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至1985年,浠水县先后发掘清理了5座宋墓,出土了部分陶器、瓷器、铜器、古钱币,其中4座宋墓中出土了石质地券文。华□娘地券。1982年4月23日,洗马镇小金山村樟树湾后山农民周某挖屋后沟时发现一座宋墓,经清理,出土了白瓷瓜棱执壶、白瓷六棱  相似文献   

2.
根据省文物局对"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工作安排,2016年6月至8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水寨子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勘探面积1000平方米,发掘面积约100平方米,共清理出宋代的灰沟1条,瓮棺1座。  相似文献   

3.
李占扬 《寻根》2010,(5):4-11
我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潘伟斌副研究员任领队的考古发掘项目——曹操墓的发现与确认,近来成为国内的重头新闻,半年多来,虽然入选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但有关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因此而消弭。事实上,这个墓的寻找、发现、清理与确认,都遵循着考古工作的正常程序,和其他墓地没有任何不同。换言之,它和全国每年发掘的几百个考古项目一样,都是按照固有程序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寻根》2020,(4)
正2015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附近清理搬迁了一批明清到民国时期的古代和近代碑刻。这一批碑刻原分别立于须水镇各个村庄,后因农田水利建设,被集中于现在中原西路与须水河交会的柳沟村西,称为柳沟碑刻群。为配合郑州西部村镇的拆迁安置,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柳  相似文献   

5.
邛崃——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的起始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现,论述了邛崃山及古临邛地区为先秦至汉唐由蜀地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南方丝路"和唐宋至近现代川藏"茶马古道"的发祥地和起始地区,在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南海水下考古现硕果5月10日,从广东省文物局获悉,明代沉船"南澳1号"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考古队在抽取沉船上层覆盖淤积物中,清理出相互平行的3组木质沉船隔舱板,其间发现一摞摞码放整齐的瓷器。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2日至8月24日,为配合武汉至安康的铁路建设工程(汉丹复线),江夏区博物馆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之托,实地对枣阳栗树湾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清理工作。该遗址隶属枣阳市兴隆镇亢老湾村一组,位于兴隆镇的东南约2.5公里处。正在建设中的武安铁路复线将从它的南部穿过。配合铁路线施工,通过调查勘探,将该遗址分2个区进行考古作业。遗址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清理发掘面积720平方米。本次发掘工作分2个区域进行布方,布方地点分别位于栗树湾东边岗地(一区)及西北部一条南北向岗地(二区)上。一区主要属汉宋时期墓地;二区为汉代…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不断宣传,使得考古学这门在过去很是冷清的学科,如今却变得十分火热。然而,在各种社会原因的作用下,公众对考古工作有着极深的误解,通常会将考古工作直接定性为"挖墓、挖宝",亦或者属于"官盗"。一般群众对考古工作常见的几个误解有:盗墓者是私盗,考古者是官盗;考古掘人坟墓,扰乱祖先亡灵。那么就这两个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考古与盗墓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观音菩萨,又作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取"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之意,乃四大菩萨之一,颇得民众崇敬供奉。因此,在传播佛教文化中,民间对观音的崇敬、追捧远在其他佛教神祗之上。而观音的造像从印度舶来后,与中国的传统艺术相结合并开始逐步演化,其宗教形象也开始添入了中国元素。尤其至宋、元时期,其造像特色完全融汇于陶瓷工艺作品中,以至于宋元制瓷工艺,以近乎于"沉静雅素"的特征而遐名,在中国陶瓷史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新的境界。本文试以分析首都博物馆元代景德镇窑青白瓷观音造像作品为例,来阐释宋元青白瓷观音造像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将龙凤的文化作为历史、考古或神话学的研究对象,是近代学科知识兴起之后的产物。近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舶来,使中国学界对传统龙凤观念起源的解释成为兴趣焦点之一。大量社会进化论、人类学等似是而非的概念被翻译引进,再加上现代民族国家战争与动员力的需要,"龙凤"不但被赋予了按照不同现代人群需要所重塑的社会学标签,也在相当程度上被打造为一尊现代国族神像。本文尝试摆脱一系列关于龙凤观念"层累地"现代迷思,去探讨以考古、传世文献等实证资料研究早期中国龙凤图像及其观念起源、演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在中条山西北麓的山西省绛县,继尧王故里尧寓村、晋国古都车厢城相继被历史学家和文物考古专家确认后,近二年又在该县的横北村发掘了史无记载的西周倗国墓群。这一考古发现,成为2005年全国七大考古成果之一,并喜获全国田野考古一等奖。西周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历史的步履已经越过了近3000年,而神秘的倗国在传统历史文献中竟只字未记,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古国,它在西周处于何等地位?随着考古工作的层层进展,这一谜底初见端倪。西周倗国墓群位于山西绛县横水镇横北村北约1000米处,北倚绛山,南临中条…  相似文献   

