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沛篁 《新闻界》2001,(1):38-39
许川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但他作为一位党的宣传工作战线领导干部、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热情关心和支持新闻教育事业的高尚品德和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二十年前,我参与筹建的四川大学新闻专业首次招生了。 1981年 10月 5日,我带领刚刚考入川大新闻专业学习的 80多名学生到四川日报参观访问,时任四川日报副总编辑的许川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先请报社的李策同志陪同我们到各个编辑室和排字、印刷车间参观,了解一张报纸诞生的各个环节,然后在报社编辑部二楼会议室与大家亲切座谈。他向大家讲述了四川日报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2.
赵钊 《新闻传播》2006,(5):32-32
写回忆录,一般都是写过五关斩六将,来见有写走麦城的。可是我思来想去,生平得意的事儿还未想起来,倒是那些一想起来就脸红的事儿先涌上心头。无奈,就写这个吧。1949年6月,我作为老《哈尔滨日报》的一员来到松江、合江两省合并后成立的《松江日报》。不久,《松江日报》成立了一个记者组,成员有:戚贵元(组长)、陈昭、罗溟、王达人和我。我分工政治活动报道,时年22岁,还不是党员(这叫“伏笔”,下文便知)。在记者组两年里,我写过一些重大政治活动报道,如哈市首届国庆节大游行的报道,当时贵元还称赞它颇有《西瓜兄弟》的味道呢。  相似文献   

3.
南阳日报“漫话丹江”记者组的采访活动,栉风沐雨一月之久,于6月21日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4.
从战地记者到外交家──怀念康矛召同志季音康矛召同志离世已经一年多了。曾经在战争年代共度过一段战地记者生涯的同志们,至今仍深深地怀念着他。我们是在解放战争初期相识的。那是1946年冬,国民党当局挑起的内战已更加扩大,上百万国民党军队气势汹汹地向苏北、山...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12日,袁毓明同志逝世整整十年了。在我们这些三十年前曾与他在《川北日报》朝夕相处、合作共事的同志们的脑海中,依然不时浮现出这位老同志的音容笑貌。毓明同志许多亲切的教诲和他那优良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长期以来始终对我们起着教育与榜样作用。最近,我们通过书信和座谈,把分散在成都、重庆、南充、达县、昆明、灵川等地有关同志对毓明同志的怀念联在一起,力图忠实地纪录下我  相似文献   

6.
报纸上没有见过他的名字,会上也难得听到他的声音,他从不说自己有些什么成绩,更不发惊人的豪言壮语:凌根源就是这么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在解放后的重庆新华日报和四川日报默默无闻地工作了三十一年,长期担任校对、检查和第一读者。在这些平凡的岗位上,他创造了不平凡的纪录:三十一年中从他手里经过的校样,没有漏过一次重大的差错。领导和同志们交口称赞:“他看过的校样信得过。”  相似文献   

7.
人说,从事业余新闻写作难,但阆中市龙泉镇党委书记莫子君却在这条路上跋涉了十五个春秋。十五年来,莫子君采写的新闻在《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南充日报》等中央、省、市级的38家新闻单位用稿2600多篇,年均用稿量近200篇,其中有48篇获省、市好新闻奖和征文大赛奖。榜上无名脚下有路1980年秋天,刚满16岁的莫子君高考以6分之差落榜,之后,他回到阆中市老观镇关帝庙村。第二年,莫子君自费征订了《四川农村日报》、《南充日报》,他一边读报,一边试着写一些身边发生的新人、新事、新经验。初涉新闻报道莫子君…  相似文献   

8.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正当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我们满怀喜悦、欢聚一堂,隆重纪念四川日报创刊五十周年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两周年。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集团党委和全体员工,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同志以及省委宣传部和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向历任报社老领导、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也代表集团党委向集团全体员工表示深切的谢意和亲切的慰问!五十年艰苦创业,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创造辉…  相似文献   

9.
近来,河北日报驻承德记者组的工作有了变化,报道正在活跃起来,“老落后”的牌子摘掉了。今年上半年四个人,共采写一百件稿件,发表了五十件,稿件质量也有所提高。过去是个什么状况呢?去年上半年是六个人,采写三十九件,发表十四件,比今年上半年少一半以上。过去,承德记者组的报道情况,在  相似文献   

