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姜珊 《华章》2011,(19)
《三侠五义》作为近代通俗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研究者做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其中关于该书的作者、成书过程,研究者们做了多方面的考证,发现了许多新的材料,提出了新的观点.本文在此基础上略谈《三侠五义》的作者和成书过程.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与《三侠五义》是同一时代孕育出的两部伟大作品,都曾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两部小说在公案小说史上的地位,就两部作品所具有的共性、个性,以及它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进行比较分析,并就二者的优劣得失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从《三侠五义》看清代侠义小说中的侠士形象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侠义小说是中国大众侠义精神的文化表现物。寄托了底层人民对社会公正、正义的愿望。一代代的侠义小说(主要从唐代开始)所记载的侠义精神,不断丰富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反过来,侠义小说也是大众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这反映了平民百姓或优或劣的性格特征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由于《三侠五义》成书的复杂性及其时代性,如果我们把包公这一形象放在我国古代小说的整体流变中,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中,以及由此种文化产生的特定民族心理中加以考察,我们就不会觉得这一形象简单浅薄,它自有其丰富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乍读《三侠五义》,包公形象给人的感觉显得单薄、流于程式化。但如果我们把包公这一形象放在我国古代小说的整体流变中,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中,以及由此种文化产生的特定民族心理中加以考察,我们就能发现并非如此,他自有其丰富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三侠五义》、《小五义》都是由说唱兼备的话本发展而来的“平话小说”,《小五义》还保留了较多的说唱文学的特征。由此可见,说话艺术一直绵延到清末,话本作为俗文学,具有口头文学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三侠五义》与《小五义》《续小五义》关系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玉昆生平经历及《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内容的比较考察,可以看出文光楼书坊所刊《小五义》、《续小五义》系出自光绪四年曾在王府说书的一位民间艺人之手,与《三侠五义》并非同出一书,并非石玉昆所创,传自石玉昆之说当是书坊主出于牟利目的的假托  相似文献   

8.
《三侠五义》的情节设置,多受《水浒传》的启发而有所创新。其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弄引法""鸾胶续弦法"以及"禹王金锁法"等情节技法的运用无不以《水浒传》等典范文本为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并独出机杼而有所创新。《三侠五义》情节设置对《水浒传》的模仿和创新,不仅是作品中存在的事实,也完全符合小说艺术的发展规律,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侠五义》的情节设置,多受《水浒传》的启发而有所创新。其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弄引法”“鸾胶续弦法”以及“禹王金锁法”等情节技法的运用无不以《水浒传》等典范文本为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并独出机杼而有所创新。《三侠五义》情节设置对《水浒传》的模仿和创新,不仅是作品中存在的事实,也完全符合小说艺术的发展规律,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从故事流传到整理成书,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复杂演变过程,其间要经过说书人、编辑者,从内容到形式多方面加工修改.侠义公案故事曾经主要以说书、听书的形式传播,当时真正能买得起作品直接阅读的人很少,往往是些达官贵人、富家子弟或家境富裕的知识分子,而普通百姓却只能望书兴叹,他们主要通过听书的形式来欣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三侠五义>长期在民间流传,最后经一人加工而成,也就是胡适所说的"滚雪球".<三侠五义>版本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经过多人校编整理刊印,呈现不同的版式风貌.  相似文献   

11.
《三侠五义》中同形动量词具有独特的语法意义与结构特征,将其与南宋时期《五灯会元》中同形动量词情况作比较,发现到《三侠五义》产生的晚清时代,同形动量词数量有较大增长,用法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成熟,有的形式被淘汰出局,但又有更多新形式加入,同形动量词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相似文献   

12.
《施公案》是清中叶唯一一部侠义公案小说,它在中国侠义公案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其后的《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影响甚大。《施公案》中绿林好汉走向没落的趋势,奠定了此后侠义公案小说中绿林好汉生存发展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3.
由于长期闭关锁国所造成的封闭性,公案小说并没有学习到西方文学中先进的叙事技巧,而是在延续着传统古典小说的基本模式,长期以来停留在一个表面的、感性的层面。为了适应这种叙事模式,浓重的封建迷信思想、对故事情节的高度重视及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压制和漠视等叙事性因素都被纳入到这个轨道之中。  相似文献   

14.
解罗贯中及《三国志传》底本原貌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现存资料,罗贯中创作的小说,原来都叫“传”,并无“演义”之名。所以,罗贯中写作的《三国》小说,应是《三国志传》的底本,而非《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的生卒年以定在1320-1390左右比较符合实际。《三国志传》接近于罗贯中的底本。从总体上说,罗贯中的《三国》底本,比起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要粗糙些,但某些段落却比嘉靖本写得好。  相似文献   

15.
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投资、张彻导演的影片《冲霄楼》在情节改编方面强化了原著《三侠五义》的叙事悬念和诙谐意趣,这既反映了原著本身对于影像改编所具有的先在性影响,亦和文学转化为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转变不无关系;同时,影片又借助对白玉堂的形象塑造及其独闯冲霄楼、殒命铜网阵这一原著人物命运结局的影像呈现,不仅凸显出张彻武侠电影以男性英雄的深厚情谊为核心的“阳刚电影美学”特征,而且也潜在地折射出其本人的创作主体意识对于文学改编中的主题诠释、人物重塑、风格嬗变等诸多方面所具有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解为 《文教资料》2013,(31):79-82
公案侠义小说“合流”是文学界普遍赞同的一种文学现象,在中国白话小说史占有独特的地位。然而学界对于“合流”的时间、原因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都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本文综述各家有关观念。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展望此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中公案小说的艺术成就是多层面的,本文从艺术性、思想性、侦破手段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小说《聊斋志异》当中的公案篇目,代表了清代文言笔记体公案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其中,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黑暗的深刻揭露与愤怒抨击,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意识与法律思想。此外,较以前的各类公案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公案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及小说体制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以中国公案小说为母本,融合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手法,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出了著名的《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该系列小说摒弃了中国公案小说过多宣扬伦理道德观念的模式,重点着墨于对案件现场的勘察与线索的推理;抛弃了中国公案小说全知视角的叙事传统,在叙事视角上多采用限制视角;运用公案小说中常见的鬼神元素来烘托神秘的气氛,同时在故事结尾处又给予读者一个合理科学的解释,使其更富有西方侦探小说注重科学精神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作为第一部将英雄游侠作为重点描述对象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之中的游历叙事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与深远的文学意义。在明代中后期步其余绪而以游历结构故事、统筹情节的侠义小说中,《禅真逸史》无疑最具代表性。一方面,《禅真逸史》借助表现主人公游移于三教之间的人生行为轨迹以实现故事主题的深化,通过系统概述主人公的游历过程以达成故事结构的完整,推动了侠游小说的进一步成熟;另一方面,《禅真逸史》又以文人的意识形态对《水浒传》中藐视正统、背离社会的情节内容进行规范、调整,无形中弱化了以放逸与自由作为基本象征意义的游历主题,破坏了以流动空间内的人物活动轨迹作为基础框架的游历叙事,阻碍了侠游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