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枚举算法就是按问题本身的性质,一一列举出该问题所有可能的解,检验每个可能解是否是问题的真正解.在利用枚举法解题时,需要枚举出问题的解的所有状态,其致命的弱点便在于枚举量太大,从而导致算法效率十分低下.本文旨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挖掘出问题的隐含条件,对枚举算法进行优化,提高枚举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一般逻辑教科书中 ,把“以偏概全”作为一种逻辑错误 ,并指出在运用简单枚举法时应注意避免。这是不正确的。其实 ,“以偏概全”是简单枚举法的本质特征 ,简单枚举作为“助发现”的一种推理形式 ,从少量的个别性知识到一般性知识 ,正是采取“以偏概全”的方式去获得结论的。因此 ,“以偏概全”不是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3.
杜春玲 《考试周刊》2014,(42):129-129
枚举法是信息学竞赛中一种最基本的算法,是竞赛中最常见的题型,本文主要介绍信息学竞赛中的枚举法,从枚举算法的优化和判定条件这两个方面探讨如何用枚举法解答信息学竞赛试题。  相似文献   

4.
贵刊在今年第4期(七年级)发表了《数字问题的两类解法》一文,很有启发性,文中介绍了“算术和代数两类解法”,并且指出在数字问题中,“算术解法并不逊色”,的确很有说服力.仔细想来,文中的算术解法主要用了枚举方法,这确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解题方法,也是人们平时在观察、分析、研究数学问题时的一种重要思想.一般说来,当被研究的问题出现多种可能情形时,我们将情形一一枚举,逐个探讨,排除不合题意的情形,选取符合题意的结论,我们通常称它为“枚举排除选取法”.为此,必须认真审题,剖析题意,找准符合某些条件的所有可能情形或对象,从而一一枚举…  相似文献   

5.
《鸟飞鱼跃的联想》在写法上也颇具特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作者善于用联想和类比的方法来阐明论点。文章从解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句诗着手,然后依次展开联想:首先联想到“鸟飞鱼跃”也要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再联想到“人类的自由问题”——最后联想到解放思想与坚持四项原则之间的关系。这样逐层展开联想,一步一步地揭  相似文献   

6.
一、舞曲:一A~~全一一“月,‘l>‘2-一4,诸古,川丝引旦互签丝}丝引亘丝l刁做片,满自答“芍峨家花衣场动啥小代件,诚‘荟二尹均亥.曲砍苟的啥《乙,乙63‘一六花阂,开里与,}连互丝}‘份一一叭.‘甲2·立}三二互二}/一}!栽泉阂里威代行劫九·戏唱歇/。次庆‘螃J。 二、动作说明: 全体小朋友围成圆圈站好。 第一段:(l)一(4)双数蹲下,拍手。单数唱,踏点步拍手,到双数前,左右摆头。 (5)一(6)单数踏点步,拍手。双数唱,站起,双手向前上方划半圈。 (7)一(10)单、双数合唱,双手抱在胸前,两两相对,踏点步逆时针转180”。恢复开始队形。 第二段:(1)一(4…  相似文献   

7.
有一类数学问题,可通过枚举法来解决.究竟什么是枚举法,让我们来先看一个例题.例1哥德巴赫猜想说:每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质)数之和.问:168是哪两个两位数的质数之和,并且其中一个的个位数是1?分析要将168表示成两个两位数的质数之和,很显然这两个质数必须都大于68,再从本题的“其中一个的个位数是1”入手,对符合条件的两位数进行枚举,找到本题答案.解满足大于68和个位数是1这两个条件的两位数有:71、81、91,其中只有71是质数,所以另一个质数是97.故本题所求的两个两位…  相似文献   

8.
<正>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枚举法。枚举法的策略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将所有可能的解都列举出来,都试一试,如果符合要求,就找到了答案。当然,枚举法不是万能的,如果这个范围是无穷的,就没法进行运算了。  相似文献   

9.
首先要掌握整体审视法。这是应试作文审题中的关键的一步。所谓整体审视,就是说审题要全面,不能仅仅限于审作文题目,还必须考虑到题型、选择范围、文体要求、结构安排、字数限制,乃至作者根据自身兴趣能力选什么材料,如何落笔等等,这一切都必须作同步审视。试以199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为例: 情境作文夏夜的星空,是那么美,那么遥远。触景生情,人们往往由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而产生种种思索。请以“遥望星空”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注意景、情、理的结合。②700字左右。③不要用诗歌形式。上面所有的文字在审题时都必须掌握,并认真地一一贯彻到写作中去。但是,不少考生只注意“遥望星空”这个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一道数学题 ,有时感觉无从下手 ,若漫无目标地胡乱算来 ,将事倍功半 .因此必须仔细审题 ,充分理解题意 ,深入挖掘隐含条件 ,凭自己的经验与直觉先估算一下 ,明确所求数值在什么范围内 ,再用枚举法一一检验 ,从而求得符合题意的数值和结论 ,这是我们平时解数学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估算法 .估算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现举例说明 .一、范围估计范围估计就是针对题目 ,把所求数的大小范围估计出来 ,再在这一范围内探求 ,这样可使问题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从而便于求解 .例 1 小聪今年的岁数真有趣 ,他的岁数的四次方正好是一个四位数 ,并…  相似文献   

