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钰 《青年记者》2022,(19):78-79
在中国特色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中,要坚持“立足中国土,回到马克思,把握新技术,放眼全世界”的理念,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性原理,抓住中国特色新闻实践的经验,考量全球新闻传播实践的情况,形成学理性的理论框架,既解释与指导中国新闻实践,又能为世界新闻实践提供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2.
围绕国内首套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成果之作“中国新闻学丛书(二十种)”出版,专家学者就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何以建构”“如何建构”和“建构走向”等话题展开研讨,指出建构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加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战略性任务,是科学地追求真理、用学术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是打破资本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话语套路的要求,是体现中国新闻学学科独特性的现实需要;在建构路径上要立足两大实践,践行四大方向,实施五大举措;在目标面向上,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在思想上走向实事求是,立场上走向治平之学,定位上走向人民性,目标上走向对话性。  相似文献   

3.
杨保军 《新闻界》2023,(5):4-15
在理论视野中,当代中国新闻学要想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构建起适应新生数字环境、智能环境的自主知识体系,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是“概念体系”与“问题体系”的建构。就概念与知识的关系而言,任何一套知识体系,总要通过一套系统的概念体系来表达。因而,只有通过能够反映和体现当代中国新闻实际的概念体系,我们才有可能形成自主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才能建构起富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学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具体来说,概念是建构理论的“基石”或“细胞”,概念体系是知识体系建构的根本保证,概念体系本身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最重要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它构成了当代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总的灵魂。这样的总灵魂,只有贯彻落实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具体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我们才能真正建构起内在统一、全面完整的自主的中国知识体系。当代中国新闻学,作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中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据与必要性问题,在所有事关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问题中具有逻辑的优先性。本文提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以中国事实、中国经验为根基的知识体系,是以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灵魂的知识体系,是站在中国立场上、解决中国新闻问题、满足中国新闻发展需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服务的知识体系,是以新闻方式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服务的知识体系,是开放的、展开广泛交流的、不断发展完善的知识体系,是明确承认并追求将认识论与价值论有机统一起来的知识体系。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根据与必要性在于:每一国家、民族、社会都有自身相对特殊的历史情况、文明特征、文化传统,都有自身当代的客观实际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时值人类从工业文明到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历史巨变期。新闻学科作为工业革命后诞生的学科,本身有诸多工业文明的痕迹,即以文本的规范统一和标准化操作特征为主。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新闻传播学科要抓住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开端和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脉络,从真正来自实践的问题域出发,在原有新闻学稳定开放的知识框架下,构建新的知识领域,并进行重心的重新布置和偏移,使新闻学的知识创新向基础性、人文性方面偏转,从整体上提高中国新闻学在世界学科领域里的知识贡献度和显示度。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使命。创新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要面向学科重要基础与重大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实践重大问题。同时,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要明确改革方向,以交叉、协同、融合思维优化学科体系,从基础、前沿、问题视角强化学术体系,用范畴、概念、普遍化活化话语体系,以实践、行业、治理为抓手深化社会贡献。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根本,要从历史范式、理论范式和实践范式入手,着力构建自主性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斌 《编辑之友》2020,(8):63-74
互联网时代,新闻学在概念、逻辑、知识架构等方面与已有的相当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实践资源呈现出不相匹配的状态,这也为学术界检视新闻学既有知识体系提供了契机。文章从新闻教育的现实困境出发,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对新闻学原有知识体系的反思,可从其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范式三个维度展开,并基于此为未来的新闻学知识体系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本文提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主体是多元的,关系也是比较清楚的,主要表现为:作为领导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核心建构主体的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学术共同体,作为主要参与主体的当代中国新闻领域的实践主体,以及作为参照主体的各种“他主”新闻学知识体系的创建主体。所有主体都以不同方式对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和影响,共同塑造着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质内容与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关涉许多基本问题。其中,“建构立场”与“建构目标”是事关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出发点与归宿点的重要问题,具有特别的地位和意义。文章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建构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理论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是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的根本价值立场。建构比较完备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新闻学视野中的数字新闻时代)新闻学知识体系,是建构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学术目标。为新闻教育、新闻教学、科研实践服务,为新闻实践活动服务,为新兴环境中的新闻业发展服务,以新闻方式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发展服务,是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实践目标。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从2022年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研究问题、观点视角以及论证方式等方面较为创新的新闻学论文,并从新闻研究元问题、新冠疫情下的新闻报道的媒介建构、新闻从业者研究、数字新闻生产的平台逻辑、新闻接受者研究、嬗变的新闻真实性、中国新闻业转型研究、新闻职业伦理的多维视角、中国新闻场域中的地方实践以及中国新闻史研究等十个话题勾勒过去一年中国新闻学的知识版图。研究发现,2022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闻理论研究注重对学科范式与经典新闻观念的持续反思;二是,研究者们在平台逻辑与新闻业转型的双重语境下聚焦新闻生产的多元行动者,其中新闻从业者研究尤其凸显,体现了数字技术迷思在学术场域中的祛魅;三是,新闻史研究着力凸显以报刊实践为中心的传统研究路径,注重对报刊的社会话语建构、报界边缘群体以及报刊空间实践等议题的开掘与深耕。  相似文献   

