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数学单册教材备课辅导·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凤城市翰墨小学张晶一、教材说明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2.教材简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想]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洵 《亚太教育》2019,(12):20-21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本要素,也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内容。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结合“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浅谈教师如何创设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建构乘法这一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4.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王艳红) 本次说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学生是初次学习乘法,本课的学习对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知识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重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依据儿童认知规律教学乘法初步认识徐效琼“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乘法的起始课。在于低年级儿重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蒙发阶段,理解能力差,建立新概念较难。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借助直观,多进行迁程、观察、比较、分析,促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特征;通过动手与动...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想:本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教学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7.
乘法概念课的教学,需要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使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乘号、乘法,为后续学习29的乘法口诀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沈阳市新城子区新城子街第一小学王敏付彩云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页例1。一、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三单元表内乘法(一)包括两部分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6的乘法口诀,.”重点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现就如何教好本单元的知识提出几点建议:一、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乘法的意义,难点是被乘数、乘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关键是通过直观使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1、弄清“相同加数”与“个数”的概念,为建立乘法概念奠定基础.为了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首先应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同加数?什么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能够把同数连加的算式用“几个几连加”的形式叙述出来.教学时,出示三幅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10.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例谈桐城实验小学齐秀云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没有乘法这个概念,而且这个概念比较难建立,因此教材中专列一节来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是这样帮助学生建立这一新概念的。一、旧知铺垫,为引进乘法概念作准备。1、课前准备数张连加计算卡...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导读]“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无论是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只有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地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基于此理念,笔者把“学生活中的数学”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感受概念课也能充满生活情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教给学生,而要引导他们自己寻求知识产生的起因,在对相关事物的观察、比较中逐步形成概念,寻求规律,获得结论。这就需要教师注重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以下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教师在课前设计了前置性“学习单”,内容如下: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角?  相似文献   

13.
<正>之前在加法意义和加法验算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加法“可交换”已经有了很多感性的认识,乘法亦是如此。一节内容简单、学生经验丰富的数学课,如果依然从常规教学思路“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构——应用规律”出发,总感觉没有触碰到概念的本质内核,学生的思维没有进阶,甚至,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思路停滞在了十年前。  相似文献   

14.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对刚升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对教师来说则是困难的。教师只有把抽象的知识经过内化,再选用形象、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这一概念性的知识。 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我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然后弄清乘号前后两个数各  相似文献   

15.
杨静 《云南教育》2007,(9S):45-46
“乘法的初步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连加运算基础上教学的。乘法的本质是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因此,教学时,要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于学生拼图形、操作学具的活动之中,使概念教学成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6.
陈惠芳 《湖南教育》2006,(10):35-37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认识除法”,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和认识除法的含义两部分。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存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正>人教版数学第三册"乘法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加法到乘法,无论是从概念抽象程序上,还是从思维难度上,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质的飞跃。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做到整个教学活动不被乘法算式的外在结构所牵扯,而把重点回归到对乘法意义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8.
陈丽杰 《辽宁教育》2006,(7):105-106,1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认识乘号,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3.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设计理念〕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上课伊始,教师由一次动物赛车引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一问题,为学生创设了“…  相似文献   

20.
教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并能用图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提高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用图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过程可按以下的思路来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