12.
正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柳沟碑刻群搬迁清理时发现了两通石碑,两通石碑分属兄弟两人,碑文相互照应,关系密切。碑文中记载了晚清捻军起义的若干史实,与《荥阳县志》相互印证,对于复原和认知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当代古陶瓷研究者和古陶瓷收藏者的朝圣之地,具有千年不衰的辉煌制瓷历史。早在10世纪的晚唐五代,景德镇就出产青瓷和白瓷。由于白瓷瓷胎致密,半透明度极好,几乎达到现代瓷的标准,是我国南方质地最优的白瓷。北宋中后期,景德镇有了飞速发展,南宋以后,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窑场。“国俗尚白”的元代忽必烈政权首次在以生产白瓷著称的景德镇设置“浮梁磁局”,随着元代后期成熟青花瓷的产生,该地的制瓷业进入了新的阶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库承袭元制,在珠山设立御窑厂,从此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举世闻名的瓷都。从1278年…  相似文献   

14.
冉宏林 《中华文化论坛》2023,(4):112-120+190-191
三星堆遗址将近九十年的考古工作可分为五个阶段,从最初的寻找地下埋藏文物,到确认遗址,到构建遗址的分期体系与考古学文化序列,再到系统性有规划地开展“聚落考古”和“社会考古”工作,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相适应。通过近九十年的考古工作,三星堆遗址的分布情况和保存状况已较为明确,内涵特征基本清晰,分期年代与文化序列大致确定,并对聚落结构有了初步了解,对于区域聚落形态也有了粗略的把握。但也还存在若干缺陷与不足,为三星堆遗址未来的考古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李水城 《中国文化》2021,(1):391-399
上世紀80年代考古界有"湖南出考古學家"的說法.此言不虛,悉數當年中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就有四位出身湘籍,他們是:鄒衡(澧縣,夏商周考古)、張忠培(長沙,新石器考古)、嚴文明(華容,新石器考古)、童恩正(寧鄕,西南考古).在這四人當中,鄒衡和嚴文明爲北京大學敎授;張忠培爲吉林大學敎授,後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童恩正爲四川大學敎...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珍藏着许许多多的中国陶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内设有“东洋馆”,整个二楼5个展室都陈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其中不少是陶瓷,从原始彩陶到唐宋以后的陶瓷等,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件中国浙江烧制的“天鸡壶”,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泡茶用壶,其嘴呈鸡头状。中国陶瓷在日本的出土文物十分丰富。据1985年统计,日本全国在近SOO处遗址中发现了中国陶瓷,其中主要有越窑、龙泉窑的青瓷,景德镇的青白瓷、白瓷,建窑天目(黑釉)瓷等。东京、京都、奈良等日本国立博物馆都陈列着大量的龙泉青瓷。龙泉青瓷始于五代,盛于宋…  相似文献   

17.
李占扬 《寻根》2008,(4):70-73
头骨化石的新发现 2007年12月17日,灵井遗址发现了距今8~10万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8年3~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灵井考古队,对上年度曾出土古人类头骨的9号探方东隔梁进行发掘清理,发掘面积约1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朱乃诚 《寻根》2010,(3):22-30
<正>龙,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广泛的流传。在汉代,就已将龙与炎帝、黄帝、天子等联系起来。在先秦文献中也有许多文献记载着龙的故事。但大家一直认为,古代对龙的各种记载,是一种传说。然而,2004年经考古发掘清理后辨认  相似文献   

19.
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邀请20余位著名考古学家,从1996年全国500余项考古发掘项目中评选出10项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它们依时代顺序是:一、丰都县烟墩堡l日石器时代遗址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1995-1996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四川丰都县烟墩堡山梁上发掘。在清理出土的1万余件石制品中,以石片石器为主,类型众多,特色鲜明,在华南旧石器中尚属首次发现,可能代表更新世晚期一种新的旧石器文化。二、孟津姑嫂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为配合黄河小浪底水库建设,1996年由河南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郑州大学考古系和孟津…  相似文献   

20.
近年彭山江口遗址考古出土的大量明代银锭、金册等文物,证实张献忠"江口沉银"并不只是稗官野史和民间传说,而是有文物资料佐证的真实历史事件。同时也证实张献忠部农民军不仅在征战过程中,而且在建立政权后确曾实行了劫掠官民金银财货的所谓"打粮"的财政政策。在考古文物资料的见证下,一些过去看似已成定论的明清史问题,可能被质疑,既有的观点也可能被修正。从这个角度说,江口沉银考古文物的学术价值大于其文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