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唐山市南湖湿地公园内4个采集点中土壤剖面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对当地环境污染程度较重的4种重金属汞、砷、铅、铬进行了重点分析。采用RCB顺序提取法对这4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s、Pb、Hg这三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r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中存在着Cr与As两种重金属元素的自然污染源,或者出现过人为性的污染行为;形态分析结果表明:Pb和Cr的可交换态的含量要比其它两种重金属元素高。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蚯蚓对煤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从济宁市鲍店矿区采集20个土壤样品用来进行蚯蚓养殖,测定了土壤和蚯蚓体内的重金属Ni、Cu、As、Zn、Cd、Pb含量。结果表明:蚯蚓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随时间增加呈现出不同的富集趋势;蚯蚓能够对元素Cd、As的富集作出反应(富集系数大于1),尤其是对Cd的富集作用更为明显;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得出土壤重金属含量会对蚯蚓富集土壤重金属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对垃圾填埋场封场土壤中铜、锌、镉、镍、铬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种植植物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土壤和植物中这几类重金属含量,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和和植物的生态恢复作用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食品安全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很多科研团队逐渐提高了对豆类食品中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的重视,并对相应的质谱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豆类食品中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检测质量,优化测量方法,相关科研团队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相应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方法:选择一定的豆类样品,对其进行过氧化氢体系高压消解,并根据检测情况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以此来测定豆类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同时对相应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与记录。在分析过程中,相关科研团队还需要应用能动甄别技术对质谱的干扰进行消除,将部分内标元素应用到校正基体效应中,以此来为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结果:在检测试验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快速质谱法能够有效的测定豆类样品中有害重金属的含量,相关的测定数值也在标准范围内。结论,通过快速质谱法对豆类样品中的有害重金属进行测定,不仅操作简单快捷,而且测定的准确性也较高,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测定方法,对国家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三峰 《科技通报》2019,35(6):212-215
在城市实现工业转型后,对废弃铁路附近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域进行景观植物修复,实现重金属过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重金属污染的废旧铁路附近土壤需修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该地区的土壤性质。其次,检测该地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该重金属污染地区进行植物修复重建,实验分析研究所选超富集植物对该地区的重金属元素的过滤作用。测试结果表明:超富集植物植物修复重建可以有效对生态敏感环境的重金属过滤,有效改善修复废旧铁路附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文章实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广西南宁、北海、桂林、柳州、百色不同地区木薯产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Cd、As、Hg、Cr、Cu的含量;通过优化消解条件和ICP-MS仪器的分析参数,从而达到有效的检测结果,各元素检出限(ng/ml)分别为:Pb(0.47),Cd(0.083),As(0.13),Hg(0.22),Cr(0.34),Cu(0.22),方法精密度:3.24%~7.24%,加标回收率:95.3%~106.8%;实验方法适用于土壤中Pb、Cd、AS、Hg、Cr、Cu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为科学的种植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与冷原子吸收光谱(CV-AAS)对邯郸市峰峰矿区的郭二庄、羊渠河和陶二庄煤矿矸石山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Hakanson提出的潜在的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潜在的生态危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u、Ph、Cd三种元素的含量超过了土壤的背景值,Cr元素的含量低于土壤的背号值;重金属元素的生态危害指数除Cd较高,其他三种元素都很低;这三个煤矿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都是低水平。但是,随着堆积年限的增长,重金属发生了转移,风险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周亚文  刘璐  何越  吕瑞 《科技通报》2015,(3):254-257
目的:探究植株姜黄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富集情况,为植株姜黄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姜黄、黄丝郁金及其栽培土壤中Cu,Pb,Cd三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评价各部位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结果:姜黄各部位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有一定差异,其中根茎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依次是PbCuCd,块根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依次为CuPbCd,此结果可为姜黄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立ICP-MS等离子体质谱法一次进样同时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r、Ni、Cu、Zn、As、Cd、Pb元素含量.实验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宽,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4~0.9999范围内;元素检出限低,7种重金属元素检出限范围为0.0218~0.405mg/kg;精密度良好,测定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时标准偏差均<4%...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化集团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优势植物体内元素分布的研究,探索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并筛选超富集植物。采集5块样地的植物与土壤,利用ICP-OES检测土壤与植物中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土壤pH在7.71~8.43之间,呈弱碱性,有机质含量3.91~9.07 g/kg之间,低于土壤肥力3级水平。5块样地的Zn、As、Cd均超标5倍以上,个别样地还有Pb超标;11种植物中Cu均超标;合成氨厂的何首乌和向日葵中As超标,可见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元素分布产生影响。刺藜中Cr、Cu、As及Cd的转移系数均居11种植物之首,其次是龙葵和葎草;但所有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系数均小于1。虽未筛选到超富集植物但也可以看出刺藜、龙葵和葎草的富集和转移重金属能力较强。大化集团废弃地的Cd-As-Zn的复合污染严重,对生长的植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为修复该地污染的土壤,建议引入Cd、Zn、As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和东南景天,并配合当地生长的耐性植物刺藜、龙葵、葎草,构建复合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1.
