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窖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页及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在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9~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测量及计算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周长的含义,知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科学课本中设置了<衣服的科学>、<水的净化>、<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溶解、怎样加快溶解>、<生锈和防锈>、<二氧化碳>、<氧气>、<燃烧和灭火>、<物质在变化>等内容.这些内容中蕴含着许多简单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变化及问题,例如:铁为什么会生锈?怎样防锈?物体为什么能燃烧?怎样灭火?当我们掰开一个刚出锅的馒头时,为什么会看到很多小孔?它们是怎样产生的?……这也正是初中化学教材的部分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为学生以后学习初中化学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物体的浮与沉>的数学为例、介绍了创设物理情境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撂究精神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对于教学至关重要.对<电工学>教学中重点难点作些浅析,以期对<电工学>教材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作者在职高<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研究性教学的认识和实践,讨论了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原则和<电工基础>研究性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正>徐悲鸿先生讲,要"言之有物",素描要做到"尽精微,至广大"。如何做到这六个字呢?答案是多观察多比较。对物体进行从大处到细节的深入观察,方能深入认识结构,精细进行刻画。可见,学会观察对素描学习尤为重要。一、观察力在素描四步骤中的作用着手绘画的第一步为构图,推敲构图,使画面物体分布主次得当,构图均衡而有变化,避免散、乱、空、塞等弊病。一个较好的构图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第69页的例题3和练习.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力的存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江版)七年级第二册.初一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为了降低抽象程度和难度,教材没有对力下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出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等概念,而是从大昔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让学生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正>学生未上学时便已认识三角形、五角星等,所以,教师往往认为学生比较熟悉"角",教学不存在难度。其实,学生常常把物体的尖部分当成"角",可见,学生并未清楚地认识"角"及"角"的本质属性。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中,其难点在于让学生脱离实物中的角,在大脑中形成"角"的  相似文献   

12.
<正>初中课本"惯性"一节的教学,课本是先给出惯性定义,再演示"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两个实验,验证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这种安排,其特点是:先理论、后实验.教学实践表明:教材精炼,简捷明快有余,生动活泼不足,学生不易接受.究其原因,学习"惯性"前学生头脑中具有的惯性现象材料太少,课本只提供一个"伽利略理想实验",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因此,学生总感生硬,难以接受.为此,我们改变教法:先实验、后理论,变验证型教法为探索型教法.这是符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下面就惯性概念的  相似文献   

13.
<正>比热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后建立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也是比较抽象、学生感到较难的一节.在中考中往往结合热量问题考查,其中两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问题学生最为头疼.究其原因,我认为有这样几点:一、热量传递问题牵扯的物体较多,过程较为复杂.二、概念认识不清、不透彻,如物体之间热量传递的实质是温度差;传递方向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等.  相似文献   

14.
施其康 《化学教学》2003,(1):1-4,12
2002年秋,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公布了<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中小学科学领域课程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等文件.有151所课改研究基地学校的起始年级全面地进行了试验.在这里笔者从自己学习的角度,谈谈对<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西、南、北)来辩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56):1-2
<正>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对摩擦力的考查往往会结合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和功能关系。所以,要想突破这个重、难点,我们必须对摩擦力有更全面的认识。下面我们结合考题对摩擦力进行全面分析。一、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定1.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进行判定。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以下三个,而且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a.两物体的接触面不光滑。b.两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间存在弹力。  相似文献   

18.
伊夫·唐吉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所表现的是精雕细琢的细节和可以认识的场面和东西.就像他画的这两幅画<缓慢的一天>和<无题>,画中的物体脱开了自然的组织结构,以梦幻的方式变形,合成梦境中的事物,这些场景光怪陆离,与现实格格不入,体现了反常的特征有超载时间和空间的永恒,给人空灵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受<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02年第4期第29页的<误批的点悟>(下文称<点悟>)的启发,对初中几何课本中的近似计算题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其中确实存在问题.不过我认为,<点悟>也有误,其误在于对近似数的认识不够清楚;而初中几何课本中的错误,是对近似数乘法法则的忽视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实施的几年来,我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认识和实践中,初步获得了以下这些新的粗浅认识,拙撰如下,恳引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