初的巴、蜀进一步移到后来的"西南夷"地区,反映随着华夏政治力量扩张,"新边缘"不断地调适,最终在经济和文化上不同程度地加入了华夏群体。  相似文献   

4.
大理白族建筑具有显的民族特色,在中华民族建筑中享有盛誉,本从化角度阐述了白族建筑特色怎样植根于本土化沃土,广泛吸收外来化并经创新而形成,总结出白族建筑遵从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充分和谐以及体现了白族人民典雅,素净,细腻,宁静的审美意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大理民俗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俗旅游是大理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在阐述大理民俗旅游的内涵的基础上 ,进一步揭示了大理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白族文化的传承二者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了发展大理民俗旅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大理白族本主崇拜是一种很独特的宗教化现象,具有其独特的生存环境,本从大理特殊的历史化背景,特有的地缘性村寨组织形式,加之隋唐时期大理地区的频繁战乱,土酋林立等历史环境所形成的祖先英雄崇拜形式和宗教心理分析出发,阐释了本主崇拜的内外部因素,分析了本主崇拜的基本化功能及形成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大理白族地区历来崇拜本主,白族对本主信仰可追溯到白族先民的原始信仰,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远古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的一种解释,也是白族人早期生活的历史真实及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巫术是实现白族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心理价值的基本手段,是白族本主教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构成白族社会文化生活和审美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衍生物,全球化大潮的激荡于化的发展或许是件好事,华夏化自古以来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骄人魅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她始终与外族化不隔绝对立,而是在与外族化的交融中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品质。而今,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如何展现华夏化的风采并高扬中国的旗帜?在眼花缭乱的这“主义”那“方法”的“前”“后”翻“新”面前持守学发展的理性?发扬原有的人精神传统,适度吸收西方人精神的合理成分,使人、自然、科技、社会彼此之间达到新的和合乃是必由之路,学的生存是一种对话的生存,固“我”之本后方能与外族进行对话,用外来化中有价值的东西激活自己,从而进行现代的理论创新。这种理性精神应该是新世纪学艺术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古朴的陕北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老而神奇的陕北黄土高原上,曾孕育了灿烂的古代化,留下了民族精英们顽强奋进的足迹。这是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华夏化的源头之一。陕北历史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陕北的民间化更是丰富多采,独具地方特色。陕北化成为中国化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本分析了汉唐音乐传入大理白族地区的基本情况,论述了白族音乐与汉唐音乐、佛教道教音乐、周边国家音乐化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1.
“他者”意味着非自我,这是新课改以前学校课程“去真实性”的主要体现,随着新课改以后对自我强调的与日俱增,出现了理论层面强调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实践场域依旧践行他者课程的怪现象。从“课程他者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无论是他者还是自我都只能片面的反映出课程的本质,课程应被理解为实现自我与他者间互动的过程文本。  相似文献   

12.
云南白族刺绣纹样与其他民族纹样有着密切联系,又有其独的风格特色,章通过与其他民族纹样的对比,逐步分析出大理地区白族纹样的地方特色及其独特的化内涵,并简述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曹亚辉 《考试周刊》2011,(16):40-41
大理白族舞蹈属于边疆民族文化,近年来,边疆民族文化研究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也推出了一批成果,但云南大理白族舞蹈文化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大理白族传统舞蹈文化深入研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大理白族传统舞蹈的传承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对我国其他传统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建构缘起,提出了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心理素质形塑论,并论述了心理素质形塑论的基本内涵、价值取向、基本观点和理论构架。心理素质形塑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人的心理素质是可以定向形塑的,兼顾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以个体遗传条件为基础,通过环境影响、系统教育、定向培养、自我形塑等心理素质形塑过程,依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外部机制和自我修养的内部机制,定向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5.
《留学生》2010,(8):6-6
【新西兰中文《先驱报》】孔子生活的时代很像我们今天——全球化的时代.当时是华夏化、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社区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其发展变化将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社区工作在大理白族地区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社区工作方法在大理白族地区应该如何进行本土化,意在从自身的角度为当地社区工作的本土化提几点自己的建议,希望在保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础上促进大理白族地区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我的认知与他者的建构是形塑主体性形成过程中的两股重要力量。在全球化的语境中重新认识中国的比较教育不能陷于对自身特殊性的探寻,而是要通过关于他者的知识形成重新创作自身的知识,并且谋求如何在这场全球化的文化博弈中使自己的文化处于最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8.
佛教对大理文化的影响是宗教与文化相互影响关系的一个典型。佛教自传入大理之日起就与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相互结合,渗透到大理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政教合一或政教密切联系的体制,从而对大理白族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佛教文化也就成为大理文化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9.
殷群 《课外阅读》2015,(4):247-249,263
云南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具有旅游体验、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以人为本、审美教育的旅游价值。通过分析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开发时应注意处理好白族婚俗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与其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整合、游客与当地村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认真规划,分步实施等问题,提出合理的旅游开发对策,为发展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理白族的历史是神话的历史,在这之中龙神话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拥有一套庞大且完整的形象体系,其中,白族龙神话主要采用白、黑、红或黄、绿、粉及其演变色来塑造各种龙形象。多色龙的形成和白族的历史、宗教有密切的联系,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结合来看多色龙的划分,反映了白族民众对善恶、人神关系以及事物发展的看法,折射出白族民众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同时,大小传统的融合使多色龙神话得以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