13.
数字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创新要坚持实践为先的原则,根据时代、国家和社会多方面的需要在研究范式上进行一场革命:首先,在理念革新上,要把"实践"及"实践理念"作为考察的中心环节;其次,在实践创新上,要以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为核心,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坚守科技发展的主流价值取向;再次,在业态更新上,要密切关注数字时代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晃20年了,往事依然历历在目。20年前,何微同志创办的《新闻研究》转变为现在的《新闻知识》,历经几代编辑人员的努力,《新闻知识》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之一,也是对西北地区影响最大的两个新闻学刊物之一(另一个是新疆的《当代传播》)。值此《新闻知识》20岁生日之际,向刊物的历任编辑人员表示衷心地祝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问题意识、研究视角、论证方法等方面较为创新的新闻学研究原创文章,并从媒介转型、新闻从业者研究、新闻与社会记忆研究、技术视角下的中国新闻业、作为公民与用户的受众、新闻基础理论研究、报刊史与近代政治以及新闻学科建设与反思等八个话题对相关文献加以回顾。研究发现,2019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主要呈现为四个特征:一是围绕新闻行业生态变革的重要研究议题涉及面较广,比较亮眼的研究是以新的理论视角观照中国语境下的本土实践;二是对中国新闻从业者与新闻受众的不少研究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学取向,阶层特征、群体分化、角色冲突以及管辖权成为主要的概念切入点;三是新闻理论研究兼顾对经典新闻理念的反思与新兴新闻实践及其理论化现状的引介;四是报刊史研究注重在专门史与近代政治史的脉络和问题框架中组织材料与观点,试图开拓研究视野从而避免内卷化的学术意图比较明确。  相似文献   

16.
面对传播学和其他强势学科的挤压,中国的新闻学始终在危机感和焦虑感中生存,同时努力弥补理论基础薄弱的缺陷.近五年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截面.这期间高速发展的传媒业态变革刺激了新闻学的发展,助推其主体性自觉.本文对2016年-2020年新闻学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从新闻业态、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学科转向...  相似文献   

17.
杨保军 《当代传播》2020,(2):19-23,36
在"是什么"的意义上,特色问题就是特殊问题,而特殊问题本身是普遍现象,即所有事物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当代中国新闻学有自身的特色问题,即有自己的特殊问题、个别问题。特色问题主要根源于整体的中国实际,表现为当代中国新闻学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新闻学,"党媒"理论是其实际上的主体内容或"硬核",表现为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学术目标不仅在于揭示人类新闻活动的普遍规律,更在于探索中国新闻现象的特殊规律,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三大体系"。需要注意的是,特色问题是历史性的问题,有些特色会褪色、淡化,有些特色会增色、浓化,有些特色会消失,有些特色会新生,因而,特色问题是需要持续关注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林治波 《新闻战线》2021,(21):98-101
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是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是维护国家权力与国家利益、建设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解释好中国实践、回答好中国问题、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新闻学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人民性为政治立场,以民族性为文化特征,以创新性为前进动力,与各个兄弟学科大力协同、相互呼应、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9.
形塑于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新闻传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及其新闻业最重要的历史遗产,也是新时代创设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恰当历史起点.这一新闻传统涉及观念形态、知识体系、道德伦理、组织建制、操作实践等丰富内容,形态完备,蕴涵深厚,理应提升到“新闻文化”的高度加以把握.本文认为,在既有的延安新闻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引入社会文化史的视野,从人类文明和新闻文化的高度来观照这段历史遗产,有助于打开新的研究领域和问题意识,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新闻学提供基础知识,乃至为中国特色新闻学构建某种“元理论”.  相似文献   

20.
金石  彭敏 《今传媒》2012,(7):138-140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具有其独特性,不少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活动尚处于新闻传播的初、中级阶段。在对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绩后,少数民族新闻学还应适应少数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状况,拓展研究视野,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活动作为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并重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