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明代九边之一的固原镇虽设立较晚,但却是三边总制驻节之地,加上其处于战略要地,成为防御北方蒙古诸部势力的重镇。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对待关境问题成为一种必要,也是研究明代九边问题的另一全新角度。通过分析固原镇的关境状态,可以进一步深入对明代九边的整体研究,另一方面借此揭示关境对于明朝在其北部防御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代,由于陕西三边总督驻节固原,先后有五十多位部院大臣出任陕西三边总督。这期间,留下了不少诗作,在固原历史上是最多的时期。就其内容看,有戍边感慨的;有描写战争的;有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的,等等。清代,基本是山水、古迹记游诗。本文依据明《嘉靖固原州志》、《万历固原州志》、清《宣统固原州志》、《民国固原县志》所载,仅选其中部分以论其大略。 一、明代萧关道诗旅文化生成背景 明朝正统以后,西北边境(延绥、宁夏、  相似文献   

3.
秦纮与固原     
公元1501年,秦紘以户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驻节固原。为固原城建与蹭筑、招来商贾与疏通盐利、兴学宫与办教育、实地堪查与加强边备等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明朝时期,固原因军事地位的重要而备受统治者重视,并在此设立三边总制府。从成化到崇祯,先后有五十多位总制(总督)在此任职。这些封疆大吏均为进士出身,代表了当时文化的最高水平,亦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因此他们的到来必然会为固原当地的教育事业输入新鲜血液,亦会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边总制的设立,是明朝政府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西北边患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此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讨论的核心问题主要涉及三边总制的设立原因、设立时间、三边总制的具体人数、三边总制的影响以及对个别有影响力的三边总制的个案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正自古以来,固原就是西北边陲军事重镇,历史上与安定、高平、平高、原州、镇戎、固原等名称相伴随,史家誉为"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称为形胜"。这里曾上演了少数民族催马奋蹄、商业巨子"倮比封君"、秦皇汉武边地巡幸、刘秀隗嚣陈兵鏖战、西夏北宋前沿对垒、成吉思汗六盘歇马、安西王府坐镇开城、三边总制驻节开府等众多历史活剧,更有萧关古道上难以散去的历史烟云,丝绸之  相似文献   

7.
明代泰宁卫部落经历了由盛至衰的过程,地域也因此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该部落自永乐再封开始,向往中原,以战或贡的方式渐次南下,大规模南下是在宣德时期。正统年间,其中心地域基本稳定在明边境。后期,泰宁卫的四至,大体上是西起锦义,东越辽河,北抵洮河,南及明边。  相似文献   

