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学位制度的完善关系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整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不断变化,我国现有的学位制度渐渐显露其弊端。为了适应我国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要构建灵活畅通的教育体系,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内建立学位制度,加强职业教育课程衔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普"与"职"的融通。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已就高职教育学位授予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达成了共识,但是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却使这一制度身陷于法无据的尴尬境地。因此,高职教育学位授予制度若要最终建立,当务之急是解决其合法性问题。文章认为结合实际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才是排除该制度构建障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首开先河,为2014届毕业生授予"工士"学位,该校1103名应届毕业生穿着学校统一定制的新学位服,按照正规的学位授予仪式,从院长和导师手里接过相当于本科副学士学位的"工士"学位证书。为职校学生授予"工士"学位这一举动得到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有评论甚至认为可以借此推动国家层面建立"工士—学士—硕士—博士"四级学位体系,填补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位空白。但笔者认为,将专科高职学位称为"工士"是否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4.
以转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的美国社区学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达的职业教育使自然资源十分匮乏的内陆小国瑞士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美国和瑞士的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对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均对学生授予学士及以上学位.此举改善和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自身的形象和社会地位.以美国和瑞士为典型代表的欧美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位授予,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美国社区学院副学士学位制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副学士学位是美国社区学院为其合格毕业生授予的学位,虽然在美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构成中.副学士学位层次最低,但仍属一种高等教育学位。经过百年发展,美国的副学士学位制度成为一种成熟的学位制度.并具有其显著特点,在推动美国普及高等教育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过程中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学位障碍,我国有必要为高等职业教育设置独立的职业学位。职业学位可暂设为副学士和学士两个层次,预留硕士和博士的发展空间,同时,为其制定严格的授予标准和程序,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等教育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自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没有设置相应学位。呼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是研究者多年来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追求和目标。就研究文献内容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重在必要性分析、国外学位制度介绍、我国高职学位制度探讨三个方面。这些研究侧重事实陈述,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对策思考;缺乏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价值探究;研究方法单一,缺乏方法论层面的深度研究。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应重视国家的顶层设计和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以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构建为起点探讨我国学位体系改革,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或体系具体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后期,一种早在17世纪便出现在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得到蓬勃发展。这种机构以营利为目标。向求学提供职业教育服务,并授予学位,被统称为营利性学位授予学校。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文凭的历史变迁经历了行会组织的身份符号、学校教育的学力证明以及学位化文凭等三个演化阶段。本质上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是获得者实践性知识的评价尺度,具有微观权力属性,标志着学位获得者在职业场域中的初级专业能力。认为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必须深入把握和科学统筹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即理清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在我国学位体系中的位置,明确学位体系构建的主体、运行机制以及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的类型,它具有职业性和高等性双重特性。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却没有相应的学位制度,不能授予毕业生相应的学位。应从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特性以及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借鉴专业学位发展的经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设置专业副学士学位,进而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自己的专业学位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从学位制度自身改革和完善、推动基础教育改革、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教育公平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六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设置副学士学位的必要性,并从科学定位副学士学位的功能、进行高等教育配套改革和制订《学位法》三个方面对设置副学士学位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学位体系中增设副学士学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为背景,讨论了在我国学位体系中设置副学士学位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在介绍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置副学士学位历史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设置副学士学位需要考虑的若干问题,以及主要的实施途径与步骤.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追溯了副学士学位的起源,介绍了美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实行的情况。从而认为开展这项工作对于完善我国学位体系,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以及示范性院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以个案为例说明了颁发的机构、范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美国社区学院副学士学位课程特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社区学院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社区学院的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副学士学位课程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对美国社区学院副学士学位课程的基本情况作以简要介绍,并总结其副学士学位课程的特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选择美国的迈阿密-戴德社区学院、中密执根社区学院、德拉维尔社区学院和杰斐逊社区学院等四间社区学院有代表性的副学士学位专业各一个,分析其课程设置,然后进行比较研究,就其设置特点进行概括。美国社区学院的副学士学位课程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独具特色,转学性课程强调综合素质,宽厚基础,应用性课程强调职业性和应用性。都不同程度地强调开设选修课。  相似文献   

16.
加强职业教育立法、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是推进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石。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教法》),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了保驾护航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了许多新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进入了攻坚期和破冰区,《职教法》修订被提到了议事日程。由于职业教育具有显著的社会性特征,因此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基本法,《职教法》在修订过程中需要听取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和期待。为了促进《职教法》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职教法》的科学性、现代性和有效性,我刊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职业教育法》修订实证研究课题组联合开设了本专栏,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课题组成员畅谈《职教法》修订中的有关问题。内容既可以是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也可以是他山之石的有益启示;既可以是系统的观点,也可以是个案的描述。形式不拘一格,篇幅可长可短。我们深切期待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我国应超前布局,明确学位制度改革方向,先行路后完善。当下学位制度改革从双轨走向三轨正逢其时,有其内在逻辑: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立足创新理论前沿,遵循学位教育分类发展的学理要求;植根本土实践经验,符合学位制度实践实际。结合2035年远景目标和改革中的实际困难,从双轨走向三轨的推进可分两步走:第一步从2023至2028年,先立后破,立稳前功、立实新理念,在已有框架下设置新学位;第二步从2028至2033年,破而再立,确立三轨学位制度,呈现中国学位实践新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升美国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全美幼儿教育协会建立了早期教育副学士学位培养方案认证体系,对美国副学士学位层次的幼儿师资培养方案实施认证,有效地保障了副学士学位幼儿教师在职前培养环节的质量.全美幼儿教育协会的认证准则与标准、认证程序等内容,为我国建立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方案认证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现代技能开发》2013,(2):60-60
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建议:(1)增设副学士学位,推动学位层次的优化:(2)积极发展技术本科.推动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发展:(3)推动高职教育学位制度与专业学位制度的对接.填补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在硕士和博士学位阶段的空白:(4)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的双向融通与衔接:(5)推动职业教育内部层次间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6)加快职业教育的法制化建设.从法律上保障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宁波大学设置学士学位课程的探索出发,说明设置学位课程对于保证学士学位的质量有重要意义;并借鉴成人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实践做法,探讨学士学位的授予条件;结合宁波大学的实践,对完善学士学位课程设置与加强课程建设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