针对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研究某城市城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类型。采用城市土壤单点样本采集方法,通过测试获得了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的浓度数据。结合不同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可以看出,城市中某些重金属污染的传播具有规律性和相似性,同时有的重金属元素来源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该城区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进行了分析,可以找出部分元素间的联系,从而确定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为典型研究区,实地采集53个土壤样品。首先,在野外利用地物光谱仪测量土壤的光谱反射率,然后将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并测定土壤中砷(As)、铜(Cu)元素的含量;其次,对土壤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数学变换;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R)建立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土壤As含量的最佳估测模型是基于反射率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特征波段与土壤As含量实测数据构建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建模的决定系数R~2为0.75,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0.9425,验证R~2达到了0.79,RMSE值为0.8318,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303,符合RPD2的要求,模型具备了估算土壤As元素含量的能力。土壤重金属Cu与反射率对数的一阶微分构建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建模R~2为0.80,RMSE值为2.1360,验证R~2达到了0.79,RPD为2.304,模型具备了估算土壤Cu元素含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糠醛废水对茅草进行灌溉,研究其对茅草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对照茅草的生长,如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灌溉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所增加,但是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糠醛废水可以为作物提供营养元素,促进作物生长,但是需要注意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情况。  相似文献   

14.
砷污染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之一,矿区附近的土壤通常会发生砷元素含量超标的现象。西藏矿产资源丰富,现在因开采矿石而造成的生态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而其中关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尤其是砷元素超标的问题也渐渐被人们所关注。近些年多位学者使用蜈蚣草作为植物修复土壤砷含量超标问题的手段,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作为一种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对土壤中砷具有良好的富集效果,这也为解决西藏地区矿区周边等土壤被砷严重污染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经过对西藏地区自然气候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后,最终得出的结论为:蜈蚣草是较适宜治理西藏土壤砷污染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污泥有机肥对黑麦草进行施肥作用,研究其对黑麦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有机肥对黑麦草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促进作用。黑麦草叶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相比对照有所提高,未产生毒害作用。污泥有机肥施用后,土壤中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有所增加,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试验结果表明,污泥有机肥可以为供试作物提供充足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地龙中的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探讨地龙的生物能力。方法: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检测广地龙和沪地龙中所含元素。结果:广地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差无几,沪地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差较大,其中铬含量最高。广地龙与沪地龙中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均满足国家限量标准。结论:广地龙和沪地龙对铜、锌、铬微量元素及镐、铅重金属元素表现出较强的生物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准确检测涉水材料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非常重要。本文依据《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1998》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并以灵敏度、准确度、检测元素种类、操作方式、检出限等为依据,对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和总结,为根据实际情况准确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了参考,并对未来重金属离子检测发展的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黔西南滥木厂铊矿化区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很高,其生态环境效应值得关注。铊是一种重金属元素,毒性较烈,是一种分散金属,在生态中含量很低,但随着人们对铊矿的开采与利用,岩石中的铊向环境中迁移,然后通过食物链逐渐向人体富积,对公众健康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土壤铊污染治理和修复已经是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铊在环境中的分布于迁移,并对其现状、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和防治对策进行了综述和探讨,以推动贵州省铊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的进一步研究,并为贵州铊污染治理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土壤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到工农业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居住问题。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能够带来更好的发展。人们在土壤环境监测方面尝试了很多的方法,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过程中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能够为工农业的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原子吸收光谱法能够及时的检测出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以及重金属元素的分布。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很好的掌握土壤的情况,从而对土壤的实际情况做出更加合理的分析,从而更好的防止一些土壤毒性的问题,就不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本文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概述入手,重点分析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势和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1,(26)
新疆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也有面积巨大的煤田火烧区,本文基于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的原理,采用野外采样调查与测试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硫磺沟煤田火烧区不同典型区域土壤中铁(Fe)元素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简单探讨了该地区煤田火烧区土壤中重金属铁(Fe)元素含量与火烧区治理效果间可能的联系,为该矿区生态治理后续工程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