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的应用性强的新兴技术领域,在有效推动乡村农业发展、助力乡村现代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以安徽省的数字媒体实践为例,深入研究制约数字媒体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了正确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完善乡村产业体系、激发人才潜力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数字媒体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基于“技术-理论-情景”的分析框架,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嵌入数字技术应用与乡村社会达成深度耦合,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生结构性重塑,赋予乡村振兴强大数字动能。目前数字乡村建设还处在初步探索期,存在数字设施服务相对薄弱、农民数字素养相对较低、数字项目资源分配不均、数字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不足和数字形式主义等现实梗阻。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优化数字环境,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供给;注重主体赋能,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数字资源分配公平;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多元数字供给机制;规范数字秩序,推动数字乡村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带来宝贵机遇。立足于微观、中观、空间、宏观四个维度的框架,探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微观层次,数据和信息的交互有助于实现农产品市场动态供求均衡和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拓展;中观层次,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既推动传统产业的重塑再造,又为产业链路纵向与横向的拓展开辟空间;空间层次,要素资源的充分流动将经济中心的极化效应转变为辐射效应,增强县域经济产业承载与要素融通的功能;宏观层次,数字经济能够带来技术创新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给予乡村产业振兴技术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工具手段。数字经济具有高渗透性、外部经济性和区域同质性等特点,能够摆脱传统生产要素稀缺性限制、减轻供需之间的分离、加快生产方式变革转型和推进经济协调发展与均衡增长。但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人才支撑弱、数字基础设施供给少、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难题,影响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效应。要立足数字中国建设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从数字素养、基础设施、市场监管和政府治理等方面创新路径,提高农民数字技能、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强化市场监管、增强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作为我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验区,数字经济是改革试验的重要领域,也是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动力。进一步推动服务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完善数字治理,强化数字科技创新,加强数字文化交流,打造数字宜居生活,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等,对促进北京市服务业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渗透了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即成为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经济既可以冲击实体经济模式和效益,又能及时补充和调整产业结构动态发展,助力传统经济优化提升,二者结合可以助推我国企业经济业态转型创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离不开多元主体适时的新媒体运营赋能,也离不开高校新媒体教育的协同赋能。高校新媒体教育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有三大路径:助力“新农人”培育与优化、开发“新三农”优质线上课程、输出“新三农”创意内容资源。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需要科技创新。其理论诉求在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经济基础要求科技创新;实践诉求在于:乡村五大具体内容的振兴在实践中必须依赖科技创新提供力量。科技创新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在于:科技创新带来规模效应和优化产业结构,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赋能乡村组织振兴;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科技创新是绿色发展之源,赋能乡村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需要掌握科技创新本领,赋能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以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为基础,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可以发现,“做大蛋糕”为“分好蛋糕”奠定充足物质基础,“分好蛋糕”又催生全民共建意识,为新一轮“做大蛋糕”提供持续动力,这体现出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的时代继承性与创新性。因此,在新时代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通过数字经济全方位赋能社会生产与生活,推动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乡村地区逐渐出现乡村电商、乡村云旅游、农业智能设备、农业机器人、农业信息化管理等新兴形式,建成了三产融合、多业态、多主体参与的市场,不断打造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并从乡村产业升级、协调城乡发展、改善乡村治理三方面赋能乡村振兴。然而,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面临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人才支撑不足、数字监督管理迟滞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健全乡村数字体系、夯实数字人才保障、加强乡村数字治理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服务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大使命。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高职院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技能输出和人才培养平台,具有促进当地产业快速发展的优势。