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心武 《出版参考》2009,(11):39-40
我和谢晋有过亲密交往。那是在1983年春天,他任团长,我和陶玉玲及一位法语翻译为团员,组成中国电影代表团,由当时的电影局派往法国参加在南特市举办的“三大洲电影节”。“三大洲”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电影节的宗旨是破除一贯由美国好莱坞和西欧“说了算”的电影评奖,试图闯出一片新的电影天地。  相似文献   

2.
杜炯熠 《今传媒》2016,(10):95-96
泛娱乐时代,以动作片当家的好莱坞,向来不缺乏独当一面的动作片导演:拍摄《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的詹姆斯·卡梅隆,以《指环王》系列一炮打响的新西兰导演彼特·杰克逊,和来自香港的导演吴宇森……而说起美国动作片的票房贡献,迈克尔·贝是不可不提的人物。他以近乎奇观化的影像风格在好莱坞独树一帜,本文就他电影的影像展开探讨,试图分析出奇观化影像的成因以及发展的同时,对其影像风格的特征予以发掘。  相似文献   

3.
编辑老师: 我曾听人说过,美国有一位被称为‘现代新闻学之父’的著名新闻记者叫约翰·里德。说他是个  相似文献   

4.
一次在从长春到北京的列车 上,碰到以执导电视连续剧 《唐明皇》等而为国人所注目的著名影视导演陈家林,他告诉我他现在已不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人了,而“是一个不拿国家工资的自食其力的文化个体户!” 我曾经采访过不少文化个体户,个个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其中大多数为“逼上梁山”,而陈家林是一位著名的导演,曾拍出不少享誉中外的影视剧,他为什么也要当文化个体户?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约定对他作一次专访。  相似文献   

5.
唐昊  刘兆君 《今传媒》2012,(4):84-85
"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这是诺兰对自己的评价。克里斯托弗·诺兰出生于1970年,他的作品并不多,截止到2011年一共只有6部商业影片。但现在已经是好莱坞如日中天的重量级导演,不仅在国际上拥有极好的声誉,而且在观众群里有无数的粉丝。本篇文章着重从诺兰的叙事策略上分析影片的成功所在:从主题的选择到人物的设置,从叙事顺序到剪辑规律,每一个环节都有诺兰的闪光之处,从而使一部部好莱坞类型片凸显着诺兰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发现目前中国电影,像陈凯歌的《刺秦》、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张艺谋的《英雄》,风格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浓郁,越来越有好莱坞电影的风格,这样很可惜。好莱坞电影像一把大伞罩住了全世界的电影,我自己坚决逃离这把大伞的笼罩,绝不会与好莱坞电影为伍。好莱坞的制片商出上亿美金请我拍片,我都拒绝了”①这一席话给中国电影提了个醒。  相似文献   

7.
石丹 《今传媒》2014,(8):102-103
电影创作的核心是导演,但"东方好莱坞"香港出现的明星主宰系列电影风格的神话却成为特例,其中周星驰电影更为典型。周星驰的电影被标示为"无厘头"风格,在故事情节和视听形象上都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话语体系[1]。而他从一位演员到一位导演的转变,更经历了多年的历练,本文将周星驰作为演员的代表作《大话西游系列》与其作为导演的最新作品《西游降魔篇》进行对比评论,阐述周星驰先成"魔",后成"佛"的蜕变。  相似文献   

8.
启事     
在2001年这个想安静都安静不下来的世界,李安的《卧虎藏龙》被媒体炒炸了天。不就是在好莱坞外语片中入了个什么“围”吗? 不就是存西方比较“叫座”的片子吗? 电影好不好,得先由12亿中国人说了算。如果一个导演,能拍一部国人拍手称快的片子,这导演一生都可以“ok”了。美国人再多,也就是2亿,他说你好,你就登天了。美国人? 美国人算什么? 经济发达和文化发达从来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电影业处于低迷萧条期。一位资深电影理论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如果让我回答电影希望在哪里,那就是我—直盯着的好莱坞,如果好莱坞也不行了,我就改行去做个体户……”  相似文献   

10.
我已经做了16年的电视剧导 演工作,当导演似乎成了行政职务. 每年你拨款,我拍戏,完成任务,单位养我理所 当然。记得1984年在深圳大学进修时,香港导 演徐小明讲课说:"在香港,一个导演,三年他的 作品在社会上无影响,那他自己必须主动离开 导演岗位,去做场记或其它服务性工作".我听 了这话,心里庆幸:"还是社会主义好".因为我 们的职务,只要是领学定了,自己不犯错误,那 一定是终身制了.1992年我在北京电影学院上 学,一个美国制片人告诉我们:"你们中国导演 太幸福,政府拿钱,…  相似文献   

11.
刘郎 《现代传播》2003,(2):121-122
一不管张子扬当什么样的官儿 ,我依然认为他是一位电视导演。文化人的身份 ,谁还能多过苏东坡 ,但他永远是一位诗人。是导演就得写阐述 ,弄一部作品 ,至少就得写一篇。先写还是后写 ,写长还是写短 ,都是见机行事 ,丰俭由人。写法也是五行八作 ,繁复的 ,有些写成了陈情表 ,简单的 ,有些写成了派工单。后者绝不是贬意 ,“辞达而已” ,也是上境。明清尺牍已经洗炼到家了 ,但读起来竟是一份享受。我常想 ,既然有“文无定法”之说 ,那么 ,这导演阐述便可以视作一种最为宽松的文体 ,它甚至可以比书信来得更自由。据说艺术大家也有不写的 ,述而不作…  相似文献   