10.
维护新闻圣洁之地———致四川日报记者陈其太听说你从省城来了,我们相邀去找你,县上的领导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来的,住在哪里?宣传部的同志也说不清,道不明。但他们介绍说:四川日报的记者陈其太是个好人,正直的人。他每次都不声不响就来了,拒绝我们派车去接,来了就...  相似文献   

11.
3月6日,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许川辞世十周年祭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罗鸣、《新闻界》编辑部全体编采人员及部分老新闻工作者到许川生前的居所,接上他的夫人周天相同志,驱车来到黄龙公墓,凭吊他们敬爱的好领导许川同志。上午10时许,翠柏环绕的许川墓前,原《新华日报》的10余位同志已经聚在那里怀念他们的老战友。原《新华日报》编辑彭雨说:“许川同志为党的新闻事业鞠躬尽瘁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思想敏锐、有胆有识、追求真理、笔锋犀利的新闻工作者形象依然活在我们心中。”不一会,四川函授学院的同志也捧着鲜花来了。《新闻界》编…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05,(6):F0002-F0002
半个世纪,与时俱进,四川日报唱响时代主旋律;五载春秋,继往开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拓开发展新天地。  相似文献   

13.
卢跃刚,祖籍四川,生在贵州,长在全国。如果从县广播站播出他的第一篇新闻稿算起的话,他的新闻写作经历可以追溯到1975年。这位在文坛声名日盛,40岁出头的汉子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上山下乡”当农民一年半;四川凉山彝族区当地质工人4年,历任槽探工、勤杂工、搬运工、炊事员、地质工……之后当兵3年,1983年转业。1986年12月,卢跃刚进入中国青年报,曾任总编室、经济部编辑,经济部副主任,机动记者组组长,新闻中心副主任,策划部副主任,现在无“官”一身轻,任机动记者。其代表作品《以人民的名义》、《长江三…  相似文献   

14.
提高业余作者素质加强写作队伍建设沪州日报召开个人作品研讨会本刊讯1995年11月22日,沙州日报召开了“李洪戎评论作品研讨会”,开创了沪州市新闻界对个人作品开展研讨的先河。李洪戎同志是沙州日报的特约评论员,四川通讯报驻沪记者站记者。10年前他放弃了文...  相似文献   

15.
神奇的土地     
中国记者杂志社受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盟委的委托,于1992年8月组织一个记者组(有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瞭望》、《半月谈》、湖南日报、深圳商报、常州电视台及本刊的共12名编辑、记者),到边远的兴安盟进行了为期十天的采访考察活动(当地兴安日报和科右前旗报也备派一位记者参与采访)。虽是“走马观花”,来去匆匆,但大家都感到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下面发表几位记者组成员对此行的观感,作为向本刊读者的汇报。  相似文献   

16.
南阳日报“漫话丹江”记者组的采访活动,栉风沫雨一月之久,于6月21日圆满结束。对丹江口水库的了解和评价,历来众说纷纭。南阳日报决定开展这次“漫话丹江”采访活动,期望通过全面、形象、真实地展现丹江口水库、特别是淅川境丹江库区的风貌,加深广大读者对这座“全国水库之王”,尤其是丹江库区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顿挫与奋争──《真理报》总编一席谈文有仁新华社记者组1994年底应俄通社一塔斯社邀请访问俄国时,于11月15日专门拜访了俄国《真理报》。《真理报》新任总编辑伊利英回答了记者组提出的有关该报和当前俄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些问题。现将他的谈话整理如下。一、办...  相似文献   

18.
甘甜尽在耕耘中──记成都青羊供电局党总支书记姚丕金杨初提起姚丕金,人们并不陌生。因为他的名字在《四川日报》、《西南电力报》、《四川工人日报》、《成都晚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其他报刊、电台、电视台时常出现。姚丕金,中等身材,黑黑的脸膛衬着一副腰圆膀...  相似文献   

19.
努力提高农村新闻稿件质量孙源虎,成守芳《四川农村日报》是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报─—《四川日报》的农村版。稿源90%以上来自农村基层通讯员和各县报道组。这支近4000人的通讯队伍,每月来稿4000件以上,刊用率17%左右。《四川农村日报》的通讯员人数众多,...  相似文献   

20.
一位业余通讯员的临终嘱咐原南充县潆溪区委的副局级宣传干部蒋治世,自1952年以来,一贯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经常为多家报、台撰稿,是《南充日报》、《四川农村日报》、《精神文明报》的骨干通讯员。他病了,病势十分沉重,躺在病床上,仍不时睁开无神的双眼,期盼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