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8-70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9~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0页例2及练习七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2.经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简单图形的平移—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学习过程,初步获得观察、操作、交流的经验,发展观察、想象、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9页。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三角板)这是什么?生:三角板.师:它为什么叫三角板呢?生:因为它有三个角.师:那三角板的角在哪里?请你用手摸一摸.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5页。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知和理解“速度”的意义,掌握速度单位的书写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分一分 师:(神秘地)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是什么?生:可能是洋娃娃.生:一定是玩具.师:谁来揭开它?  相似文献   

11.
李艳  顾荣 《江苏教育》2007,(18):42-4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教材三年级“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4页~45页。教学目标:结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通过操作活动体验什么是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估算意识,会测量并计算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积累学习几何知识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6O~6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相似文献   

15.
1.复习旧数.引出新数。 师:苏南小学现有学生3600人。3600是一个整数。其中六年级学生人数约占全校总人数的1/6,1/6是一个分数。昨晚天气预报说:本地最低气温是15度,记作15℃;乌鲁木齐的最低气温是0度,记作0℃:;沈阳的最低气温是零下8度。同学们,零下温度还能用学过的数记录吗?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初步体  相似文献   

17.
<正>"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有三:(1)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丰富对周长"形"与"数"的感知,理解周长的概念。(2)在围、量、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本质,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了解"变与不变""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一、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一位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0~91页。教学目标:1.通过动画演示与直观操作认识时间单位“分”,理解“1时=60分”,知道钟面上小格的含义,会读、写几时几分。2.经历看一看、认一认、猜一猜、拨一拨等数学活动,培养观察与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渗透初步的模型思想。3.初步感受时间蕴藏在运动变化之中,体验1分钟的长短,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例,理解与掌握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