8.
宁夏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明朝统治者“复虑戎武之中,不可不使知礼义,故继设学校,以崇文事。” , 明洪武29年,宁夏镇人朱真“奏立宁夏中屯等卫儒学”,是为明代宁夏开办学校之始。但由于政局不稳,建文3年儒学停办。永乐元年,朱真“复奏立为宁夏等卫儒学”,明廷准奏,并颁发“宁夏等卫儒学”印绶,初设儒学教授一员,训导一员,儒学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茶马贸易,源于唐,成于宋,而盛于明。明代的茶马贸易制度详备,互市繁荣,持续始终,成为制番、实边、裕国之“国家大经”,“制西番以控北虏之上策”;同时,“随着国力的转衰和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变通与开放的历史趋势和时代特征。因此,在古代西北茶马贸易史上,明代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笔者试图在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对明代茶马贸易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关于明代茶马贸易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0.
固原地处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之地,为道教在固原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崆峒山早期道教是固原道教文化生成的源头;朝那湫,是固原秦汉时期道教文化发展的渊薮;考古发掘再现了南北朝时期的固原道教文化的状况;元代固原道教在兴盛的同时融进了神秘色彩;明代道教文化是固原历史上宗教最为兴盛的时期;清代后期,由于战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道教文化建筑遭到了很大破坏。但民间仍很活跃;民国初期,固原道教文化保持了清代以来的状态;1920年海原大地震,给固原的道教文化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青海省大通县文物管理所馆藏的一方明代"西宁卫千户所管军印"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入手,运用有关史料对这方明代的官印进行了考释,认为铜印应该是明代早期千户所中官居正五品的千户长掌握的官印。这方铜印不仅印证了史料中关于明代的西宁卫洪武"六年正月置卫"的史实,同时也弥补了史籍中对"千户所管军"的记载空白,为研究明代职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明代嘉隆年间产生了四部长城图籍。其中郑晓《九边图志》是明代第一部长城图籍,完成于嘉靖四年,以文字为主,并分镇绘制地图。许论《九边图论》地图与文字并重,重在议论,从整体上系统探讨了九边形势。该书地图部分《九边图说》首次用整幅地图的形式,展示了九边长城防御体系的全貌。三门峡市博物馆藏《九边图说》残卷是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论》未继承《九边图志》的内容与体例,而是别创体例。魏焕《皇明九边考》以文字为主。重在史事记载,第一次全面梳理了九边制度源流。这三种图籍都是中央负责地图创制机构的官员的私撰图籍。兵部《九边图说》为官撰图籍,以地图为主。四部图籍基本开创了明后期长城图籍的创作模式,引领与规约了长城图籍的创作风气与体例。后三部图籍提出与发展的两种九边说法也成为明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两种九边说法。后三部图籍皆未使用“计里画方”与图例绘法,这也是明代地图,尤其官方所绘地图的主流绘法,显示出明代仍然继承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的人文传统,“科学”、“定量”对明代地图绘制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3.
固原古城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重镇,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固原古城始建于何时,已鲜为人知。公元前114年(汉元鼎三年),汉武帝为加强西北边地军事防御,置安定郡,治高平城(即今固原市),这是史书有明确记载的固原历史上的城。因其城坚池深,史称“高平第一城”。以后曾多次修葺。明代的固原,城防大为加强,是固原建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砖包外城,建成重镇。就固原城地势来讲,东门与南门都建筑在斜坡漫道上,重关巍峨,居高I临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北门城外是清水河川,可防可攻。因此,固原城是一座能出击运兵,能藏兵防御的边关型古城,军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关中通往塞外西域的“咽喉”要道上的关隘和重镇。  相似文献   

14.
固原位于宁夏南部,历来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秦时北地郡最高军事武官驻守萧关;自汉武帝时析置安定郡始,到清代末年,固原均为西北军事重镇,尤其元代、明代更具代表性,为西北最高军事指挥中枢。近现代以来,1935年毛泽东率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回民抗日骑兵团的诞生等均为固原军事史上的大事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有不少重大军事事件,并涌现出不少英雄人物。1953年固原军分区成立以来的数十年间,在为固原的稳定、开发和建设中,谱写了雄伟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岷州卫修学记》石碑镌立于明万历三年。现存碑文虽多处漫漶不清,但可见碑文内容丰富。从《岷州卫修学记》碑文明证了明代岷州卫儒学之发展和文庙创设、改易扩建,以及地方官员主持修饬学宫等盛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据清代的《安仁县志》所载,明代安仁县共考取了四位进士,分别是邓伟奇、欧阳复、陈铨、欧阳选。经考证,其中陈铨乃永州卫人,而非安仁县人。另外三位进士学界罕有研究,现结合各地的方志以及相关文献资料,为这三人编写简要的生平年谱,以进一步了解他们三人的行事,并考察安仁进士在明代的成就与贡献。  相似文献   

17.
九边重镇与明之国运──兼析明末大起义首发于陕的原因肖立军九边是指明朝在长城沿线设置的九大军事重镇,它们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又称三关镇)、延缓镇(又称榆林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又称陕西镇)。这九镇虽设于沿边,影响却很大。...  相似文献   

18.
明代,朝廷于辽东实行卫所制度,以加强对北部边疆的统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海州卫为例,通过梳理史料,详细阐述海州卫在管辖区域、城堡设置、管理体制以及清初后金如何控制这一地区,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19.
固原地处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自商周始,一直为中原统治集团的北部边陲。本文从固原边塞地区各民族生活、争战的遗留物,特殊的边塞史事,胡汉相交的边塞民俗,风格独特的边塞文学艺术和众多的边塞历史文化遗迹等多方面进行记述分析,说明边塞文化是固原历史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0.
关于明代固原满四起事的研究,目前仍有两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甚明了。其一是有关满四起义的原因存有多种观点。其二是有关满四及土达的民族属性在认定上存有多方争论。以上两个问题对于固原满四起义的研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界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