高职院校的科技特派员深知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专业优势,探索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字记忆是乡村记忆的创造性转化,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数字记忆赋能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和路径选择,旨在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数字记忆具有区别于以往记忆形态的“虚拟性”“即时性”“通感性”和“灵活性”特质,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能、精神动能和产业动能,是数字时代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乡村常常会陷入表面数字化困境,制约着数字记忆功能的发挥。为此,需要做好数字记忆资源建设的顶层设计,借鉴国内外数字记忆工程的经验,提高乡村共同体成员的参与度,以确保数字记忆赋能乡村振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技术赋能为乡村教育振兴带来了重要机遇,推动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然选择。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是利用智能技术为乡村教育振兴赋能加力的过程,其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塑乡村教育生态、促进地方性知识的生成、厚植乡土社会的人力资本等。推进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需要通过提供制度保障,优化生态环境;廓清技术边界,强化专业赋能;传承乡土文化,赋予文化活力;尊重个体生命,回归育人本质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张玉 《高教论坛》2023,(5):112-1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乡村振兴涉及乡村产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改革、乡村建设行动、城乡融合、乡村治理等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党委齐抓共管,需要过硬的农村干部队伍来砥砺前行,需要广大农民的齐心协力。当然也需要高校志愿队伍来添砖加瓦。本文从高校志愿服务队伍赋能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现实基础和实施路径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高效赋能。就供需关系而言,需求侧是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出的需求度,供给侧是职业教育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度。当下,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价值紊乱、类型模糊、人才匮乏等问题,难以精准契合西部乡村发展所需和人民幸福之需,进而阻碍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鉴于此,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应从价值重塑、区域协调、人才建设、文化提振四个方面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技能培训、科技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方法,在数字赋能视域下研究我国龙狮文化国际化传播的路径。数字赋能我国龙狮文化国际化传播的途径有:创新多元化传播方式;构建多元化传播平台;联合多元化传播媒介。当前,我国龙狮文化国际化传播存在的困境有:传播体系、内容与目标受众需求存在偏差;对外传播主体话语权有待加强;传播模式单一,覆盖面有限;传播内容的多样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不足;传播渠道局限,海外受众对我国数字文化的认同感有待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基于此,提出了加强龙狮文化国际化传播的策略:加强龙狮文化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良好互动关系;构建创新传播模式;形成“治理体系”+“文本框架”;促进“精品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与应用,乡村数字经济的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乡村振兴建设应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生产、大众生活及政务治理等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实现乡村绿色跨越式发展、均衡共享式发展、开放包容式发展。针对数字经济在赋能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如数字经济在农村环境下认同感缺失、数字化治理机制不健全及基层治理制度脱节等问题,提出采取依托数字化工作平台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建设现代化农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强化制度建设、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等七项举措,以更好地让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稳步推进数字信息技术与乡村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拓宽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激活乡村产业内生动力,加快缩小城乡地区差异,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支持意义。目前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乡村金融体系薄弱、地区差异客观存在、金融监控风险偏高、缺乏人才技术支持、村民金融素养不足等问题,应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金融科技应用、构筑法治监管防线、引进金融专业人才、普及金融常识教育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与追求,数字技术是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数字技术赋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须秉持“发展度”“协调度”和“永续度”三维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与公平并重的基本宗旨,着力促进学前教育管理与安防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保教活动的科学化与个性化、“家-园-校-社”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以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学习与毕生发展,并充分保障幼儿安全使用数字技术的合法权益。加强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存储、配置、应用、共享与管理,构建适宜于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资源环境,以确保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均衡协调发展和稳健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数字技术赋能返贫风险治理问题,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十分重要。基于返贫风险分析,可探索建立一个数字技术赋能返贫风险治理的分析框架。在返贫风险暴露阶段,数字技术可从排查风险来源、识别风险类型、评估风险程度、确定风险警示等方面赋能异质性和协同性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在返贫风险应对阶段,数字技术可赋能政府、脆弱人口、社区、企业、公益组织等主体,形成多元协同共治的合力。在抗逆力提升阶段,数字技术可通过素质技能提升、交互权利发展、外部资源获取等方面赋能个体抗逆力;通过优化政策制度、管理服务和治理结构等方面赋能组织抗逆力。为提升数字技术赋能返贫风险治理的效果,需要建立返贫风险数据的标准和规范、破除返贫风险信息的“数据孤岛”、提高返贫风险数据的自动化采集程度、关注基层管理与数字化赋能的协同、提高脆弱人口与管理人员的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