11.
森林警局的老虎警长年事已高,他想挑选一位得力的助手,以便将来接替自己的工作。于是,老虎警长召来全局的50名警探,对他们说:“我今天要考考你们,看谁最聪明。方法是这样的:你们先排成一条长队,第一次,按1、2报数,单数退出,双数留下;第二次,留下的人中,按1、2、3报数,报“1”和“2”的退出,报“3”的留下;第三次,再在留下的人中,按1、2、3、4报数,报“1”、“2”、“3”的退出,报“4”的留下。最后留下的人中,再按1、2报数,报“2”的人就是我今天要选的助手。”众警探一边议论着,一边挑选着最佳位置。不过大多数人总理不出个头绪,认为这只能…  相似文献   

12.
1997年8月21日上海出版的《新民晚报》刊登“女童发现乘法新法”。文章的具体内容摘录如下: “美国十岁女孩歌利嘉在研究乘以5的乘法时,发现如果被乘数是双数,只需把双数减半再添个“0”,即为答案;如果被乘数是单数,可将其减l再减半添个5,就能得出  相似文献   

13.
小狗看门     
目标:巩固认识单、双数。适合5~6岁孩子。 玩法:1.两人玩,双方一人执单数,一人执双数。 2.两人玩包、剪子、锤,赢者用笔涂满己方的单数(或双数)一格,直至涂满自己一方所有 的单数(或双数)格子,出现“小狗看门”图案。 3.先出现“小狗看门”图案者为胜方。  相似文献   

14.
抓住大螃蟹     
准备: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方法:游戏者手拉手,站在圈外,面向圈内。放开手后喊“1”、“2”报数,每个参加者要记住自己是单数还是双数。游戏开始时,全体参加者沿逆时针方向侧着身子横跨跳步移动。当发令者拍两下手,发出“啪啪”两声的时候,双数游戏者要迅速跑到圈内;而单数游戏者则要尽量抓住身边的人,不让他跑到圈时里。而当发令者拍一下手,发出“啪”的一声时,单数游戏者要迅速跑到圈内,双数游戏者者则要进行阻拦,不让他跑到圈里。被抓住的游戏者要站在圈里停止一次游戏;如果判断错误抓错了、跑错了,也要停止游戏。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敬的,是负责的态度,请允许我在此向教授所有班级的数学教师呼吁:让我们教猜想吧!”猜想就是用枚举法对同一事物作出试验,观察其重复出现的结论,然后再将猜想加于证明,这就叫先试、后猜、再证的方法。近几年为弘扬素质教育这  相似文献   

16.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娃哈哈”儿童集体舞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跳踢步”的四种变化形式和“跳踢步”的三种队形。 2.使学生掌握和巩固四二拍的音乐节奏,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二、活动准备 1.人数不限定,只要是双数就可以,最好男女同学各半。 1.用乐器伴奏,最好用手风琴或风琴。  相似文献   

17.
“枚举”是分析解答数学题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问题的要求,把不重复的、不遗漏的有限情况一一列举出来,达到解答问题的目的。枚举法对小学生比较适用。例1 用1、2、3、4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分析任何一个三位数都是由百位、十位、个位组成,每个数位这四个数都可以排,百位数有4种排法;百位数确定后,十位数只能由剩下的三个数来排,有3种排法;百位、十位数确定后,个位数只能由剩下的两个数来排,有2种排法。具体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数学讨论中经常碰到“大约”、“接近”、“附近”、“之间”、“比…略小”等术语,这说明在实际生活中,许多问题是需要我们作适当的估计而后得到解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估计能力的培养。一、估计活动的类型1.日常生活中的估计。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常常无法进行精确的运算和判断,这时须采用估计。如买菜购物,要估算价格;行车走路,要估算时间等等。如:小明6点45分离家上学,每2秒钟跨3步,到达学校时正好7点正,问小明家离学校有多少路?  相似文献   

19.
姜有荣 《高中生》2011,(9):16-17
美国一位参议员说,所有从中国来的船都是满的.所有回中国的船都是空的(现象)。中国出口的是资源,进口的是技术(深想一步)。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又好又快”之路(再深想一步)。  相似文献   

20.
“把”字句的使用除了要符合句法形式要求外,还受到一定的语用条件限制。表现事物的非正常状态、表现事物的新变化状态、表现主体的主动追求性是“把”字句常见的三种语用限制条件。前两种是对“把”字句中行为对象在动作行为影响下所出现状态、结果的范围限制,第三种是对认知、心理活动类的动词进入“把”字句的条件限制。它们都是“把”字句在使用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