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古代诗文理论是云南与中原文化交流、对中原文论认同过程中自觉总结文学创作规律的产物。它在表现形式及其内容上,都表现出对中原文论的认同和接受。其主要表现为文论写作表现形式的借鉴、云南古代诗文理论对儒家诗教传统的继承、文学本质论的同一性以及对“养气”说的接受。云南古代文论对中原文论的接受主要是由中原文化对云南边地文化的影响、云南对中原文化的汲萃及云南古典诗文创作的繁荣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李元阳诗歌有较为明显的关心民瘼、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以及兼容儒、道、佛,追求生命价值尤重情性的特点,并与明代主流文学家的创作倾向一致,也体现了云南人民质朴、厚重的个性。以李元阳为代表的明代文士,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推进了云南文学与中原文学的整合,表现了明代云南传统文学与全国文学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3.
契丹民族入主中原后,其帝王后妃写有一批富有民族风格的诗歌。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传统文化相互冲撞融合的艺术体现,反映了中原文化对契丹民族发生的深远影响。这一特殊的文学奇观,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各种外来文化的交流,既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又能够坚持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先进性、独立性,都有着诸多值得认真探讨和清醒反思的深远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南联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并培养出许多杰出的文学人才.其文学的生成环境和人才培养基地在当时较为偏远的云南.本文通过考察云南地方文化与西南联大文学的关系,认为云南的人文景象、民风民俗、茶馆文化、民间文艺等是滋润西南联大文学园地的甘霖,是西南联大作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游子文学创作体现出海外游子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时期,游子文学的创作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色彩,其早期的创作全面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转型期中国文学传统渐渐式微,但海外游子文学创作始终没有与中国文学传统决绝。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植根于中原,两千多年来对中原地区的文学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小说被赋予了丰富的社会元素,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破译道家文化在中原小说创作中的遗传密码,有利于深入挖掘中原文化宝贵资源,增强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省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原小说的文化品位,繁荣当代中原小说创作;有利于全面深刻地解读作家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云南古典诗歌到清代进入最繁荣的时期,诗文集达700多种,出现了张汉、钱沣、李含章等数十家可与中原诗人相埒的名家以及有影响的文学世家、文学社团、闺阁诗人群,成为清代云南文学的主体和中国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种种原因,学界目前只有几部论著和数篇论文间接论及云南诗歌,许多宝贵的清代云南诗歌遗产不为人知,亟需整理、阐释和保护,而梳理研究史、反思研究方法则是一个关键,比如引入文化学与地域学视角,突出云南诗歌本体研究,综合运用文化分析与比较研究等方法来推进清代云南诗歌研究的深入化与体系化。  相似文献   

8.
中原文坛上有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姚雪垠、张一弓的创作都遇到了政治对文学的召唤问题。为了不受政治的制约,姚雪垠创作的《李自成》向现代文化救援;张一弓创作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向传统文化救援。他们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提供了极其深刻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9.
在海外中华游子文学的创作中,东南亚中华游子文学的创作因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呈现出本土性和本源性相互交揉的特点,这为我们考察海外中华游子文学创作的世界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提供了极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巨大,它深深地渗透于中国文人的血液中,以致无论现代作家的创作主题和心理怎样变化,其作品都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分析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人格的关系,以及史传传统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鲁迅作为一个继承了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传统的作家,其小说创作的成就是不朽的。鲁迅小说创作不朽的重要原因,以及其作品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最大的意义与贡献。就是他的创作始终如一对现实的关怀与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说理论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文论关于小说的文化定位和文体定位,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转型,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小说理论在中国的兴起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正是在近代文化的变革中,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的需要、新型知识体系的出现、外来文学观念的启示等多方面的原因,促成了中国小说理论的现代转型,并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孙秋克教授的《明代云南文学研究》以正统文学(诗文)为主体,以新体例对明代云南文学的崛起、发展和重要文学现象、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和理论概括,梳理了明代滇云文脉,明确了明代云南文学在全国大格局中的基本地位。云南传统文学崛起于明代,一代文学家以地域色彩浓郁、人文底蕴深厚的创作成就,成为我国明代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新感觉派一直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在借鉴外国现代派文学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但不论他效法西欧还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在文化积累和创作语境等方面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在创作上自然而然带有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某些特点。总体说来,新感觉派小说在文化视角、性爱描写以及抒情氛围的营造等三个方面都体现出了明显的传统特质。  相似文献   

15.
有必要从生态文学的视角切人于坚诗文创作研究。于坚作品通过对云南山川风物的描写言说,表现出敬畏与回归自然的情怀及对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和谐家园的寻求,从而展示出他创作思想和审美意识中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生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寻根文学"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理论先于创作的文学思潮。寻根文学作家的创作大体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张扬与肯定,另一种倾向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的批判。寻根文学作为文学史上一个有代表意义的文学流派,弘扬了传统文化,批判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糟粕。同时,寻根文学还推进了小说创新和发展的进程,使得文学创作由政治话语开始转向民间话语,也标志着当代文学对政治的疏离,这种转向对于当代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重诗教的传统,从《三字经》、《龙文鞭影》等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到传统文化在启蒙文学读本中的渗透。20世纪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也是从童诗开始的,如叶圣陶的童诗创作接受五四文化潮流影响,对传统文化中的封建迷信因素进行了有力的揭示与否定。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童诗的创作相对于其他体裁来说要薄弱一些,但仍涌现出以金波、雪兵、王宜振、邱易东、谭旭东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中原传统文化向现代的创造性转换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中原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的动力之源;植根于中原文化传统走“溯本开新”之路,立足中原实际、站在时代高度、突出中原地域特色,借鉴和吸收天下文化、取人之优长补己之劣短,是实现中原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寻根思潮兴起。寻根文学是作家们在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怀着对人类和民族未来的空前热情,在现代背景下对民族文化、传统精神的挖掘和剖析,他们试图在世界文学中确认民族个性,因此,寻根文学在主题内容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开掘与弘扬,同时,作家们也十分看重在审美意识与艺术精神上对传统文化的重构。本文站在90年代的文学立场上对这一文学思潮重新进行梳理,力图突破原来仅仅从社会学意义上论说的局限,从创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考察其作品的艺术思维过程,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新的审美品格,归结其对新时期文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环境文学是在自然文学、生态文学的基础上深化而来的,具有融合文学、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美学等多学科视角、思想、技巧、理论于一体的总体美学特征。环境文学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但中国文学对这一领域的理论反思和创作研究还一直非常薄弱。中国环境文学应该在借鉴和吸收欧美环境文学的传统的同时加强本民族文化的修养,突出环境文学的文学性,创作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环境文学史诗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