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民地名是历史上移民活动的投影,浓缩了大量的移民信息。四川地名对明清之际的“湖广填四川”这一段历史有较强的反映。四川移民地名空间分布规律是:战乱影响剧烈地区,前代土遗存较少,移民地名较多,反之战乱影响较少,土遗存较多,移民地名较少;移民首选移居地是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故四川移民地名沿江及平原地区高于边远山区;四川移民省籍来源由于自然环境、社会化背景与空间距离的因素湖广籍占了约60%,与重庆、四川地区流传的“湖广填四川”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合肥”亲关于“合肥”地名来源的说法质疑入手,运用了《尔雅》《诗经》中关于“肥”字的训释,推定“肥”具有“合”义,从而指出“合肥”地名来源说地悖谬。并试图从音韵学角度阐述“肥”是“会”的假借字,进而提出“合肥”地名来源的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在一所学校听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教师的课,上的是五年级的《三借芭蕉扇》。这篇课文中“扇”字出现了十几次,而且这个扇是多音字,表示名词或数词时都读“去声”,比如“芭蕉扇”、“铁扇公主”、“扇儿”、“四十九扇”……表示动词时都读“平声”,比如“扇出”、“扇灭”、“扇去”……  相似文献   

4.
<正>唐代边塞诗中写及“阴山”这个地名的不少,注家们都释为“今内蒙河套地区以北的阴山山脉”。岑参在新疆写的诗里提到阴山的有五处,如用内蒙阴山释之则很难读通;有的研究者就只好说成是“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或者解释为“借用”、“夸大”、“为了使环境典型化”,甚至说成是“无妨加以忽略的‘错误’。”(见程千帆《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其实,根据岑诗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 ”的形义,传统有“窗户说”,“仓廪说”,“祭名说”,“地名说”四种,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论证甲骨文“ ”的形义,认为: 取形于大明之日,在有文中用作祭祀地名。  相似文献   

6.
古代人名、地名中的“父”字,包括一些与人名、地名有关的“父”字,人们往往将它们的音读错,而某些流行的词典也有效其读疸注错的情况。在一般情况下,人名、地名中的“父”字应该读为fu,而不能读fu。  相似文献   

7.
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工程施工段多在典型的江南水网地区,因该地区水系密集分布的原因,致使施工设备进场困难、运布管难度大。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一套合理的水网施工方法和措施。本文就运布管、焊接、管沟开挖、河流穿越等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特点进行了研究。实践表明,这种施工方法解决了水网地区施工遇到的种种困难,在进度、质量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正>古韵悠然处,必有一扇耳。折扇,早已烙下了深深的中国印记。而金陵折扇与苏州檀香扇、浙江黑纸扇、广东葵扇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扇”,必然更有一番古韵。金陵折扇,又称南京折扇,起源于六朝古都——南京,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登基后,十分欣赏金陵折扇,便“命工如式为之”,从此,折扇“自内传出,遂遍天下”。《金陵琐事》记载:“东江顾公清云:南京折扇名天下。成化年间李昭竹骨、王孟仁画面,称为二绝。”而南京又是科举之地,赶考学子以购得金陵折扇为荣,久而久之,在秦淮河一带形成了金陵折扇的集散地,至今还保留“扇骨营”这一地名。  相似文献   

9.
李言 《课外阅读》2006,(5):38-38
不知什么年月,也不知江苏的一位什么人,琢磨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遂成“绝对”。这上联是:“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难就难在“江苏”是省名,“无锡”是江苏省的地名,也可作“不产、没有锡”解,“宜兴”也是江苏的地名,还可以作“适合兴办”解,又出泥茶壶,因为“无锡”才“宜兴”泥茶壶。  相似文献   

10.
妙联趣事     
江苏、四川成巧 对不知什么年月,也不知江苏的一位什么人,琢磨出了一副时联的上联。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遂成“绝对”。这上联是:“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难就难在“江苏”是省名,“无锡”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也可作“不产、没有锡”解,“宜兴”也是江苏的地名.还可以作“适合兴办”解,又出泥茶壶,因为“无锡”才“宜兴”泥茶壶。  相似文献   

11.
地名的内涵与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的译写不仅是符号的转换,同时还具有传递各种化信息的功能。这是由于地名本身具有化属性的缘故。因此,地名的译写不但牵涉到具体的译法如音译还是意译等问题,还必然要牵涉到化归属的处理,即“归化”还是“异化”的问题,所以地名译写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这些原则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化层面的。章就地名译名的内涵、译写中的主要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春秋》三传皆释“河阳”为地名。《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历朝历代大都绘有“河阳”这一邑名,县名,府名。虽然“河阳”本义为“黄河北岸”,但春秋时早已凝固成专称性地名。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某一地区特有文化的体现,同时可能反映出该地区语音的历史面貌,经常出现实际读音与标准读音不一致的情况。山西省陵川县横水村的“横”字,各类字典均只有hénɡ和hènɡ的读音,而当地人则将其读作[xu??]。文章尝试分析该地名出现异读的原因,并结合“历史语音”和“名从主人”的原则为其异读审音提出建议——应保留目前的当地读音,读为[xu??]。  相似文献   

14.
“州”是我国旧时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其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州的名称现在还保留在我国的一些地名里,如浙江省的杭州、温州,江苏省的苏州、常州,福建省的福州、漳州等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历史上江西赣江沿岸九县市的地名变更以及其与城市建置沿革的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出现有地名的来历及其命名的四个特点;并从变更过程中,总结出地名变更的五个特点。地名,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区的自然的或是社会的某些情况(如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等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化石”。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地名是多音字,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差错。现列举部分容易读错的安徽省的地名,供教学参考。蚌埠市的“蚌”,应念bèng,不能念成“河蚌”的“蚌”(bàng)。  相似文献   

17.
以星宿代指地域或以星宿名命地名,是中国传统化所特有的一种化现象,这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地理学上的一个具体体现,本列举了东北地区的几处以天星宿命名的古代地名,对其中所反映出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位安徽六(lù)安市的朋友曾对笔者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次他出差到外省,与人交谈时,屡次被人称作“安徽六(liù)安”人。为此他哭笑不得。其实,生活中、学习中,像这种把“六(lù)安”误称为“六(liù)安”的事还真不少。有的人将河北的“大(dài)城”说成“大(dà)城”,将浙江的“天台(tāi)山”读成“天台(tái)山”,可能还不以为错。地名问题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那些含有多音字的地名,对不熟悉它的人来说,想一下子读(说)准它,实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为帮助大家正确识读地名,减少地名读音问题可能带来的麻烦,笔者依…  相似文献   

19.
关中东部地区的三原、高陵、阎良、富平、蒲城、大荔等区县分布着大量的山东方言岛,其地名有六个特点,即与移民输出地有关、以“合”“和”字为名、寄予美好愿望、以姓氏为名、以“凤凰”为名以及与宗教信仰有关等。这些地名反映了山东人的迁徙历史,体现了他们的政治、道德、宗族等观念。  相似文献   

20.
蓬莱何时成为行政地名问题目前主要存在“西汉说”和“唐朝说”两种观点,其中“西汉说”占据上风。针对“西汉说”的缺陷,文章从实物和文献资料的结合入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认定“西汉说”证据不足,缺乏说服力,难以成立。最后得出结论,蓬莱作为行政地名始于唐朝初期,从而支持了“唐朝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