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何晗平 《科教文汇》2008,(34):52-53
关于翻译是否可能的问题,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观点:绝对可译论、绝对不可译论和相对可译论。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翻译必然会造成文化亏损和语言美的损失。因此,语言的可译性是相对的,完全等值的翻译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而且还是各个民族文化和地方语言精华的载体,同时也明显的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先了解这门语言的精华所在——即成语的文化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和翻译成语也就成了学习外语者的一大难题。不同文化对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对成语和部分谚语的翻译和理解不同,引用某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成语和谚语的原语及译语,来体现语言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成语学习,并从汉英文化对成语及谚语的理解和翻译中,了解成语和谚语的翻译对跨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影响,加深我们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3.
论影响翻译方法选择的客观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归化和异化的态度,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主张异化是翻译的趋势,归化是"翻译的歧路";主张归化和异化是翻译文本时译者应采用的辩证统一的两种方法;主张翻译应从规范走向描写.从客观方面,影响翻译方法选择的因素包括语言文化规范相异性、不同语言规范的认同度和不同类型文体的表述方式和精确需要.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11)
语言和文化二者紧密相连,语言是文化不可或缺的关键性载体,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而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实现离不开翻译,是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首要前提。在蒙汉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民族文化差异性原则,选择适宜的翻译方法,更加准确地传达两种不同的语言,促进蒙汉两族的繁荣发展,促进国家的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作者对文化交流视域下的蒙汉翻译这一课题予以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语言在研究和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已与过去有了深刻的不同,形形色色的文化差异的存在,点缀了作品和生活,也成为了研究翻译时不容忽视的因素。从多维角度解读汉英平行语料库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从语言和文化心理层面剖析原作及译作,对于语言和翻译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语言,所以翻译也随之出现。翻译是文化交流的工具,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翻译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活动,很早就出现了专门从事翻译工作的人。纵观我国近现代翻译的发展过程中,翻译家们潜心钻研,提出了各自的翻译主张,可谓是翻译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文选取了几位有代表性的翻译家,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剖析他们的翻译理论及对后世翻译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寓意的成语。由于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定式和文化背景,有时相去甚远,甚至完全相悖。翻译无非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  相似文献   

8.
金代 《科教文汇》2008,(8):181-181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寓意的成语。由于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定式和文化背静,有时相去甚远,甚至完全相悖。翻译无非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  相似文献   

9.
彭岑 《科教文汇》2012,(25):156-156,158
隐喻是一种十分常用的修辞方式,却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而常被人忽略。在法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隐喻都被大量使用,在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时不能只是随意地找出对应解释直接翻译,而是要根据不同语言的用语习惯和文化习俗等方面来翻译。本文旨在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法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翻译方法,探讨隐喻中的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10.
邱春英 《科教文汇》2013,(22):136-136,140
商务英语翻译是通过语言的转换来实现不同语言、多元文化间有效传递商务信息的活动。论文以跨文化意识为切入点,分析了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探讨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影响翻译的不同的民族的语言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在英汉习语中的反映和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汉英翻译中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语言的相对不可译性及其补偿措施。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历史、宗教、社会等文化背景,这就给翻译造成了困难。但不可译性并非绝对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其实是共同存在的,我们可以采用补偿方法,对不可译性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尽量减少翻译障碍以促进语言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史彩霞  焦玉彦 《科教文汇》2009,(18):256-256
本文讨论汉英翻译中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语言的相对不可译性及其补偿措施。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历史、宗教、社会等文化背景,这就给翻译造成了困难。但不可译性并非绝对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其实是共同存在的,我们可以采用补偿方法,对不可译性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尽量减少翻译障碍以促进语言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石华  张素菊 《情报科学》2012,(7):1057-1060
计算机涉足语言翻译主要在两大领域:机器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机器辅助多发生在词汇或文化层级,机器翻译发生在语篇层级对翻译的意义更大。机器翻译就是电脑以软件和网络为媒介,提供译文,帮助人们消除语言障碍。但是,语言转换不仅是不同语言词汇间的转换,还是句法、语义的语篇整合。建立成功的语篇语料库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促进机器翻译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宁 《中国科技纵横》2010,(12):220-220
因为民情风俗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国和西方国家在语言中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给语言之间的交流带来了障碍。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缩小这种文化差异,才能成功地进行翻译交际。  相似文献   

16.
英汉法律术语的特点及其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文本的翻译不可避免地要解决术语的翻译问题,而法律术语翻译是一种法律转换和语言转换同时进行的双重工作,法律术语的翻译是法律翻译中的难点。本文探讨了法律术语的特点,并针对翻译中经常遇到的情形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倩 《内江科技》2010,31(12):74-74,68
通过分析学生的翻译作业发现学生在翻译不同文体时,会使用相同的翻译策略和语言。这就造成了翻译的文章不够准确、简练和地道。根据此问题,作者试图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学生文体意识。通过调查学生对这门课的接受程度的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为他们学到不同文本类型在词汇和句子用法上的不同,并且通过分析、练习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刘华铮 《内江科技》2012,(8):183+200
21世纪已进入全球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与来自世界各地朋友的沟通也在不断增加。语言已成为一种社会形象,一种"交通工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要想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顺利沟通,需要做好翻译这项工作。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翻译水平偏低这一现状,试从翻译理论、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技巧等角度入手,来阐述如何做好英汉翻译。  相似文献   

19.
刘励  刘珊 《中国科技信息》2007,(10):220-221
幽默带给人们欢笑,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翻译幽默,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操不同语言的人们互相之间得以分享幽默。好的幽默翻译,不仅应当译文地道,而且能够准确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使译文读者理解幽默的内涵。本文首先探讨了幽默翻译的目标,即语用等值,以及关联理论对幽默翻译的启示。并将幽默分成普遍幽默,文化幽默和语言幽默三种情况。通过分析英汉互译的幽默实例,着重论述了注释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这两种策略在幽默翻译中是可行和值得提倡的。无论使用哪种方法,使译文读者理解幽默内涵是幽默翻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董芳 《科教文汇》2011,(28):126-127
本文以地域文化研究为基础,运用功能语言学为工具,通过对众多电影片名功能的分类,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电影片名的翻译要紧密结合语言文化的差异性、译入语的语言优势及地域文化特色,为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同的研究方向,也再一次证明了语言学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研究翻译语言的新动力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