12.
痛苦的重生     
雅克·奥迪亚尔是法国当代著名导演, 他2001年执导的《唇语惊魂》曾轰动法国, 夺得多项大奖。奥迪亚尔今年的新片《我心遗忘的节奏》改编自一部美国电影《手指》, 这一点颇为让人惊讶,因为以前总是好莱坞改编法国电影,很少有反过来的。《手指》是美国导演詹姆士·托拜克 1978年执导的一部电影,奥迪亚尔说,当年他看了《手指》后,印象深刻;但《手指》是类型片,而他自己的新片则是写实片,更贴近生活。《我心遗忘的节奏》上映后,引起了影评家们的关注,有人说,这部电影与《手指》一样,将成为经典之作。今年台湾金马影展也邀请了这部影片参展。影片的主人公叫托马斯,他是巴黎地下房地产界中的一位不法商人,他年轻,整天生活在暴力之中:他在楼房里放老鼠、砸窗户,殴打住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些住户离开,他好廉价买下那些楼房,进行地产投机。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岁末,经历了婚变、情变的梅格·瑞安以一部温馨浪漫的《穿越时空爱上你》重树她“美国甜心”的形象。影片导演詹姆斯·曼高德在好莱坞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之前执导过《警察帝国》和《失魂女孩》,虽然两部片子都是叫好不叫座,但还是让很多影评人不吝赞美之词。这次曼高德另起炉灶,执导这部爱情喜剧,希望能用讨巧的情节和明星效应为自己在商  相似文献   

14.
卡梅隆说,"骄傲自豪地活着,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即使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深海探险,就是他这样"活着"的一种方式。他的技术攻关团队潜心8年时间,助他下潜至世界海洋最深的海沟,也在深海技术领域掀起一股创新热潮3月26日关岛当地时间7时52分,好莱坞著名导演、57岁的詹姆斯·卡梅隆驾驶单人深潜器"深海挑战者"号成功下潜至世界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底部,下潜深度达10898米,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独身一人目击地球最深  相似文献   

15.
李桓   《新闻天地》2008,(1):10-10
我进入《血色湘西》剧组是著名演员张光北推荐的,当时导演在看过我主演的电视剧《行走的鸡毛掸子》后才决定正式启用我的。我在《血色湘西》中饰演石三怒,可以说是我梦寐以求的角色。这得从我的家庭说起。我的爷爷是一名军人,湘西就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而且他曾经在湘两救过芷江机场的美国飞行员。现在我在湘两重新讲述爷爷那时的故事,虽然没有演军人,但我也是奋战在抗日战场上。我成为这段历史的表现载体,真是无比的骄傲,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新闻界,都把积累资料当作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曾经担任过美国《纽约时报》总编辑的卡尔·范·安达,重视学习和收集资料,学识渊博,工作出色,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编辑”。他说过:“一位合格的总编辑,首先应当是一位合格的资料员。”套用他的话,我觉得可以说:“一位合格的通讯员,首先应当是一位合格的资料员。”这里谈一谈我个人在搜集和使用资料方面的体会,供通讯员在成才路上参考。1957年,我调进报社作编辑不久,就发现:自己在采、编、写方面为什么点子这么少呢?观察和  相似文献   

17.
在我结识的“圈”内朋友中,昌杰算是很特别的一位。说特别,是因为他曾走过演员——编剧——导演的曲折道路,有过专业、业余艺的多方面经验,而今又是一位拳打脚踢、“武昆乱不挡”的群艺馆馆长。三十年的演艺生涯,他真可谓应了自己的姓——“全”了。  相似文献   

18.
美国纽约大学的一位出版专家来我社访问,座谈中一位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出版界人士介绍说,美国有的小出版社一年只出版10本书,过得非常自在,他很感叹我们的一些出版社一年到头忙个不歇,可是出版的图书市场并不领情,让人颇为不解。其间我谈到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9.
11月20日,81岁的美国老导演罗伯特·奥特曼因病辞世。消息传到中国,虽然不少媒体迅速作出反应,发表了若干回顾老先生漫长银色生涯的编译文章,但奥特曼电影在好莱坞都难称主流,很多中国电影爱好者对其作品惟一的印象,或许只是《云裳风暴》(又译《成衣》,1994)结尾华丽的T型台上惊世骇俗的裸体模特秀,因此,很少有人能发现他的内心世界。其实,他始终是一个徘徊在上世纪60年代,不断用行动抗拒、嘲弄着体制压迫的老嬉皮。过时的“新好莱坞电影”中坚60年代无疑是美国一代人的思想定型期,现代主义哲学、黑人民权运动与反对越战的抗议浪潮,为那一…  相似文献   

20.
陈彦 《全国新书目》2008,(19):67-67
这是一部由无数个故事组成、充满歧义,从而意蕴深长的小说。此前,我对约翰·欧文并无了解。只是知道,他是好莱坞青睐的金牌编剧人,曾经以《苹果酒屋的法则》于1999年拿下奥斯卡改编剧本奖,是9年来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作家。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