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抗逆力培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北京市某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抗逆力调查发现:大学生整体抗逆力水平较高、内在保护因子存在性别差异、外在保护因子中朋辈群体影响最大.通过分析社会工作参与大学生抗逆力培育过程的服务设计、行动过程、基本成效,从丰富过程体验、发挥团体育人功能、传递专业价值理念等方面提出优化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3.
运用抗逆力视角对大学生网络沉溺的原因进行解读,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沉溺大学生的抗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大学生网络沉溺是抗逆力激发失败的结果,而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乐观程度与自主选择意识等内部动力系统,与人际支持、校园环境、大众传媒和网络环境等外部社会支持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网络沉溺大学生抗逆力的激发程度。  相似文献   

4.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虽然带有偶然性,但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以新冠疫情为例,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既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了价值观教育场域态势愈发复杂、繁杂信息舆论不断威胁意识形态安全、事件危害性极易造成心理恐慌等挑战;但同样也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教育素材、涌现了不可胜举的实践机会、创造了情感丰富的教育情境等机遇,促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变革教育理念、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以满足实际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考察高职院校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抗逆力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所高校的320名职业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1)在性别变量上,男生的抗逆力水平高于女生;(2)抗逆力与积极的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3)应激性生活事件通过积极...  相似文献   

7.
抗逆力理论认为,抗逆力有助于个体适应逆境并实现良性发展,通过后天培养个体同样可以获得抗逆力.由于多种消极因素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自我认知程度相对偏低.缺乏自信,对外界评价及压力也较为敏感.运用抗逆力理论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抗逆力,关键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活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8.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凸显出生命教育的意义,使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本质,从危机中深刻把握生活,学会尊重生命的价值。基于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等角度对生命教育的深刻反思,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有效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乔健 《中国教育学刊》2023,(S1):202-205
作为一场波及全球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传播对青少年的思想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为学校开展德育提供了丰富而又鲜活的素材。中小学应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积极挖掘和利用抗击疫情中的育人资源,丰富德育内涵,拓宽德育途径,健全德育机制,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拟运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工具对大学生的抗逆力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大学生总体抗逆力的发展水平及状况,进而,针对大学生总体抗逆力发展水平及状况提出加强大学生抗逆力的培养措施,即:在大学生、家长、教师中广泛开展抗逆力学习;对抗逆力较弱的大学生积极开办抗逆力相关小组;对抗逆力很低的大学生需要重构其个体精神、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公共卫生风险.为了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国土空间有哪些风险,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视角对国土空间进行分析.采用阅读和整理相关文献的方法从城市空间、人口特征、城市治理体系3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得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抗逆力是个体遇到挫折、失败等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协调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抗逆力培养对提高青少年抗挫折能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在遭到师长谴责、同学讥讽、异性排斥时,许多青少年会心理封闭、过分自责、悲观厌世,甚至做出无礼顶撞、粗语辱骂、自杀杀人等极端行为。因此,应加强青少年抗逆力研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青少年抗逆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安媛媛  王婳 《江苏教育》2022,(64):33-36
大学新生在进入新环境时会面临一系列心理适应性的挑战。以往提升大学生心理适应水平的措施主要从个体角度出发,却忽略了与他们成长密切相关的家庭因素。因此,探讨家庭中潜在的灵活应对能力——“家庭抗逆力”对大学生心理适应的积极作用,从新的“优势视角”出发,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读和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积极心理学思潮影响下,心理学研究焦点己逐步从原来探讨个体的疾病症状转向发掘人们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上来。在这种背景下,抗逆力研究脱颖而出,并成为国际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抗逆力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挖掘当事人的内在潜能,不再单纯关注问题的负面影响,更加强调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对青少年抗逆力进行研究和培养的终极目标是探索青少年生存和成长的力量源泉,让逆境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最小化,使青少年的适应和成长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陕西某高校的110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心理健康素质视角下大学生抗逆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心理健康素质视角下大学生抗逆力提升策略,包括引入优势视角理论,挖掘个人优势;构建和睦的家庭环境;加强学校引导;等等.  相似文献   

17.
要注重挖掘抗逆力背后的原因,激发每个青少年身上潜在的抗逆力。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抗逆力,以应付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他们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抗逆力”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挖掘当事人的内在潜能,更加强调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爆发和自我超越.文章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升大学生“抗逆力”的方法,做了一些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抗逆力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3):131-133,160
当学生遇到逆境自我调适效果不佳时,可诱发心理问题和其他严重后果。在分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自我调适取向的基础上,以抗逆力理论视角解析当前高校应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的路径与工作模式,探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与路径等,以此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实践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