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述话语”是当代叙事学理论所关注的重心。“叙述”与“叙事”所指不同。叙述话语即“某人讲述某事(从叙述行为本身考虑)的事件”。叙述时间、人物、叙述者及其视点是研究叙述话语的几个要素,体现了叙事学的文本研究特点。在当下西方文论频繁更迭的大背景下,其理论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了。重估叙事学尤其是“叙述话语”的理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包揽"是近来电台电视、互联网站有关竞技比赛新闻报道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词语,如:  相似文献   

3.
4.
作为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传媒,电影、电视与网络在文明的历史传承中履行着重要的职能。无论是以传统的电影和电视技术还是以新兴的数码技术生成的历史影像,都可以说是具有语言特性的历史文本。本文通过对这些影像叙述中的历史话语进行初步解读,以探求其在后现代语境下的个体呈现。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传媒,电影、电视与网络在文明的历史传承中履行着重要的职能.无论是以传统的电影和电视技术还是以新兴的数码技术生成的历史影像,都可以说是具有语言特性的历史文本.本文通过对这些影像叙述中的历史话语进行初步解读,以探求其在后现代语境下的个体呈现.  相似文献   

6.
《鲁滨逊漂流记》在历史上出现的19个全译本有着不同的叙述话语形式,是翻译小说叙述话语历时变化的一个缩影。文言译本无论在叙述视角和人物话语上都是遵循传统文学的叙述规范。白话译本总体上遵循的是源语的叙述规范,其中五四时期及建国后的译本经验视角较多,人物话语处于从译语传统规范向西方源语规范过渡;最近一个时期的译本在总体上遵循源语人物话语叙述规范。  相似文献   

7.
曹禺戏剧被视为中国现代纯粹戏剧的最高典范,但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其文本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叙述话语.这些叙述话语不只是为了第一文本的完美呈现而存在,它是作者凸显个人话语的主要途径,是对第一文本内涵的阐释、补充乃至颠覆、提升.因此,对曹禺戏剧叙述话语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开拓曹禺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微”转向及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时代”给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带来改变的同时,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和挑战,造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弱化。为了加强和改进“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微”转向:理念上从说教灌输转为平等影响,工具上要创建微平台、使用微工具,表达上要使用微语言、学会微表达,以适应“微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提起“上海”,就联想到“海派”一说。本文主要通过对30年代“京海论争”前后的有关史料的梳理、释读,重点分析了那些字里行间流泄出的文化心理内涵,指出“海派”名词牵连着一整套话语,“海派”话语意味着“五四现代观”有关“上海”的描述与想象。重新理解、想象“上海”,应从反省“海派”及其话语开始。  相似文献   

10.
结合Mercer的课堂话语理论,分析具体课例的话语过程与方法。由于课堂教学阶段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话语过程和话语方法也是不同的。在课堂教学的开端,教师是显性的话语主导者,学生是话语的倾听者;在课堂教学的展开过程中,学生逐步参与到教师的话语建构过程中,与其余同伴和教师进行交流对话,此时学生的角色不是倾听者,而是课堂话语的建构者。  相似文献   

1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女权主义现代派短篇小说家,《幸福》是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从女性叙述及文体的特点来分析来说明女性特有的“话语”,从而揭示出小说主人公柏莎在男权话语霸权控制之下渴望获得女性幸福的内心感受,进一步说明了曼斯菲尔德在女性话语建构方面所发挥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依照现代学术话语,元曲是散曲与杂剧的总称,从“曲”的层面看,作为合乐而唱的“韵”文学,杂剧与散曲均可归属于诗歌的范畴。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元代的文学语境,从当时文人的视角观察,散曲与杂剧仍有明显的区分,散曲可归为“乐府”的范畴,杂剧则归属为“传奇”、“院本”一类,它们不仅各有其独立的艺术生命形式,甚至称谓也不尽相同。明代以来,散曲与杂剧的观念发生了微妙的衍变,散曲逐渐与杂剧并称为“元曲”,与元代文人固有的“曲”的观念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别,因此有必要对“元曲”的称谓及观念作细致的梳理.以彰显杂剧与散曲的渊源流变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3.
朱厄特是一个重视并且非常擅长运用语言人际功能的作家,《白苍鹭》叙述话语中的各种评价手段,使作家得以就作品中人类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判断或鉴赏,更重要的是在实现文本人际意义方面的努力促成了和读者交际的互动,协商乃至结盟。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众多的历史小说中,宗璞的《野葫芦引》无疑代表了一代知识女性历史言说的品格与品位。这里依据叙事学理论,从“可靠的叙事者”、“散文化的结构”、“模仿性强的直接引语”、“优美典雅的叙述语言”四方面来分析《野葫芦引》的叙述话语,以解析话语本身所蕴涵的高洁、清雅的精神世界和本色朴素的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5.
《沉没之鱼》中对陈璧璧和朱玛琳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突破了以往小说中的华裔形象。从叙述视角和人物话语表达方式角度对其展开研究,有助于了解小说中的华裔形象,更准确地理解作者构建华裔美好形象的意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海派性爱小说进行细致的解读,分析文本中“反家庭”叙述的具体表现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7.
话语本质上具有意识形态性,是政治家实现其政治目的的强有力工具.“自由”与“自由危机”是美国政治家经常使用的话语,是美国人习以为常的意识形态.在2 0世纪美国几次重大的教育改革中,美国的精英往往运用“自由危机”话语,来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可以说,被夸大甚至是制造出来的“自由危机”话语,实际上推动了美国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时下教师给学生写操行评语存在一些通病。一是刻板,二是僵硬,三是枯燥,无个性,无色调,无文采,像一个产品说明书。试想,学生等了一学期,等来这样一段文字,内心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这样的评语,笔者当学生时看过,没看到时想看,看过后就不想再看;当教师时写过,边写边看,看过后就不想再看。笔者力图改变这种现状,总的原则,是变“评语”为“话语”。话语就是促膝谈心的“私语”,是谈话双方面对面的交流,是没有“第三者”“窃听”的“私聊”。教师书写评语前,自己先要“进入角色”——想像面前就是这位学生,他活生生地坐(…  相似文献   

19.
日前,“洗脑”一词成为人们口中的常用词语,有关教育界的“洗脑”运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被认为是革新校长和教师教育理念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如何面对在教育界开展的“洗脑”运动,文中提出了慎用的观点。笔者从“洗脑”一词的由来、意义及应用范畴和对“洗脑”的话语霸权作了一些阐述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自由人”胡秋原同“左联”作家的论争是特殊时代的一场特殊论争。通过从政治立场和文学主张去审视“话语霸权”阴影下的自由人,发现他们作为主流文学之外的一群小资知识分子,不是“普罗文学”的敌人,也没攻击“普罗文学”。文章阐述了现代文学“话语霸权”的成因,力求再现论争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